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邓雄鹰
近日,非上市险企纷纷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财险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运行情况得以更全面展现。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财务数据显示,这些非上市财险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0.03亿元,其中56家公司实现盈利,20家公司出现亏损。
非上市财险普遍盈利
从盈利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有5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实现盈利,20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出现亏损。上半年实现盈利的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12家公司净利润超1亿元。总体来看,净利润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为国寿财险、阳光财险、英大泰和财险、鼎和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
其中,国寿财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7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97亿元有所下降,但仍高居非上市财险公司盈利榜榜首。同期,该公司保费收入525.3亿元,同比增长为12.4%,超越市场平均增速,亦位居非上市财险公司规模第一位。紧随其后的阳光财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31亿元,得益于综合成本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优化,该公司净利表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获得承保利润是保险公司盈利的基石,但良好的投资收益也很重要。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盈利超亿元的12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为89.90%,其中10家公司综合成本率在100%以下,投资收益率平均值为1.90%,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上述12家盈利超亿元的财险公司中,有两家是农险公司,分别为中原农险和国元农险。上半年,中原农险、国元农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20.58亿元、69.78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9亿元、1.66亿元。
整体来看,今年财险公司表现向好。据此前银保监会披露数据,今年上半年,财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3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7343亿元增长9.41%,高于去年同期1.75%的保费增速。其中,车险保费397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744亿元增长6.2%,去年同期则是同比下降8.28%。
46家公司承保亏损
综合成本率是保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也是衡量产险业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
综合成本率包含公司运营、赔付等各项支出,由费用率和赔付率组成。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产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综合成本率100%时,即代表收支相等,无承保盈利,亦无承保亏损。
从证券时报记者梳理的整体情况看,剔除劳合社和今年1月成立的中国融通财险,其余74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为108.61%。这74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28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00%以内,即承保利润为正,另有46家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也就是说,行业超过半数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没能包住支出,在承保业务上存在亏损。
而在28家拥有承保利润的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涵盖了国寿财险、阳光财险等保费收入超百亿元的财险公司,还有两家农业险公司、两家自保公司,以及11家外资保险公司。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在非上市险企中也存在。随着车险费率市场化和非车险竞争加剧,拥有规模和成本优势的财险公司往往能获取更多市场资源。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亏损的20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多是中小机构,其中13家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不足10亿元。上半年,12家盈利超亿元的财险公司实现净利润55.59亿元,占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净利润总和的93%。
如果将范围扩大到上市财险公司,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产险公司,其净利润总和达到83家产险公司净利润总和的105%;人保财险的净利润为86.54亿元,占83家产险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5.89%,超过行业一半。
可以预见,未来财险市场仍将继续转型分化,保险公司需要持续加强对市场的研判,深度挖掘存量市场,积极拓展增量市场,聚焦风险变化,推动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