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为境外上市吹风!元保冲刺美股,怎么讲好“科技+保险”故事?

2024-06-21 10:14:28 A智慧保 微信号

在最新举办的2024陆家嘴(600663)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在备案过程中,今后还要特别强调加大对融资额比较大、科技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要尽快地予以备案。这让一些境外上市企业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其中也包括保险科技型企业。

事实上,延续去年的“热闹”,保险中介IPO赛道又出现新面孔。

近期,证监会官网公开《关于Yuanbao Inc.(元保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元保拟发行不超过6450万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这距离其2020年上线运营才过去不到五年。

和此前多家已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的保险中介一样,元保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驱动的核心逻辑。公开资料显示,元保创始人方锐曾是网易旧将,在近期的公开演讲中,他谈到新政策环境下保险中介行业的未来发展构想,“当前形势下,大模型将对整个保险行业起到巨大的革新和驱动作用”。元保年初披露的2023年年报也提到大模型的加持,“单张医疗单据信息采集时间低至0.2秒,线上一次性审核通过率达97%”。

不过,元保如何在低利率、“资产荒”及“报行合一”等政策背景下跑出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何进一步讲好“科技+保险”的故事,都还有待观察。

而围绕元保为中心,其曾经的股权转让、收购交易,以及创始人方锐的资产版图,也有更多的故事。在公开元保上市备案通知书后约一周,证监会例行发布的境外上市备案需补充材料的名单中,元保在列,被要求补充说明股权架构设立合规性、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股权激励计划合规性等材料。

01

上线一年付费用户即百万级

根据证监会的公告,元保的境内运营实体是元保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元保数科”),元保公司官网的简介是,元保是元保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元保经纪”)运营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

元保数科和元保经纪是何关系?根据企查查,元保经纪成立于2005年10月,注册资本5000万,法人是王波。元保数科成立于2019年9月,注册资本4700万,法人方锐持股79%。元保数科虽然成立时间在后,不过其通过全资子公司木易健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木易健康”)持股元保经纪100%股权。换个角度说,元保经纪经历过股权变更,从最初的股东变更到木易健康,进而成为元保数科间接控股公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元保数科、元保经纪两家公司的地址都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8号院2号楼1至14层101内10层。

本次冲刺美股上市的元保是元保经纪运营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也自然属于元保数科旗下。根据官网资料,元保经纪拥有保险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牌照,元保于2020年正式上线运营,仅一年多后的2021年5月,元保公布已累计获得数百万付费用户,用户范围覆盖国内90%以上地区,完成近10亿元C轮融资,由源码资本领投,凯辉基金、山行资本、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SIG跟投,元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元保目前已与中国人寿(601628)、泰康在线、阳光保险等众多险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保险产品选择,主要产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百万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综合意外保险等。另据公开资料,元保目前已跻身互联网健康险第一梯队。

02

科技基因能否减轻转型阵痛

除了客户数量的快速积淀,元保上线以来的“漂亮成绩”还有不少。

例如,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2月,元保入榜《2021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报告》,并跻身Top60之列。据了解,中国隐形独角兽评价标准之一为成立时间五年左右,彼时元保上线仅一年多,可谓破格入选。

又如今年初元保经纪发布的《2023元保健康险理赔年报》(下称《报告》)显示, 2023年全年,医疗险个人平均理赔金额27199元;个人累计赔付最高金额86.5万元;个人累计最多赔付次数达53次;成功理赔用户每人平均获赔1.6次。

元保官网介绍称,公司核心驱动力就是互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科技。《报告》显示,随着2023年AI大模型在保险领域应用逐步落地,理赔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理赔审核流程引入大模型后,单张医疗单据信息采集时间低至0.2秒,线上一次性审核通过率达到97%,推动理赔决策速度提升50%,万元以下理赔平均5天内到账。

AI的加持还带动增值服务不断推新。《报告》显示,2023年,元保重疾绿通服务覆盖全国293个地级市,2694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实现100%全覆盖。重疾绿通是一种特殊的就医通道,可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方锐本人也曾多次谈到科技加持。他表示,保险行业本身是人力密集型和数据密集型行业,大模型将对整个保险行业起到巨大的革新和驱动作用,尤其是中小公司将有望缩小与大公司的差距。

