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王和:2019,从不确定走向确定

2019-01-28 09:40:02 和讯保险  王和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 王和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 王和

  2018年的关键词是一个数:40。“40”意味着什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采用的“参照系”不同,即在怎样的背景下,看待、理解和判断,是以一个个体,还是以一个国家,或是以整个人类社会,乃至地球和宇宙,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从表面看,这是一种时间坐标系的选择,而本质则是对生命的洞察、透彻与觉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知晓轮回,体察真相,理解绝对,学会敬畏。

  “量化生命”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精华,于是,就有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说法。从表面看,这是给人确定了一个标准和目标,但从本质看,则一种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的觉悟,是用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诠释“人生苦短”,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定义生命,让每一个个体都能理解“修齐治平”的本质,以一颗宁静和安详的心穿越人生,并“不枉此生”。

  回顾40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只有经历过动荡、苦难和贫困的人,更能够体会和平、富裕和强大的意义。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拥有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只有经历过羸弱的屈辱与无奈,才能够体会对强大的渴望、冲动和义无反顾,即使忍辱负重,也在所不辞。

  回顾40年,付出的代价也需要理性总结与认真反思,也许比环境、资源和人口红利更大的代价是思想、理论与文化。就像一个人,40年,囫囵吞枣地吃下了许多外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不良积淀、代谢与变异,时间长了,问题和矛盾就日益凸显,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就中国保险业而言,真正的改革开放大约只有30年。回首3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同样是成绩有目共睹,问题值得反思。回首30年,中国保险业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30年过去了,我们“立”了吗?二是未来的10年,我们能否完成“不惑”的使命?

  首先,“立”,不仅是站住,不仅是生存,更重要的是孔子说的“立于礼”。一直以来,我们总以为做大,就能够“立”,就是“立”,殊不知“不知礼,无以立”。我们需要正视并回答:从“礼”的视角看,我们“立”了吗?“立于礼”的本质是立于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因为,大数法则决定了保险是典型的群众事业。“立于礼”的本质是立于风险保障,克服不确定性,让人们的生活更安宁美好。“立于礼”需要一种更博大的视角和胸怀,既明白“成人达己”的智慧,更觉悟“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因此,“立于礼”,是需要自我约束的,更是要“克己复礼”的。有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企业自身的利益,而将社会和行业的“礼”置之不顾,这也许正是行业许多问题的“根”,我们终将明白:“己欲立而立人”的道理,对客户如此,对同行亦如此。

  其次,什么是“惑”?“惑”,就是“疑”。什么是保险,为什么做保险,怎么做保险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我们真的清楚吗?如果还含糊,仍存疑,就不可能“不惑”。“惑”,就是“迷”,如果总是迷惘在利与义之间,游离在规模与效益,纠结于承保与投资,执着于“做大”的冲动,迷失的不仅仅是经营理念,更有自我,还有那份初心,又怎么可能“不惑”。

  第三,未来还要“知天命”,什么是“天命”,“天命”不是老天爷给的,更不是命中注定的。欧阳修说: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就是一个人认识、掌握和尊重自然规律和法则的能力与态度,最重要的是心存敬畏。中国保险业的“天命”就是理解并坚守“人民”是保险的当然属性, 通过专业能力,通过价值创造,提供安全感、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险人终将明白只有将自己与国家的“命”紧密联系,并息息相关,才能够真正知道什么是行业的“天命”所在。

  有人问: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中国保险的2018将会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在调整和觉悟中走向理性与成熟。还有人问:怎么看2019的中国保险市场?我的答案是:在不确定中走向确定。保险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确定。通过保险,客户将损失的不确定,用保费加以确定。但作为前提,保险业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自己。回顾30年,保险业林林总总问题的背后是对自身的“不确定”,如果我们自己尚处于迷茫、游离和盲目的不确定状态,又如何确定别人,如何承担起“安天下”的使命。

  都说:2019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是不确定的一年。对于保险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责任。因为,正是社会的各种不确定,才催生了保险业,不确定性越大,保险的地位越重要,作用越突出,发展空间越大。但作为前提,保险业需要回望并清晰保险的“确定逻辑”,“大数法则”告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更大范围看问题,才能够体悟绝对,回归真理,确定未来,安宁社会。

  2019,最不确定的是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中美贸易战”似乎就是问题的全部。如果把时空的视野放得更广一点,就不难看透,中美之间固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确定的,文明、平等与尊重是确定的。前进道路上,保险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理解国际新秩序,怎样服务“一带一路”,比如未来15年我国将进口30万亿商品和15万亿服务,在这些数字背后,保险可以,更应当做什么?

