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财险注资30亿思考:打通车企数据,或是行业噩梦

2023-07-24 19:01:07 今日保 微信号
  • 腾讯QQ
  • QQ空间

  文|三藏

  接盘两个月后,比亚迪(002594)财险终要迎来大股东比亚迪的30亿元注资。

  7月中旬,比亚迪保险发变更注册资本之公告:比亚迪其拟向比亚迪财险增资30亿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将达到40亿元。

  作为国内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龙头车企之一,无论是其以700万元拿下易安7家原股东100%股权的支付对价,还是陆续拿出的40亿资本金,抑或比亚迪本身的新能源车生态位的角色比亚迪入主易安财险一路引发多重关注。

  尤其是在中国车险改革行至深水区背景下,新能源车险的广阔空间,也令比亚迪财险的出现被寄予着或多或少的格局式期待。

  保险公司与车企的数据打通,着实给了众多苦车险多年的财险人太多的美好畅想,期待焕新的商业模式。

  这方面的探索,也不曾停止:

  如前些年涌现出UBI公司,利用从车企或其他渠道获得的部分车辆数据,包括车辆里程数据或者驾驶行为数据,与保险数据结合,开展了许多有关车险差异化定价的前期性、阶段性探索。

  再如近年,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力求通过获得保险相关牌照,企图深度融合汽车生态与车险经营。

  理论上,一旦保险公司有了更加精确、动态化的车辆或驾驶行为数据,即可在整个行业当前相对标准化的车险产品竞争中,更加清晰的掌握车辆相关风险状况:

  保前管理,可以先市场一步掌握定价优势——保中管理,可令“风险干预”和“风险减量”成为可能——保后管理,可通过清晰且真实的汽车轨迹数据,让理赔欺诈藏遁于无形。

  若再能打通理赔配件维修体系和后市场服务体系资源,那么实现车险理赔减损降赔效果的最大化,将不再是难题。

  如是,保险公司将能因此在车险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车险经营管理也将变得更加精确、规范和简单化。

  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迅猛占领市场,在其本身即是一台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逻辑之下,阻碍保险公司与车企之间数据打通的各种技术屏障与衔接壁垒大大减少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打开数据的盒子,释放的是幸运的天使,还是灾难的魔鬼?

  1

  -Insurance Today-

  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保险公司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市场曾给出过许多答案,比如产品、销售、精算、理赔、服务、两核等等。

  实际上,大部分业内人士的回答是基于自身岗位的理解,或者根据保险公司核心岗位薪资水平给出的答案,多为精算或两核。

  这样的答案并不出人意外,亦说明这些岗位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代表了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但溯其本源,这些岗位背后的依托,是数据。没有数据,再强的精算和两核,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这里,数据就是“米”。

  换言之,保险经营“玩”的就是数据。

  一方面,大数法则是保险经营的基础;

  另一方面,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拼的就是谁的数据更全面、更精准,谁更有落地价值。

  可以说数据就是保险业的“生命线”。

  因此,应该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所谓“将车险数据与车企数据打通”,充其量是名义上打通或者是很小维度上的打通,核心数据是不会打通的。

  那么,眼下许多险企所谓面向数据打通的车险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看起来更像是一种“面子工程”了。

  2

  -Insurance Today-

  再看一个要命的问题

  车险行业的数据真实性几何?

  对这一问题,相信身处车险行业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这里的潜台词是:如果车险行业对数据真实性都不信任,又怎么能够相信打通后的车险数据结果?

  一面是行业数据统计中不到15%的手续费率;另一面却是市场中频频传来超过35%手续费率的声音,到底孰真孰假?

  可以预测的是,如果保险公司和车企之间的数据真的打通了,或许数据背后的“操作”就会更灵活了。只不过对于车企和保险公司来说,特别是对于控股保险公司的车企来说,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

  试问,手续费率本身是一场保险公司与车企间的零和博弈,不给数据,怕没博弈的话语权。给了数据,怕是更没话语权。而一旦手续费率不再是零和博弈模式了,那也就意味着理赔端或许“放了水”。

  当然,不仅手续费率,未决的评估,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就连保险公司内部都搞不明白,车企能搞明白不?

  3

  -Insurance Today-

  最关键的问题

  还是个人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如何保护?

  首先,从个人信息获取方面看,目前保险公司与车企合作,通过增加在用户投保车险时的个人信息授权获取,并非从车企直接获取。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保险公司与车企之间有意愿数据打通,也无法将用户个人相关信息直接打通。

  毕竟从对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相关规定来看,保险公司和车企对于用户信息与数据的授权获取,处置权在用户手中。

  即便那些已经被保险公司采集到的用户信息和数据,拥有权、处置权也属于用户,数据只是存在保险公司的服务器上,用户可以随时要求保险公司公司删除这些数据。

  同样,保险公司在使用用户数据时,用户也必须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且可以选择拒绝保险公司使用。

  当然,目前国内用户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还很淡薄,且根本不清楚保险公司对于用户信息的授权获取路径,这使得目前保险公司在用户信息的使用上,可以做到对不同客户定价与服务千人千面。

  但是,一旦整个行业的信用体系建立起来,那些非正规途径所取得的用户数据,就个问题,这也将影响到合作方的利益。如今,数据隐私问题,已被提上日程。

  对于保险公司和车企而言,双方都需要安全感,特别是一旦一方数据遭泄露,另一方损失的,就不仅仅是经济损失和信誉了。

  所以,保险公司与车企之间实现数据打通,听起来很美好,但落地起来极为困难。

  毕竟,缺乏安全保障的数据打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颗“雷”。

  4

  -Insurance Today-

  最后看头部公司的谨慎

  为什么一定打通车企的数据?

  显然,头部公司自始至终,对于车险数据打通这件事,就一直持谨慎态度。

  联想到中国人保(601319)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对于“新能源车企加入到保险行业对保险业的影响有限”的观点,或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车险行业的数据,是需要壁垒的。

  只是存在这样的可能,即在行业有数据壁垒的环境下,或许存在突破数据壁垒的机会,可能产生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可能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所谓机遇只会留给少数敢于突破的公司。

  但是,它不会是行业共识,更不会带来行业性普遍行为。

  那么比亚迪财险,能否成为超越头部公司的存在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晓波 )
举报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