当前保险中介行业正处于转型岔路口,面对近年万能险结算利率、预定利率下行、“报行合一”等措施实施,不少保险中介业务量减少,从业人员收入下滑。此外行业面临的挑战还包括:我国目前保险中介机构数量超过2000家,行业竞争激烈,而手握流量或场景优势的互联网巨头、新能源车企入局,通过持股保险公司或收购保险中介牌照建立保险生态,以此实现自身流量变现,也来分一杯羹;另外还有头部保险公司提出“去中介化”,强调构建自己的闭环生态体系。

在今年6月初的一个公开活动上,谈到新政策环境下保险中介行业的未来发展构想,方锐表示,关键是要让保险产品销售变得更容易。他建议,一是加大供给侧的产品创新力度。只有创造更匹配互联网场景更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保险产品,才能真正提升营销效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二是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I、大模型等当下热门技术对线上保险销售具有巨大效用。通过提升对用户刚需及痛点的识别,为客户推荐更匹配的保险产品和更精准的保险服务。

03

既要讲好故事

更要遵循合规性

元保的科技打法与其持股人的履历不无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元保的法人方锐是网易旧将,曾担任国家安全中心特聘技术专家,还曾任网易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部负责人,并先后创立了网易支付和网易电商事业部。

方锐是元保数科大股东,持股79%,另外21%股份由北京亿保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后者的股东包括孙舒立、王波、李颖等自然人,也包括方锐。据公开资料搜索,几人或都出身网易,李颖曾担任网易电商副总裁,孙舒立曾担任网易电商产品运营负责人,而2016年前后的网易贵金属技术总监同样名为王波。

据证监会官网,元保等9家境外发行上市被要求补充材料。其中,作为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的元保被要求补充说明股权架构设立合规性、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股权激励计划合规性等材料。

不过,2022年,元保经纪因未按规定开展互联网保险经纪业务,被陕西银保监局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罚款,时任法人的孙舒立被给予警告,并处3000元罚款。此后不久,元保经纪的法人从孙舒立变更为王波,一直至今。

围绕元保还有更多的“故事”。方锐的资产版图很大,除了元保,还涉足财商教育、互联网医院等;而元保昔日的股权转让、收购交易等,是本次上市前监管关注的重点。

继5月30日公开《关于Yuanbao Inc.(元保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后,证监会于近期公布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5月31日—6月6日)显示,元保需补充说明四方面事项,请律师进行核查并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

一是说明股权架构设立的合规性。包括搭建及返程并购涉及的通过境外持股平台持有公司股份的境内自然人、境内机构在外汇管理、境外投资等监管程序方面合规性的结论性意见;境内运营实体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均合法合规的结论性意见,股权转让价格公允性、定价依据以及税费缴纳情况;元保数科第一次和第二次股权转让、元保数科收购木易健康未进行纳税申报,首信保理代理收购交易未说明相关纳税情况,说明上述交易合规性以及是否构成本次发行上市实质性障碍。

二是公司收集和存储个人信息规模、数据收集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向第三方提供信息的情形,上市前后个人信息保护及数据安全的安排或措施。

三是说明股权激励计划的合规性。说明4名外部顾问的基本情况,顾问合同是否明确顾问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方式,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四是说明境内运营实体元保福宁、木易健康经营合规性。公司境内运营实体元保福宁、木易健康经营范围涉及市场调查,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限制领域,说明是否实际从事相关业务。

据一位律师分析,这一套境外上市备案流程是根据去年2月我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其中包括向我国证监会提交备案材料、补正材料等环节,最后证监会办结备案。该办法的背景之一是我国监管部门对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与开放态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赴境外上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A智慧保』注意到,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需补充材料的公司名单基本是每周例行发布一次,在元保之后,曹操出行等公司也被要求补充材料,涉及协议控制架构、数据安全等方面。

从元保冲刺上市这一时点来看,此前,已有泛华、慧择、天睿祥、水滴、车车科技等多家保险中介公司成功登陆美股。今年以来,也有两家保险中介公司叩开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有家有保的实质控股股东U-BX Technology Ltd(简称“有家保险”)、致保科技分别于3月、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未来,符合要求的企业,在境外上市路上将变得更顺畅。正如方星海所说,对境外上市,证监会的态度是要加快备案,我们现在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一些,但是境外上市备案毕竟是新生事物,我们的速度还不够快,还要继续加快备案速度。

不过,上市是起点而非终点。昔日高峰期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有30多家,目前超半数已摘牌;多家上市保险中介的股价都曾在上市光环下大涨,而后又回吐涨幅。因此,元保能否进一步讲好“科技+保险”的故事还有待观察,也需要证明自身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刘思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