伴随着永诚保险迟到了近两月之久的年度报告落地,三家新三板挂牌险企2019年度成绩单终于正式揭晓。6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一改2018年增速分化、合计净利润亏损的局面,三家险企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三位数,合计同比增长为147.25%。
剖析盈利大增的背后,得益于业务结构优化、运营成本管控、投资收益提升等多重因素叠加。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险种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高企的问题也仍然存在。未来这一现状如何改善?后疫情时代来临,三家挂牌险企又该如何从容应对?
01
净利润翻番 永诚保险扭亏为盈
净利润增幅均达三位数,2019年三家新三板挂牌险企可谓是“扬眉吐气”。相较2018年合计亏损3.78亿元,2019年永诚保险、众诚保险及锦泰保险合计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达1.79亿元,整体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47.25%。
其中,永诚保险在连续两年亏损后终于迎来了盈利年。2019年,该公司净利润实现1.09亿元,同比增长127.62%。而最新更正后的年报数据显示,2017-2018年,永诚保险净利润分别亏损1.48亿元和3.94亿元。
对于净利润扭亏为盈的原因,永诚保险围绕第一大险种车险业务“下功夫”。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去年该公司推动了车险减亏治亏、推进成本优化、业务拓展见成效等。其中,以车险减亏治亏为例,清理亏损业务,清理风险亏损业务1.98亿元。
而众诚保险和锦泰保险去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957.13万元、2023.38万元,同比增长318.50%、438.39%。对于净利润成倍增长,众诚保险也表示,得益于公司优化业务结构、加强运营成本管控以及收购广爱保险经纪整合汽车保险产业链资源带动。
除了控成本、优结构外,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减少及投资收益增加也推动净利润翻番。以永诚保险为例,由于车险业务有所下降,车险费率有所下降,去年该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金额为7.5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89%。同时,众诚保险去年投资收益实现1.35亿元,较上期增长103.06%。对此,该公司解释为,公司增资款项入账,投资资金增加,且权益市场环境较好,公司投资收益率提升所致。
02
车险非车此消彼长 差异化寻突围
从保费收入来看,2019年,永诚保险、众诚保险和锦泰保险三家险企原保险保费收入均呈增长状态。其中,永诚保险保费收入位列榜首,达63.15亿元,其次是锦泰保险,收入21.77亿元。相较之下,众诚保险在3家中增幅最为明显,2019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6.02亿元,同比增长26.24%。
保费稳增的外表下,上述险企借股东“东风”,业务结构转型或升级已开启。如众诚保险凭借广汽集团(601238,股吧)及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资源、客户信息、销售网络优势,专注车险;永诚保险依赖五大发电集团,挖掘电力能源业务潜能。而锦泰保险也调整业务格局,积极推进从传统车险等业务向农险、信用保证保险、责任险和意健险等“新四大支柱业务”的转型。
从数据来看,除了以车险为主营业务的众诚保险外,其余两家险企车险占比都在下滑。其中,永诚保险因为业务调整,2019年其车险保费收入降至25.16亿元,占总业务比例由54.22%降至38.25%;锦泰保险车险保费收入11.07亿元,占比为49.94%,较2018年的53.35%也有所下降。
车险占比下滑的同时,非车险占比在不断提升。如2019年,永诚保险电力能源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31.53%;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44.44%;海外项目保费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4.7%。
锦泰保险去年信用保证保险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 327.34%至1.84亿元;家财险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84.07%;意外伤害险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55.42%;而短期健康险收入和责任险收入也比上年同期增加22.16%和28.2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车险与非车险业务的“此消彼长”,一方面与车险市场的饱和、车均保费在“商车费改”背景下的降低有很大关联。另一方面,非车险对于市场增量的重要作用,在“商车费改”背景下愈发凸显。类似永诚保险进行业务转型的情况,实际上是中小保险经营主体在面临市场生存压力时,实现差异化竞争,进行的“小而专”的调整。
“利用股东背景拓展非车险业务,也是很重要且可行的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对此,朱俊生如是评价。
03
业务快速发展背后 综合成本率居高难下
