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信泰人寿实现净亏损4.63亿元。”
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泰人寿”)第一大股东再度易主。
昨日晚间,物产中大(600704)披露关于参与增资入股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泰人寿”)的公告,拟向信泰人寿增资不超过60.65亿元,若增资完成后,将顶格持股33%,并成为第一大股东。
地方国资“巨无霸”物产中大此次拟增资入股,对于信泰人寿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信泰人寿实现净亏损4.6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末及2023年上半年,信泰人寿资产总额分别为1940.03亿元、2217.75亿元,而负债总额则分别达到了1926.88亿元、2200.16亿元。
01
—
发展历程颇为坎坷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2007年的信泰人寿,由浙江省政府牵头筹建的中和人寿与北京的平泰人寿整合而来,总部设于浙江杭州,作为首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寿险公司,信泰人寿的发起股东以浙商为主,包括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巨化集团公司、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
成立之初,信泰人寿的注册资本仅为3.5亿元。对于一家全国性寿险公司来说,这一数目显然不够,因此,2008年,信泰人寿公司董事会通过了继续增资决议,首批寻求至少增资5亿元,以满足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的最低资本金要求。
然而,这一增资决议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而搁浅,由于信泰人寿的股东构成多为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股东们不但没有能力对其增资,反而纷纷转手所持有的股权。
自此之后,信泰人寿陷入了频繁更换股东,但实际增资却寥寥无几的怪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次,信泰人寿一口气引入了三家新股东,股东数扩充至13家,但增资额仅有0.46亿元。
信泰人寿曾饱受偿付能力不足的困扰,2013年4季度末的实际资本为-14.75亿元,最低资本为7.93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5.96%,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因不符合监管要求,2013年底至2014年3月,原保监会先后向信泰人寿下发三道监管函,包括暂停新设分支机构、暂停新的不动产投资和暂停新业务。
直到2015年开始,信泰人寿推进完成多轮增资,注册资本从曾经的3.5亿元增至50亿元,增资完成后,到2016年底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92.72%。
2018年,迎来新董事会、新管理层的信泰人寿开始了逐步回归正轨。2018年,信泰人寿扭亏转盈,净利润为0.37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盈利进一步扩大,分别为0.75亿元、1.23亿元、2.75亿元。
也正是在2021年,信泰人寿的股权结构迎来了重大变化。其2021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股权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第一大股东已变为天津大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9%;北京九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远洋资本有限公司、景成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二、三、四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9.8%、14.9%、10%。
02
—
今年上半年亏4.63亿
迎来新股东入局后,信泰人寿的开场业绩也迎来大增。2022年,信泰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83.36亿元;净利润4.65亿元。
不过,好景不长,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信泰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39.64亿元,亏损4.6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末及2023年上半年,信泰人寿资产总额分别为1940.03亿元、2217.75亿元,而负债总额则分别达到了1926.88亿元、2200.16亿元。
03
—
第一大股东再变更
如今,仅过去两年,信泰人寿第一大股东迎来再次变更。意向投资人地方国资物产中大的到来,对当前境况的信泰人寿而言,或称得上是雪中送炭。
据悉,物产中大总部位于杭州,最终实际控制人是浙江省国资委。其表示,由于此次交易涉及原股东和潜在股东较多,具体事宜尚待交易各方进一步协商、推进和落实。交易尚需取得浙江省国资委等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同意,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尚需上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股东资质,尚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或国家反垄断局,以届时审查机关情况确定)关于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也正是在9月10日,信泰人寿已在杭州、北京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了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
若此次增资完成后,物产中大将持有信泰人寿33%股权,公司提名董事不超过董事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信泰人寿不构成控制,且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险联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