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抗疫要落幕。随着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取消健康码和行程码等政策的下放,被疫情困扰三年的人们迎来了自由时光,但也开始了真正零距离直面病毒的时刻。
从现在开始,自己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虽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率明显减弱,但在依旧到处活动的病毒面前,人们仍然心有余悸。佩戴N95防护口罩,出行甚至配备防护服……这在此前很少出现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可见,对于健康安全,人们仍小心谨慎。
而保险,作为人们预防风险的一种选择,曾为处在疫情中的人们带去一丝保障。不过,近日『A智慧保』发现,随着防疫政策的松动,一些专属新冠防疫险开始“闪退”。
『A智慧保』注意到,在水滴保小程序平台上曾推出的“水滴新冠防疫险”已悄然下架,目前该产品处于“售空”状态。
据悉,该产品是水滴与永安保险合力推出的一款防疫险,保费为99元,保障内容包括最高30万元法定传染病身故/伤残、1万元的法定传染疾病确诊保险金,还有2800元的法定传染疾病集中隔离津贴。从保障时间看,为1年期。
但目前该产品的不可销售状态,其实与此前下架的防疫险产品一样。
『A智慧保』还查阅了其他保险平台。如蚂蚁保上与防疫相关的专属保险产品,如今仅剩下人保健康的“疫安心·防疫保(含新冠)”,人保财险的安疫保也已经“消失”。而仍销售的“疫安心·防疫保”缴费29元,特定法定传染病住院津贴医疗保险金100元/天,特定传染病重症住院津贴医疗保险金10万元,保障范围与此前下架的产品相比明显偏少。
而在不久之前,华泰财险的新冠疫情保障险也早已下架。据华泰财险客服介绍,这一产品自4月就已上线,现在下架做调整,再上线时间待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华泰新冠疫情保障险下架时,华泰财险的另一款防疫保险“华泰抗疫保”还在正常销售,但如今,『A智慧保』再次点击购买链接时,该产品也已经做下架处理。
随着防疫政策放松,曾经销售的新冠防疫险也将迎来一定的压力。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第一轮爆发期一到,将给这些保险公司重重一击。
众所周知,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保险产品应时而生,成为很多人的保障选择。且在过去三年时间内,保险公司也开发了不少与疫情相关的保险产品,如新冠疫苗险、新冠津贴险、抗疫险等。
而在这些保险出现的背后,则是人们心中最原始的保障需求。
据悉,当隔离险出现后,其具有的高性价比着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几十元的保费就能获得一天200元乃至上千元的隔离补贴,且一旦确诊,还有高达一两万元保额的传染病确诊金,这样“物美价廉”的产品迎合了不少人的需求。
然而,基于风控考虑,一些险企开始在产品的理赔端做文章。例如,很多隔离险只是针对“强制隔离”才能获得理赔,像居家隔离、国外人员返回国内被隔离、集中免费隔离等情况,保险公司均不予理赔。如果是次密接被要求隔离,很多产品也并未纳入保险责任。也正是因为隔离险的这些“套路”,引发了一片质疑声。
针对此,银保监会也专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点出了隔离险中存在的问题。但监管的点名,并没有阻止隔离险的最终走向,“上市-争议-下架-再升级-再上市-再下架”,令隔离险处于各种轮回之中。『A智慧保』对此也曾进行过分析:
2022年3月14日
监管“动脸”,隔离险“变脸”:自查、降温、下架!朋友圈刷屏!
2022年4月26日
汹汹疫情,二度吓跑隔离险!重出江湖,冷对“居家隔离”!
但隔离险仅是开始,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各种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保险也正在悄然生变。
随着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等措施的相继发布,人们所暴露在新冠病毒面前的风险更大。为此,与疫情相关的保险产品下架已在预料之中。
据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年底这一轮的新冠确诊险,或又会如同上半年的新冠隔离险一般,给“风控偏好赌”的保险公司重重一击。
不可否认,虽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明显减弱,但确诊仍然是会发生的事实。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专题报告上称,“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我们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什么概念,这样确诊背后的风险又有多大,可见险企做出下架选择背后的原因。
据业内人士分析,确诊人数的不断上升,令疫情险中的确诊责任比隔离责任所承载的风险更大,因为当下确诊病例相较之前成倍增长,这样就增大了确诊津贴的理赔概率。但同时,从隔离责任看,这块的风险却在降低,毕竟从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看,居家隔离成为大家的首选。
2022年11月30日
疫情蔓延,"确诊可理赔"如履薄冰!"疫情险"下架折射风控尴尬!
为此,未来是否还会有新冠疫情专属保险上线,不得而知,但目前看,现在的形势是新冠防疫政策“闪放”,新冠防疫险“闪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