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当3.5%增额终身寿将成时代背影,下一个C位,谁与争锋?| 愉见财经

2023-07-24 22:25:08 愉见财经 微信号

  作者 | 马春园、夏心愉

  出品 | 愉见财经

  别了!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在今年上半年曾像一阵狂风席卷市场,但它终将在7月31日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别说3.5%了,当银行存款利率已经正式迈入“2时代”,对寿险产品,我们似乎也该做出同向的预期。

  据“愉见财经”多方求证,多家保险公司均已经接到监管通知,要求于7月31日前停售所有预定利率高于3%的传统寿险,以及预定利率高于2.5%的分红保险、最低保证利率高于2%的万能保险。

  是的,我们进入了一个低利率周期。投资者在市场中越来越难寻觅收益较高的低风险投资品种。

  也正因为踩了个尾声,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才会在今年上半年脱颖而出,站上C位,拉动寿险保费强劲增长。

  近日,据五大A股上市险企已经公布的原保费收入公告显示,2023年1-6月,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保(601319)、中国太保(601601)和新华保险(601336)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4702亿元、4598.48亿元、4134.78亿元、2600.15亿元和1078.51亿元。五家A股上市险企上半年合计保费收入为1.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其中,人保寿险的长险首年保费收入为418.68亿元,同比增长14.6%;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中,个人业务的新业务保费收入达842.50亿元。

  上半年3.5%的风究竟有多猛?本文第一作者马老师就在业内亲眼见证了投资者们,甚至卖掉投资性房产,转而投资这一收益稳定的品种。

  不过接下来,当寿险产品也不得不“跟跌”,告别3.5%时代、或将步入“2”阵营,投资者无处安放的资金,将何去何从?

  “下一个C位”猜想一

  分红型终身寿险

  Y

  当3.5%预定利率产品全面退出后,保险产品还有吸引力吗?

  其实,在3.5%的寿险产品尚未下架之前,保险公司就已经推出了“保证利率2.5%+分红”的寿险产品进行接档,只不过目前选择这一类产品的投资者还不多。

  “愉见财经”问及的不少业内人士均持比较接近的预期:未来人身险行业将继续深耕产品多元化,向“低保底+高浮动”的方向发展。各家保险公司或将有更多这类产品推出。

  保险年金产品的优势在于“长期稳定收益+养老规划”,而在收益不确定的时代,在保险理财领域,“愉见财经”把“下一个C位”的猜想票,暂时投给分红型终身寿险。

  分红保险是保险公司将自身的实际经营成果的部分盈余,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分红型终身寿险既保留了传统寿险产品身故和全残的基本风险保障功能,还在每个保单年度根据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派发一定分红,保单持有人可以共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实现财富安全的规划,这对有长期财富管理需求的投资者颇具吸引力。

  对比来看,此前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每一年度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是确定的,写在保险合同里;但是分红保险的投资收益在保底收益之外,是不确定的,投资收益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没有公司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经济环境,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分红,但是投资能力更强的公司,在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上更有保障。

  “下一个C位”猜想二

  收益回暖的银行理财产品

  Y

  虽说去年底到今年初,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潮”给第一次经历“破刚兑”的投资者上了一课,但是之后,随着债市完成了修复显示了韧性,以债券为主要底层资产的银行理财(固收类产品等),也纷纷重新涨了回来。

  再加上,考虑到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完全透明、市场化的呈现,或还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于是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又重新祭出“摊余成本法”,放心,这次波动也在后台被熨平了,买了这些产品,不会再像去年底那样心惊肉跳了。

  所以要猜想“下一个C位”,银行理财得票数一定不会少。事实上,市场风向已至,银行理财规模已经创出了下半年“开门红”。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截至7月14日,银行理财规模已达26.93万亿元,意味着7月以来的两周里,这一规模就足足增长了1.35万亿元,较三月末的低点也回弹了将近1.9亿元。从产品种类来看,最受投资者青睐的依然是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理财。

  这背后,自然是银行理财收益率表现争气。据普益标准的二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报告,占理财产品绝对比重的固收类理财收益率持续回升,截至季末,存续的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分别为4.17%,环比上涨2.37个百分点;存续的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分别为5.38%,环比上涨3.04个百分点。

  为了抓住市场机会,各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也给出了诚意。除了多家机构纷纷推出的“零费率”措施来实际“补贴”投资者,“愉见财经”还观察到不少机构升级了服务,以更趋“买方投顾”的视角来辅助投资者更精准地配置产品,也更贴心地陪伴着投资者。

  以浦发银行(600000)为例。一则,在浦发银行App上,进入理财频道,即可见置顶的热门板块「低波专区」,专区还分“低波精选”与“低波增利”两个子区。在「低波专区」,是浦发银行为投资者预筛选的“高比例稳定性资产”、“高比例摊余成本法”、“低波资产配置”、“稳中求进”的理财产品。