虽然如今多数财产险公司的非车险业务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但业务开展背后,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高企仍是中小险企难以逾越的一道坎,3家新三板挂牌险企也不例外。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众诚保险旗下的健康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高达199.17%和143.21%。永诚保险年报也显示,旗下5项主要险种的综合成本率达到98.82%。其中,意外健康险和责任保险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达到105.78%和121.54%。另外,锦泰保险的短期健康险、信用保证保险和责任险的综合成本率同样超过100%。
众所周知,综合成本率是业界用来衡量财险业盈利强弱的主要标准。综合成本率100%时,即代表收支相等,无承保盈利,亦无承保亏损,超过100%则意味着该险种承保出现亏损。
当然,近年来因服务同质化、竞争白热化,而使得产险公司不惜牺牲利润打起“价格战”的车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同样居高不下。公开数据显示,除了永诚保险去年车险实现承保盈利外,众诚保险和锦泰保险2019年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4.66%和111.59%。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北京商报记者获得的一组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仍高居99.05%。其中,综合费用率达到36.94%,综合赔付率约为62.11%。
不过,在永诚保险看来,预计2020年财产险保费增速与2019年持平,为8%左右。虽然财险保费增速仍将持续承压,但ROE(净资产收益率)中枢将有所修复,综合成本率将迎来拐点。而后续随着商车费改的持续推进,车险保费增速仍有压力,非车险必将成为后续的增长引擎,业务结构有望持续均衡。
另外,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极大修复,ROE中枢得到提升,同时随着手续费率的持续收紧,综合费用率有望下降,财险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按照经济学中的寡占市场理论,中小企业的短期决策目标是市场,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后,才会考虑利润等中长期问题。他们会承接一部分高风险的或者不是那么优质的标的,因此,无论是车险,还是健康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等非车险业务均存在着综合成本率高企,承保利润亏损的情况,这个是合理决策。
04
后疫情时代创收待考 中小险企“各显神通”
除了险企综合成本率仍待下降外,疫情影响下,中小险企的未来发展之路也备受关注。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相关企业发现,各家险企正根据自身拥有的独特优势,备战“后疫情时代”。
“疫情期间,由于新车销售下降,故公司新车保费受到一定影响。”众诚保险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对此,公司与各车商渠道保持密切沟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续保保费业务。
目前,公司上半年保费进度按计划推进,后续将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开发针对新冠肺炎的保险方案、制订续保激励措施提升续保率、推出更多品牌保险专属服务提升车险份额等措施,确保下半年的销售目标顺利完成。
疫情冲击下,越来越多的险企也开始线上转型,试水金融科技。永诚保险相关人士便透露,目前,公司金融科技战略已全面启动,将通过开展内外部咨询、聘请战略咨询公司等方式,对公司金融科技现状、资源、禀赋及核心竞争力进行精准分析,明确了公司未来3-5年金融科技战略设计。
同时,结合公司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持续推进核心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对标同业领先主体,启动大后援中心规划设计,明确后援中心建设价值、建设方向、建设路径,切实降低经营成本。
另外,在险种规划方面,该人士也表示,将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聚焦电力能源核心业务,在股东单位上下游产业及新险种、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推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业务拓展,扩大地方性电力市场份额。同时,进一步提升车险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推动车险创新项目的销售力度。此外,还会加大健康险业务拓展和特色产品研发力度,优化渠道对接,强化线上业务拓展能力。
谢远涛直言,特色是最重要的,例如健康险,国内大部分险企拓展产品阵营之时,也在布局健康管理业务;亦有险企告别以价格战抢客户资源,瞄准特定人群,通过把甲状腺结节、糖尿病等风险进行细化来设计保险产品。
保险科技也会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突破口。“但对于中小险企而言,保险科技恰恰是‘烧不起’的。”在谢远涛看来,可以通过引用一些技术,或者形成技术联盟,共享保险科技的成果,甚至可以用市场换技术来获得跨越式发展。当然,所谓科技发展下,满天的卫星和数字游戏,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保险科技也要接地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设计出想消费者之所想,急消费者之所急的产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险秘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