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处方外流,如何真正流出?

2019-07-16 10:47:28 和讯保险  杨群

  作者系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杨群博士

  处方外流(指医生开的药方从医院流出,患者选择到自己偏好的药店取药)这个话题,近来已沸沸扬扬传了很久,市场上都认为是对药店的重大利好,众多药店也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处方外流政策赋予的市场大蛋糕,但是叫了几年,仍然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原因是什么呢?

  处方外流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的不仅仅是医院和医生的灰色利益,还涉及医院和药店在民众心中的信任度,以及民众就医取药的习惯。

  西方文化里医药一直是分家的,民众习惯于找医生开方,到药房取药,而东方文化则长期认为医药不分家,民众习惯了医生开方之后在医生处取药,看完病拎包药在手中才算真的看了病。

  以日本为例,1956年,政府就出台《医药分业法》,明确规范诊疗由医师负责、配药由药剂师负责的分管制度,但接下来的20年中,处方外流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到1974年,外流的比率微乎其微,仅2%。这一年,政府将医疗机构和医师开具处方笺的开方费从1956年的100日元/张上涨至500日元/张,相当于补贴了医生,至此才带动了医药分家的积极性,处方外流开始实现破冰。1998年,政府进一步出台政策,指示国立医院的院外处方笺发行率需达到70%,并且对医院和医生实施大规模的补贴,处方外流加快,达到30%,到2003年则达到50%,真正实现质变。不过,接下来还是经过了长达10年的演变,直到2013年才终于达到70%,取得了颠覆性的胜利。

  从日本的经历可以看出,经过长达约60年的渐进性制度演变,在政府的大力补贴(医院、医生)和强制命令之下,处方外流才真正实现。可见处方外流在东方实现之难。

  中国政府为什么也要大力推动处方外流?除了众所皆知的政府希望藉此根治以药养医的顽疾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医保基金浪费严重,基金被大检查、大处方严重吞噬;二是近年来暴力伤医层出不穷,医患关系严重不和谐,患者也对大检查、大处方深恶痛绝。只有彻底割断医生和医药之间的利益关系,让医生不再谋求检查和药品上的灰色利益,医患关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和谐起来。

  那么,当前有哪些因素导致处方外流迟迟难以破冰呢?

  首先是很多地方的医院并不同意处方外流。他们的顾虑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担心社会上的药房监管松懈,不如医院严格规范,说白了,就是担心药房有假药或劣质药,患者不具备辨别能力,吃了假药或劣质药,治不好病,反而怪罪到医院和医生头上,质疑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严重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患者与医院和医生打官司。二是担心医生与药房有暗地里的利益输送,比如现在大火的院边店,即使不是院边店,也难保不与开药方的医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医院为保自身的品牌,禁止医生将处方外流。

  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在价格方面。目前医院的药品价格通过一系列的降药价政策,已经很低了。政府大力推动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的建设,实行两票制以及目前的“4+7”制度后,医院的药价大幅下跌,而药店却没有被纳入集中采购平台,得不到相关政策的照拂。比如厦门地区,医院和药店的价格是倒挂的,导致患者更希望在医院取药而不愿意去药店购药。

  以上因素,实质上仍然是社会资源——无论是社会组织资源还是制度资源更多地配向医院的结果,医院仍是政府和公众垂青的领域, 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上述所有因素构成处方外流的羁绊,但并不是致命的,在医院和药房的竞争中,杀手锏是:医院有医保的住院和门诊统筹资格,而药店没有。

  如果不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太难,笔者相信普通人只要有医保资格的,都会选择去医院看病,从医院拿药。如果一样可以享受到统筹报销的待遇,谁会跟自己的人民币有仇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政府积极鼓励处方、尤其是慢性病长处方从医院流出的同时,药店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承接能力呢?就目前而言,我国药店存在小而散的状况。从连锁比率来看,到2018年,连锁比率约为50%,而美国是72%以上;我国前100家连锁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约30%,而美国前三家就占连锁市场的95%、所有市场的70%;而且,药店在品种的齐全度、规模、供应链能力、服务及信息能力等方面,与医院相比,都相对落后。

  最后,处方外流还存在技术难题。目前医院的HIS系统都自成体系,与药店系统并不对接,电子处方难以从医院流向众多药店。

  其实,在资本和领先科技的作用下,无论是药店的规模、能力以及系统对接,其实都不是问题,构成问题的仍然是医院垄断处方、药店没有统筹资格。

  比如在处方外流的系统对接方面,不少公司例如平安医保科技早已经开发出处方外配平台,实现连通医院、药店、患者、人社等部门,实现处方流转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控性,并发挥医保智能监控市场最大服务提供方的技术优势,帮助医保开展线上+线下风控管理,依托平安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处方外流提供“智能风控审核、合理用药审核和大数据审核”三项审核,帮助医保降低基金损失风险,帮助医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目前全国在试点的处方外流,从根本上难以避免利益输送,也无法满足政府、医院监管处方的需求。公立医院的属性姓“公”,政府在财力上难以补贴医院和医生到位,所以当前难以达到日本政府补贴医院和医生的水平,对处方外流推动不到位,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上述不外乎是处方外流的困局,而读者想必更加关心破局之道。笔者认为有四条可行性建议:

  第一, 挤水分、调结构:政府加大对医院和医生利益的补偿机制,通过提升医生的诊疗费、财政补贴医院等手段,让医院和医生不再通过检查和药品的变相获利来养活自己;另一方面,通过“4+7”逼迫药价大幅下降,让药商除了基本的利润,失去补贴给医院和医生的利润空间,从源头上打击医药贿赂。

  第二, 严令禁止获得处方外流资格的药店暗补医生的行为。

  第三,政府明令禁止医院制定处方不外流的土政策,扶持药店,给予有承接能力的药店统筹资格,同时鼓励规范化、标准化的处方外流对接平台的开发和拓展。

  最后,通过宣传,使得老百姓逐渐接受到药房取药的观念,慢慢培养到自家附近的药店取药或者让药店送药上门的习惯。

  而近期,破冰之旅,将先从慢病长处方外流开始。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