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大国保险?:总理接连问询的百万英镑赔案

2022-06-12 09:00:48 今日保 微信号 

  文丨徐晓

  在《以革命的名义,停办船舶险、罢工险》一文中,我们提到了一宗案值高达百万英镑的保险赔案,那就是保险史上有名的“跃进轮事件”。

  其中颇多曲折、颇多悬念,详述如下:

  1

  -Insurance Today-

  沉没

  “跃进”号是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当时正处于“大跃进”运动中,船舶以“跃进”命名,亦以“大跃进”的速度建造,1958年国庆节前夕开工,从船台铺底,到同年11月27日船体建成下水,只用短短58天时间,创下世界记录。

  “跃进”号名义上系由大连造船厂为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建造,实际上,倚重苏联“老大哥” 颇多。

  作为苏联援华的重点项目,“跃进”号根据苏联提供的设计图纸、主机(蒸汽轮机)及其他辅助设备,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用苏联的钢板造好船体下了水。

  “跃进” 号虽然船壳制造只用了58天,舾装却因“大跃进”之后的经济困难,无力进口所需的各种自动化设备,迟至1962年底才完成。而且,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撤回专家,遂由大连造船厂自行完成安装。

  所谓“舾装”,指船体主要结构造完之后安装锚、桅杆、电路等设备和装置的工作。未经舾装,船舶就是一个摆设,根本无法航行。

  “跃进”号载重量为15930吨,满载排水量22170吨,船长169.9米,宽21.8米,型高38米,满载吃水9.72米,主机采用汽轮机,14000马力,航速22节,运营速度18节。

  在当时,“跃进”号为自动化程度较高、船员较少的船型,船员编制约60人。此前中国大陆自建的最大船型为1958年建成、满载排水量8730吨的“和平28号”沿海货轮及其姊妹船,船员编制约120人,用于国内和东南亚近海航线。

  “跃进”号舾装完成,于1963年初正式下水后,曾在大连和上海间连续试跑了3个航程,情况正常。

  作为中国自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自然堪当大任,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

  1950年代中期,中日两国开始民间交往;1962年11月,中国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廖承志与日本前通商产业大臣高碕达之助签署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把中日关系从 “民间往来” 一举推向了“半官半民”阶段。中日双方商定,开辟中日航线,1963年4月30日,首航任务即由“跃进”号承担。

  此举意义非凡,只是,随之而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且看三则新华社电讯。

  新华社4月30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艘行驶中日航线的万吨远洋货轮“跃进” 号今天从青岛驶往日本。

  “跃进”号是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货轮。这艘万吨远洋轮是为发展中日贸易和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根据中日民间贸易的规定,满载着我国出口的玉米和矿产品等货物驶往日本的。

  新华社5月2日讯:

  我国远洋货轮“跃进”号于5月1日下午自青岛驶向日本门司途中在南朝鲜济州岛西南海域突然遇难沉没。

  “跃进”号载重一万五千九百三十吨,是中国第一艘航行中日航线的大型货轮。这艘船是4月30日从青岛启航的,预定5月2日上午到达门司。这艘船根据廖承志—高碕达之助备忘录中日民间贸易的规定,装载着运往日本的玉米近万吨、矿产品和其他杂货三千六百多吨。

  “跃进”号从启航后到遇难前,一直同我国港口保持着正常的联系。

  这艘船在5月1日下午航行到南朝鲜济州岛西南海域时,在北京时间下午二时十分,突然发出紧急呼救信号,随即失去联系。

  这艘船有五十九名船员,据日本日中贸易促进协会方面通知,这些船员分乘三艘救生艇在海上漂流时,经日本渔船“壹歧丸”救起,并且转登在这个海域的日本巡视船“甑”。今天下午北京时间七时三十分,这些船员已经由我国派往营救的护卫舰之一的“211”号接回,现正在返回祖国大陆的途中。

  中国政府对于“跃进”号的突然遇难沉没,十分重视,现正对沉没原因进行严密调查。

  新华社5月2日讯:

  自获悉我国“跃进”号货轮紧急呼救的讯号后,我国政府即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派出205、206、211、224四艘护卫舰,前往营救。我上述护卫舰于5月2日北京时间八时到达出事海域,即北纬三十一度五十二分、东经一百二十五度五分位置,并于2日下午返航。

  2

  -Insurance Today-

  保险

  船沉了。

  不幸中的万幸,“跃进”轮是有保险的。

  那个时候,国内保险业务早已于1959年停办,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只办涉外保险业务,主要承保外贸部的进出口运输保险、交通部的远洋船舶保险和国际分保业务。

  “跃进”轮于启航前的4月20日投保,仅船壳部分的保险金额就达120余万英镑(按当时汇率约合300余万美金)。人保公司已在伦敦及欧洲保险市场办理了临时分保。

  人保自留20万,其余100万主要通过经纪人Willis在伦敦市场分保。Willis接到分保电传后,就拿着分保书在劳合社开始安排分保,各个承保人(underwriter)接受了就写个数字签个名。由于这是中国第一条船,承保人比较谨慎,启航之前总共分出了80万英镑。

  得知“跃进”轮沉没消息后,人保十分紧张,主要有两个顾虑:

  第一,虽然伦敦方面发来电传,告知已经安排80万英镑的分保,但并未出保单,会不会赖帐?