  可以想见,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安心的理财体验,浦发银行打造这一「低波专区」一定颇费了一番功夫,他们需要逐一给产品打标签,密切跟踪产品表现与策略,才能助力投资者的选品过程更便利、更精准。而作为投资者,就可以省去研究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历史表现的麻烦事。

  在浦发银行的严格管理机制下,「低波专区」为投资者带来了名副其实的稳健体验。据悉,截至6月末,专区已上线低波精选产品近200只,已兑付产品全部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尚未兑付的产品在运作周期内年化收益均已超过业绩比较基准。

  二则,在浦发银行App上,还上线了辅助投资者的决策工具「矩阵选品」,投资者被引导关注的,不只有收益率,还有历史运作稳定程度、回撤情况、投资期限。此外,如果投资者在几款产品间犹豫不决,我们还可以通过「理财PK」等工具,来直观对比不同产品的业绩表现、风险等级、产品期限、产品热度等。

  在行业里,经常有这样一种尴尬,叫做“好卖的产品不好赚,好赚的产品不好卖”,那是因为有些产品,看似最新几期收益率很高,但其实已经处于价格的高位,面临调整,就像短跑冲刺后很可能会歇一歇;而有些产品则相反,尽管收益率没有那么高,但历史回撤却始终控制得很好,可谓长跑冠军。有了浦发银行的「矩阵选品」,投资者就能“眼观六路”,不会进入单一指标迷思,还能一键探究回撤指标等综合变量。

  浦发银行APP矩阵选品&理财PK功能展示

  “下一个C位”猜想三

  试点运行19个月的养老金理财

  Y

  养老金理财产品作为养老金市场的新宠,在试点运行19个月后,业绩如何?

  距2021年12月发布首批试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以来,目前市场上养老金理财产品共存续51只,有39只养老金理财产品为“固收+权益”产品,12只为混合类产品。

  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38只“固收+权益”养老金理财产品在其存续期内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94%,12只混合类养老金理财产品在其存续期内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43%。

  我们再以今年上半年的同期数据,来PK一下养老金理财产品和普通理财产品的表现。

  从固收类产品看:固收类养老金理财产品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与最大回撤分别为2.35%和0.34%;普通固收类产品2023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和最大回撤分别为2.33%和0.22%。二者的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与最大回撤颇为相近,在收益与风险控制方面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从混合类产品看:混合类养老金理财产品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为2.76%,显著高于普通混合类产品上半年净值增长率1.4%,同时混合类养老金理财产品上半年最大回撤也更低。

  嗯,就凭这一点,我们这篇稿子就得把养老金理财也拉进来,投一票。养老金理财产品毕竟是市场的新品种,起步晚、规模小,我们得给它多增加点曝光度,让大家更了解养老金理财。

  不过话说两头。投资者在选择缴交个人养老金购买养老金理财时,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则要关注产品特殊的退出机制,一般来说资金要在投资者达到退休年龄之后,根据规定进行提取;二则,投资之前还是请详细了解产品的投资标的和风险收益特征,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养老规划的产品,不少投资者会误以为既然是养老金理财就不会“破净”,但其实不然,养老金理财也得随行就市地波动,今年上半年有少数产品是出现“破净”的。

  毕竟这是咱养老的钱,“稳健”还是首选。

  “下一个C位”猜想四

  大额存单,一单难抢

  Y

  就低风险而言,大额存单妥妥上C位。

  由于银行利率下行的趋势不变,近期存款门槛20万以上的大额存单被“抢疯”了。

  其实,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已经几乎都降到3%以下了,即便如此,还是一单难抢;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仍有部分3%以上,更是一上线就直接被“秒”。

  比如,中国银行(601988)3年期、2年期和1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利率分别为2.9%、2.35%和2.0%;招商银行(600036)近期的大额存单产品中,利率最高为1年期2.2%;浦发银行多款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为3.15%。

  之所以如此抢手,“愉见财经”注意到,除了利率下行的原因,今年以来银行大额存单发行量是在减少的,毕竟银行也愁自己的息差,所以得压低他们的负债端成本——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5月,大额存单发行数量为490只,环比下降15.22%。

  在国有大行和股分行的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下调之时,不少小银行、互联网银行选择利用这一时机,推出更高利率产品“逆风”获客。

  比如,桂林银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20%、2.80%、3.45%、3.95%;贵阳银行(601997)推出少量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高达4.05%;新网银行5年期利率为3.85%;百信银行3年期为3.35%、5年期3.60%;蓝海银行3年期利率为3.45%;众邦银行5年期利率为3.65%。

  好咯,以上就是我们的C位猜想。低利率来袭,下半年,你的安稳钱,打算放在哪里?

  (本文第一作者马春园:前财经媒体资深编辑,目前供职于保险机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愉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晓波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