  2019,国内的社会和经济转型也面临许多不确定,“稳中求进”的压力不小,形势严峻,问题复杂。如果把时空的视野放得更广一点,就不难看透,社会和经济发展总是遵循规律的,当下的困难与问题不过是成长的代价,是历史的一部分。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确定的,中国人不可能是完全消极被动是确定的。前进道路上,保险业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如何赋予保险“稳定器”以全新的内涵与意义,承担起“平天下”责任与使命。

  2019,科技发展和深刻变革给行业带来许多不确定,科技创新大潮“兵临城下”,传统保险业面临“再存在”的挑战。如果把时空的视野放得更广一点,就不难看透,过去的存在有过去的道理,但未来的存在有未来的逻辑,这就是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但保险的“互助本质”是确定的,互助的背后是效率与可能,还有信用。前进道路上,保险业需要思考的是: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将重新定义信用和互助,保险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保险业需要理解的是:存在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确定未来,稳定客户,福祉社会。

  2019,行业发展与深化改革是最现实的不确定,社会和经济的不确定必然带来行业发展的不确定,行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水深”意味着不确定。如果把时空的视野放得更广一点,就不难看透,我们没有退路,也不需要“退路”,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确定的,民族复兴和小康社会都离不开保险是确定的。前进道路上,保险业需要思考的是:改革是发展的前提和必要,再难也要做,做了就没有那么难。同时,改革需要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既要大胆试、大胆闯,又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能够行稳致远。改革不仅需要“知”,更需要“行”,离开了“知行合一”,“报行合一”就可能成为一场游戏。

  2019,金融风控和强化监管在许多人眼里也是一种不确定,特别是对“强监管”的力度“没把握”,因此,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确定”。如果把时空的视野放得更广一点,就不难看透,金融乱象的根源不是“能做什么”,而“该做什么”。与人民的利益对立,谁也别指望“大而不能倒”。前进道路上,保险业需要思考的是:从表象看,“强监管”是一种外部的压力,行业处于一种被动。但从本质看,“防风险”是行业的根本诉求和主动自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者,不应是“制造者”,如果这个起码的道理还需要说,那么,行业又如何成就自我,又如何取信于天下。

  对中国保险业而言,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2019或许会成为一个分水岭,一个不确定与确定的分水岭。所谓“水”,可以是“背水”,但不是消极盲目的“破釜沉舟”,而是积极进取的“涅槃重生”,确定并坚定自我。所谓“分”,更多是告别、分别与分化,即要告别旧的发展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能力,分别出正见、正识、正信与正行,并实现思想、理念与行为的深度分化,继而是产品、服务与市场的全面进化,以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分水岭”的关键词有两组:一组是“融入大局”和“科技赋能”,另一组是“集体共识”和“知行合一”。所谓“融入大局”是指保险业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成人达己”的智慧,并将其打造成为行业经营理念与文化的内核。所谓“科技赋能”是指保险业要认识到科技不仅提高效率,更创造可能,彰显公平,保险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更技术的平台,实现“再存在”。所谓“集体共识”是指保险业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理解大数法则,就保险经营而言,不仅是风险、客户和资金的集合,更有态度、行为、理念和文化的同与共。所谓“知行合一”是指保险业要理解并觉悟“克己复礼”和“知易行难”的关系与道理,因为,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2019,外部有太多的不确定,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让我们的内心有更多的确定。那是因为,从贫困中走来,我们深知富足来之不易;从羸弱中走来,我们更体会强大的意义;从矛盾中走来,我们深知团结的力量;从不确定中走来,我们更懂得信心的价值。中国人总是用自己的智慧、勇气与实践,确定着世界对她的不确定。

  2019,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挑战,是因为它考验着保险业对初心、使命和价值的理解与坚守。希望,是因为它赋予了保险业更大的空间与可能,检验着保险业对理念、觉悟与能力的知与行。行业要意识到:保险的“好戏”已经上演,唱好这出戏,花拳绣腿不行,要靠真功夫。因为,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都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中国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不确定走向确定的中国智慧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还有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觉悟变与不变的关系,变的是环境,是外在,不变的是自我,是内心。只有清晰并坚定自我的不变,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于是,就理解了“君子务本,本立道生”,更明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因为,我们别无,更无须选择,因为,我们必将走向确定的民族复兴。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