  第二,我们要求分保100万,才分出80万,另外20万算不算数?

  人保立即给Willis发电传:

  关于“跃进”轮分保事宜,相信你方已全部安排完毕,请出具保单。

  对方回电:

  我方收到分保申请后即去劳合社安排,因时间所限,只分出80万英镑,并已通知你方,此80万英镑没有问题。本当继续安排所余20万英镑的分保,但日前我方一进劳合社,劳合社“卢丁钟”响,报告了沉船的坏消息。所以非常抱歉,20万英镑未能再行分保。

  得到这个回复,人保心里就有底了。

  “跃进”轮沉没,在国内外引起巨大震动。据说,在那段时间,周恩来总理每天中午召集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开碰头会,及时了解和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分析造成该轮沉没的原因。

  在研究该轮的经济损失时,有的同志担心如果“跃进”轮的沉没是敌人使用海上武器或是船员工作失误所致,是否还能得到保险赔偿。因此,总理“有请保险公司”。

  据时任人保副总经理林震峰和再保险科科长王恩韶回忆:

  1963年5月初的一天,刚吃过午饭,交通部部长王首道给保险公司来电话,让我们立刻带熟悉保险业务的同志去中南海,国务院正在讨论“跃进”轮沉没问题。放下电话,林震峰和王恩韶即赶往中南海,只见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周恩来总理正在主持会议。

  会议中,周总理问:“跃进”轮沉了,保险公司赔不赔?我们说赔。总理问:都什么情况下赔?我们说:如果是触礁搁浅我们赔。总理又问:如果是让美帝国主义打沉了呢?我们说,也赔。

  当时,我们根据船舶保险条款,向总理作了解释。说明由于船长或船员工作上的疏忽所致的保险船舶沉没全损,保险公司应当按保险金额全数赔偿;如果是由敌人使用水上武器造成船舶沉没,因“跃进”轮已加保了战争险,也可以获得赔偿。同时说明,保险公司承保后已向国外保险公司办理了分保,大部分赔款可以及时向国外摊回。

  在当时国际上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情况下,周总理关切地询问对那些与我国没有外交关系或只是半建交关系的国家,如何摊回赔款?

  我们答复:

  有些国家虽然没有外交关系,但通过第三国家的关系,仍然和我国保险公司有着再保险的业务往来;

  虽然有些国家目前还与我国是半建交状态,比如英国,但我们和伦敦保险市场的关系建国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

  同时,按照国际惯例,发生巨额赔款时,分出公司要随时电报通知外国接受分保的公司,外国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将分保部分的赔款分别汇来,这是接受分保公司的信誉问题。

  周总理听言,很快认识到保险和再保险的意义、作用及其专业性和复杂性,接着又向我们了解保险公司办理这类业务的情况:

  保险公司能从国外摊回外汇赔款,那就要付外汇分保费,我们每年在国际分保上,是分保费外汇付出多,还是摊回的赔款多?

  我们解释:“就‘跃进’轮这一笔临时分保业务说,摊回的赔款要比分出的保费多得多。就整个分出保险来说,扣除收回的分保手续费及经常的、较为零星的、小额的赔款等外汇外,在一般正常赔付率的年度,是要付出一定数额的外汇。正是因为在正常年度,分出分保有一定数额的利润,即使是很小数额的利润,外国的保险公司也愿意接受分入分保”。

  “跃进”轮临时分保的对象有十几个国家,涉及几十家保险公司。除了劳合社之外,人保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建立了业务往来,它们也接受了一些分保,分保部分的保险金额达104万英镑。

  当弄清损失原因和决定实际赔偿金额后,人保即分别致电各国接受分保的保险公司要求摊回赔款。除少数公司摊付的赔款须经政府核批,稍为推迟外,绝大部分的保险公司在三五天内均将应摊的赔款全数汇来。

  为了让总理及时了解摊回赔款的情况和向有关领导与部门宣传保险,人保每天都将有关情况编写成简报呈送总理及有关部门,直至应摊赔款全部摊回为止。

  3

  -Insurance Today-

  真相

  此刻,最大的谜团在于:“跃进”轮究竟是如何沉没的?

