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县是四川省凉山州十一个贫困县之一,地处彝族聚居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与昭觉、布拖、金阳等县同属集中连片贫困区,是中纪委、省纪委、州纪委定点帮扶县。
2016年底,中国太保产险四川分公司李强受组织委派,挂职雷波县政府副县长,协助县委常委吉克史俊,组成帮扶工作组,深入彝区,真情帮扶。在一年多时间里,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独立拍摄制作了一部5分钟的视频《悬崖上的变迁》,如实记录三个村异地搬迁全过程,向外界真实传递深度彝区的贫困现状和脱贫进展,争取更多的帮扶力量,获得了中纪委、国扶办、省州各级领导广泛关注。
莫红中心乡是李强包片联系的乡镇。莫红片区毗邻昭觉县“悬崖村”—阿土列尔村,辖马处哈村、九口村、达觉村均为极度贫困村,三个村共有438户2029人,其中建卡贫困户345户1565人,贫困发生率在65%以上,是典型的极度贫困村,雷波县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这里山高坡陡谷深,悬崖峭壁路险。三个村均不通公路、无安全饮水、无学校和卫生室,人均耕地不到1.5亩,90%以上坡度在25度以上,有一半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海拔落差610米至2700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 ,还有“通讯靠吼,交通靠走,运输靠背”是三个村的真实写照。由于这里土地贫瘠,水源匮乏,广种薄收,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李强挂职两年多来,利用其在金融行业优势,积极投身于雷波县精准扶贫行动主战场和第一线,带领分管部门和包片联系乡,帮助贫困群众稳步走上了致富路,为雷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好组合拳 易地搬迁挪穷窝
刚到雷波,虽然面临气候、语言、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和困难,但凭着对少数民族和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凭着对加快雷波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李强并没有因为不熟悉和工作难度大而退缩,而是勇敢地担起了重担,奔波于包片联系的乡镇、贫困村进行调研,在李强包片联系的莫红中心乡最远的达觉村,从金沙江峡谷到山顶,来回需要徒步10个小时,李强克服重重困难,多次进村入户调研情况,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县情、乡情、村情,厘清工作思路,以较快的时间进入工作角色。
按照政府班子分工,李强包片联系莫红片区,负责莫红中心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县政府从2017年3月起,开始启动对三个村实施易地移民整体搬迁。三个村自主搬迁涉及成都、绵阳、眉山、乐山、攀枝花、天府新区和西昌、昭觉、美姑等市县,20多个乡镇。面对“如何搬?如何建?怎么扶?怎么脱?怎么富?”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此之前并没有可摄取的经验。
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共产党人,再难的事也难不倒带领彝族群众致富奔康的决心和信心。面对重重困难,李强愈战愈勇,带领外迁入户调查工作组,分赴绵阳、眉山、乐山等地进行了多次入户调查,汇同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等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每一户外迁贫困户家中与本人见面、与迁出地村组干部见面、与迁出地乡镇领导见面,与迁出地县市分管领导沟通,说明外迁情况,交流脱贫政策。
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收集研判群众诉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搬迁方案》,从安置点的选址,到房屋的设计,再到房屋的色彩、装饰,整个新村的绿化、硬化、亮化、民俗化等等,李强对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亲力亲为。主动研究政策并灵活运用,通过筹措资金,整合力量,严守政策,通过精准识别全覆盖、精准把脉贫困原因、精准制定搬迁方案、精准施治脱贫措施、借助外力精准发力,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抓好三个贫困村汶水集中安置点的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特色、有产业、微田园、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新村将跃然呈现,贫困群众实现了搬走贫困、迁入幸福的小康目标。
聚焦拔穷根 精准施策兴产业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李强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避免搬迁导致空壳村,在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同步安排了脱贫计划,“鱼”“渔”同授,在产业、创业、就业三个富民渠道上着力,因户施策,因人育技,完善产业配套,实施短、中、远产业规划。一是对传统种植业实行良种良繁,推广“青薯9号”和“凉丹3号”等,提质增量增效。
翻看李强的工作日志,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带领彝族群众脱贫奔康的思路与举措:
利用帮扶企业的资源优势,对农产品和畜产品实施“以购代捐”;对原住地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或造林绿化;发展特色种植,打造品牌。房前屋后、公路两旁种植经果林,计划规模种植脆红李400亩,目前已经完成土地采样和种植设计;重点培育每户一个明白人,培育稳定收入来源。通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量身配套培训计划,每户至少培养一个有技能证的人,并提供就业岗位。
培育集体经济,避免“空壳村”;实施“彝绣”产业。以“公司+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绣娘”的方式,新建近300平方米的厂房,对首批26名妇女开展了上岗技能培训,促使没有能力外出务工的妇女实现居家就业、增收致富、增添生活信心;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配套完善旅游设施,以民俗、体验农业和农家乐为切入口,集绿化、观光、采摘、休闲体验为一体,打造乡村旅游主题亮点,创建3A级景区,实现“三改”,即闲置农房改经营房,房前屋后耕地改果园,老百姓改服务员。通过精准施策兴产业,切实解决了搬迁群众中、长期稳定收入问题,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忘我干工作 树立扶贫好榜样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外迁情况复杂多变,甚至在没有政策支撑,资金缺口大,加之搬迁群众远离原住地,参与度低,无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情况下,李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多数时候白天除了召集部门研究学习政策和调度工作外,就是风雨无阻的下乡镇督促指导工作,夜晚陪同相关部门的同志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已成为他的常态。
那段时间,李强带领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相关人员,深入每一户加强政策宣传、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等,深入开展调研,把群众当亲人,嘘寒问暖,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心贴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实行每人包“10户”的方式,以“五洗”为抓手,着力改变群众生活习惯,增强帮扶户的主观能动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访,李强发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唯一途径,他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做好帮扶对象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利用农民夜校、扫盲班、素质提升工程等载体,对搬迁新村劳动力人口311人进行全覆盖培训,培训绣娘26人、电焊工50人,厨师100人,重点培育每户至少一个或懂技术、或会经营、或有技能、或能就业的明白人,确保稳定收入来源,让群众经济上和精神上双重翻身,让“口袋”鼓起来,让“脑袋”活起来,让“脸”笑起来,达到培养一人,改变一户,脱贫一家的目标。
为了记录下整个搬迁过程,让人直观的了解三个极度贫困村的脱贫蝶变,李强亲自背上摄影器材,多次翻山越岭,爬上悬崖峭壁,深入搬迁群众原居住地拍摄实际情况,每次需徒步10个小时,三个贫困村原居住地的每一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凭借对工作的执着与坚强的毅力,拍摄出来的专题片《贫困村的蝶变》,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和赞扬,并被2018年全国扶贫日宣传片采用。
一滴水可以折射一个太阳。在雷波县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大军中,李强只是沧海一粟,但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李强这样默默书写着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热爱和对贫困群众的关爱的人,形成了合力攻坚的豪迈气势,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脱贫奔康的新路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