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霁松:个人养老金制度起步仅一年,不能期待值太高,更不能炒得过热

2023-12-29 12:11:35 和讯保险  吴静草

  2023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个人养老金与制度优化”。论坛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实验室)主办,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香山财富研究院协办,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组织和业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唐霁松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个人养老金试点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成果是显著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中低收入人群参加率较低。二是实际缴费人数较低,人均缴费水平远未达到上限值。三是个人养老金平台便利性不高,影响了投资者的体验。四是开户投资的转换率低,投资选择不积极。五是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不够理想。六是个人养老金锁定期较长。

  针对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优化制度政策,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有效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参加率,实现个人养老金的普惠性。 二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广泛的宣传,提升认知度。三是打通堵点,疏通痛点,连通断点,提高个人养老金全流程业务的办理效率。    四是加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供给。五是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支取灵活度。六是完善加强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对机构的监督管理。

  他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仅仅起步一年,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研究和解决。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不能期待值太高,更不能炒得过热,还是要抓住总结评估的契机,以问题为导向,多听社会各方面的呼声,尽快完善和优化管理服务。

  以下为唐霁松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的发言简化成两个问题,我首先要对《中国养老发展报告2023》表示祝贺。在个人养老金试点这一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恰逢其时。我谈的这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看,另一个是怎么办。

  第一,关于怎么看?

  我认为个人养老金的试点在一年多的时间范围内成果是显著的。从试点开始大致算了一下,基本上每个季度增长一千万人,呈现出非常可喜的增长态势。到2023年年底,虽然官方数据没有正式公布,但是我觉得应该已经突破了五千万人开户。这里有两个情况值得关注:一是这仅仅是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取得的进展,在尝试个人养老金开户的人群中,由于不符合条件或者不是在先行试点城市参加社保,因而无法开户。根据某一个基金销售平台的统计,这个比例接近40%。毫无疑问,在试点先行城市之外,有大量潜在的拟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群体。中惠社会保障发展中心前期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受访者中达到88.25%的人希望参加个人养老金来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二是个人养老金的试点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时间尚短。从国际经验看,个人养老金制度初建的时候,民众认知度与参与率都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提升过程。比如说美国个人养老金IRA,在1974年建立,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到2022年覆盖的家庭比例达到了37%。日本推出个人养老金办法后,前15年的参加人数仅为20多万人,2016年进行了调查,认知度是32.6%。所以与发达国家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过程相比,我国个人养老金仅仅一年的时间取得的进展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仍在稳步持续增长。

  当然,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概括一下大概有六个方面:

  一是中低收入人群参加率较低。

  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参与范围包括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2022年末,全国大概约有7.52亿人参加。实际吸引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群体应该以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主。如果我们按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这样一个规模测算,应该有1亿人,其他6亿多人个人收入再扣除每年6万元免征额和各项专项附加扣除后,比如现在的子女教育、住房贷款、赡养老人,基本已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也就无法享受个人养老金税前抵扣的优惠。因此,后期中低收入人群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可能并不会太高,加大力度推进个人养老金的扩面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是实际缴费人数较低,人均缴费水平远未达到上限值。

  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员中只有1000万人左右完成了资金的存储实际缴费人数仅为参加人数的30%左右,人均储存近2千多块,选择1.2万元定额缴费的人员比例低于10%。从实际情况看,人们对这项制度的认知度还不足,这个占大部分的比例,只有小部分人因为个人养老金推出的时间较短而没有缴存。对于二线及以下城市的人群未缴费,更多的也是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所限。

  三是个人养老金平台便利性不高,影响了投资者的体验。

  根据某一个互联网公司曾经做过的统计,有80%以上的用户在上传身份证件、填写银行卡和个人信息等事务性琐碎事情的时候,这些人员就流失了。银行的个人养老金平台产品数量各不相同,除了销售自身银行的储蓄产品外,大多对银行理财、保险、公募基金这些产品普遍存在着二次选择。个人养老金的产品总体上数量很多,刚才也提到了,但是个人在单独的个人养老金销售平台上所选择的产品范围仍然有限,所以购买投资产品按规定一般还要进行录音、录像,较为繁琐。

  四是开户投资的转换率低,投资选择不积极。

  根据2023年麦肯锡中国养老金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提到了国内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程度达到了80%,但是实际购买率非常低。其中从了解到开户转换率为45%,从开户到购买的转化率仅为23%。同时,当前缴费之后的投资比例不高,已投资的部分风险偏好也比较低。大约有60%投向养老储蓄,这不利于有效提升退休收入。开户热、投资冷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居民对储蓄养老转向投资养老的意识转变尚未形成,宣传很不到位。

  五是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不够理想。

  储蓄类产品和一部分保险产品收益率比较稳定,安全性也很高,收益率在2%到3%之间。如果个人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要投资于公募基金、个人养老金产品,这就属于比较中等风险的产品。但个人养老金选择公募基金产品的金额受短期收益波动影响较大,截至三季度末,总规模也就在五六十亿元,主要增长的时间还是在今年的一季度。当时公募基金个人养老金产品绝对收益率平均大概超过了3%。但是第二季度以来,收益率持续下滑,到目前为止,年度能取得正收益的产品数量,大致在七分之一左右,平均收益率下滑到负增长。在这个背景下,对个人养老金投资选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六是个人养老金锁定期较长。

  产品的锁定期普遍有最低持有期,这实际上对于公募基金的产品锁定期限的产品并不一定有更高的留存率。另外是领取的锁定期,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个人养老金只能退休后领取,由于期限较长,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多持观望态度。

  第二,怎么办?

  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优化制度政策,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有效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参加率,实现个人养老金的普惠性。应该采取更多的惠民政策,比如通过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鼓励中低收入人群参加个人养老金,领取时的税率也可以考虑相应地减免。也可以延长个人养老金未使用缴费额度的有效期,去年没有交,今年是不是能够用?将过去未使用的额度打通使用,还可以将未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单位的员工,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额度与个人养老金缴费额度打通使用,甚至提供TEE,甚至EEE的模式,建立多项养老金的产品。还可以放开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已退休人员这一庞大群体不能加入政策的限制,现在这一大部分人也进不来。

  二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广泛的宣传,提升认知度。具体宣传推动,包括网点、电子屏、APP等宣传手段,但是我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特别应该注重政府资源的宣传,比如各地的政务服务中心,比如各地从省到县的社会保险经办大厅。在宣传方面,既要注重个人养老金的政策,也包括个人养老金产品方面的宣传。

  三是打通堵点,疏通痛点,连通断点,提高个人养老金全流程业务的办理效率。个人养老金销售平台需要从客户端需求角度出发,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有效提升并顾及个人办理养老金业务的便利性和体验感。咱们现在这方面可能做得还不够。

  四是加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供给。

  五是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支取灵活度。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做法看,设计多情况下提取、支取的条款,有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参加,并且提供流动性,这是对参保人有利的。例如在购买住房、租房、重大疾病等情况下,允许提前支取,对提前支取当然可以征收相关的税收或者费用等一些做法。

  六是完善加强个人养老金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对机构的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对于信息披露的积极作用包括政策设计、制度设计、产品、投资以及定期数据统计与调查报告,最新的改革政策等等。同时,要对披露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监管。

  个人养老金的制度仅仅起步一年,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进行研究和解决。因此,在经济形势当前的状况下,不能期待值太高,更不能炒得过热,还是要抓住总结评估的契机,以问题为导向,多听社会各方面的呼声,尽快完善和优化管理服务,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吴静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