  突发事件的时间线如下:

  4月30日16时许

  “跃进”轮从青岛港(601298)外锚地启航

  5月1日13:55

  “跃进”轮向基地发出“我轮受击,损伤严重”的紧急密电

  5月1日14:10

  “跃进”轮第一次发出“SOS”国际求救信号,同时决定弃船

  约三个小时后

  “跃进”轮沉没

  当天,日本“全亚细亚广播电台”在其新闻节目中发布消息:“中国国产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赴日本途中因腹部命中三发鱼雷而沉没……”

  “跃进”号被鱼雷击沉的爆炸性消息,瞬间传遍全世界。

  此情此景之下,中国政府决定:立刻组织调查!

  在周恩来总理的部署下,海军东海舰队和上海市海难救助打捞局组成了“跃进”轮调查编队。

  “被鱼雷击沉”的推理,十分符合当时“敌我斗争”的观念,在与船员的座谈中,也有不少人持“受鱼雷攻击”的看法。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5月13日,上海,在“战前动员会”上,周恩来总理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路。

  周总理开门见山:

  “‘跃进’号已经遇难沉没在海底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沉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极大的可能是触礁沉没的。”

  周总理阐述理由:

  “‘跃进’号沉没的地区有三个礁石,很大的可能是遇到一个浅水,也就是在北纬32度7分,东经125度11分这个地区,有一个苏岩礁区,叫珊瑚礁,这是火山爆发出来的,火山岩上的珊瑚礁,因为它水浅,它在水下有5.4米深,而我们‘跃进’号最大的吃水是9.7米,我们装货装到9.4米的样子,如果碰到它,那就触礁了。”

  周总理特别透露:

  “我是从杭州来,从毛主席身边来!毛主席最近正在起草一个新的文件,不久将来就要发给党内讨论(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在调查‘跃进’号沉没的原因中,一定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不仅要注重和阶级敌人作斗争,而且要注重和自然界的敌人作斗争,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态度。”

  5月19日,海上调查编队到达调查海域。5月26日,编队开始潜水作业,进行到6月1日为止。

  调查结果:在苏岩礁西南角发现一块长约3.5米、宽不到1米的平坦岩礁,岩礁上有遭受触撞的显著痕迹,部分礁石上有紫红色漆皮存在。摸到“跃进”号破洞3处、凹陷5处,舭龙骨折裂一处。从沉船中和苏岩礁被撞处取出航海日记等物件29种。“跃进”号船体三段合龙的两条焊缝,经多次核查,并无异样。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可以证实“跃进”号确系触礁而沉没!

  周总理看完最后一份电报,马上命令新华社发表了一项声明:经过周密调查,已经证实“跃进”号系因触礁沉没。

  那么,船是簇新的船,船长是具有30年航海经验的老海员,首航意义非凡……被敌人击沉还有情可原,触礁沉没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吧?

  据当年“跃进”轮上船员的后代及航运界专业人士透露及分析,另有隐情!

  在那个年代,远洋船舶执行的是“保密任务”,只有船长、政委、轮机长提前知晓。在上海离港赴青岛之前,“跃进”号就悄悄地换了一批船员,用党团员换下非党团员。这是交通部的常规操作。到达青岛后,此前一直负责“跃进”号试航的张船长奉令下船回上海,由党员陈船长接替,陈于启航前两天才赶到青岛,两位船长甚至未能当面交接。

  “跃进”号在青岛停留期间,“夜夜笙箫”,参观者络绎不绝,船上人员应接不暇,很难静下心来研究航线和导航设备。离码头时还未得到上级部门设计的航线,只是要船先开到青岛外的前湾锚地,等待下一步通知。

  “跃进”号的航线是由海军“作战部门”帮助制定的,临开航前才送来。为了防止“帝修反”的破坏,“跃进”号放着走了近百年的老航线不走,偏要走危险海域。

  如果不出事,纯属意外!

  1963年6月2日,新华社再发电稿:

  新华社奉命发表声明:

  中国交通部为了进一步查明“跃进”号沉没的真实原因而派出的调查作业区船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协助调查的舰艇,在苏岩礁周围海域,经过十五天的调查作业,在北纬三十二度零六分、东经一百二十五度十一分四十二秒处发现沉没了的“跃进”号船体,经过周密调查,已经证实“跃进”号是因触礁而沉没的。

  现海上调查作业已经结束。交通部调查作业船队和海军协助舰艇,已经于6月2日二十时零五分离开作业区返航。

  据说,周恩来总理还说过一句话:“要花钱去买教训!”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