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股权:改革化险与“退金令”,双重推动回归本源

2024-12-23 09:57:36 A智慧保 微信号

股东和股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能够对险企的经营产生深远影响,还是反映保险行业兴替和发展的晴雨表,向来是行业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二者背后的资本结构、股东资质和资金来源,也一直是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

今年5月,国资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通过审议,这部被称为“退金令”的政策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二是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由此刮起了保险公司股权“清退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业的资本结构。

今年9月,在国新办举行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十条3.0”)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领导表示,“将加强保险机构股东股权管理,强化股东资质、资金来源和股东行为的穿透审查,确保股东尽职、合规、有实力,防止不法股东控制保险机构”。这将是保险业当今和未来一段时期,股东和股权监管的核心。

2024年的保险业,在多年严监管政策的推动下,早不复“资本宠儿”和“一照难求”的状态,行业已充分回归保障本源,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的重要支柱。

下一步,在推进中小保险机构风险处置、改革化险的同时,如何拓展保险业资本补充方式和渠道,以吸引更多实力雄厚、理念先进、有现实业务需求的股东投资保险业,也将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PART

01

机构新设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行业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支持优质境外保险机构来华设立法人机构及分支机构,支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入股境内保险机构。在此背景下,外资投资保险业始终热情不减,“服务对外开放”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新保险机构批设的主基调。2024年新设两家保险机构,均具有外资背景。

10月,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这是我国第36家保险资管公司,也是美国保德信保险在我国保险业的第三次布局。2012年,保德信保险与复星集团共同发起设立了复星保德信人寿;2022年,保德信国际通过司法拍卖,摘牌腾邦国际持有的前海再保险公司10%股权,后将其转让给保德信保险(此笔尚待批准)。资管公司的设立,使其距保险全牌照又近了一步。

11月,法巴天星财险获批筹建,其强大的股东阵容包括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四川银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众汽车金融服务海外股份公司等。这是法巴银行在保险业的又一布局,早在2013年,其已通过接手荷兰国际集团股权,成为中荷人寿的股东。此外,法巴银行还入股了银行、券商、金租、消金等,正在向金融全牌照迈进。另一股东银米科技是小米的全资子公司,小米入股保险业也终于得偿所愿。

PART

02

有“进”

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完成资本补充

增资方面,截至目前,总局网站公示了16家险企增资批复,另有7家险企已披露增资方案,但尚未显示获批。从资本金补充的来源看,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2家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显示较强的偿付能力

7月和11月,太平财险、铁路自保先后获批以未分配利润5亿元和10亿元转增注册资本。太平财险作为老牌财险公司,盈利能力自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成立的铁路自保,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2023年末未分配利润已达11.9亿元,平均每年盈利超过1亿元。该公司公开数据显示,最大保费收入来源工程险(2023年保费近8亿元),却承保亏损;而货运险、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是其主要的盈利来源。

5家集团旗下的险企,由母公司为其注资

今年获批的大额增资,全部来自此类险企。阳光人寿、中信保诚、恒安标准养老、泰康养老和中华人寿分别获得其母公司(集团)的注资,合计增资金额近80亿元。然而,“富爸爸”虽能为新设险企的生存提供必要支持,但最终还需形成盈利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如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头、却一直无法摆脱亏损的中华人寿,只能多次依赖集团注资,这难以成为公司发展的长久之计。

2家养老保险公司,吸引外资股东战略投资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外资除了新设公司外,也将目光投向现有保险公司。随着我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养老保险公司也成为外资的重点投资领域。今年,国民养老获批引入安联投资增资2.84亿元(2.28亿股,占比2%),太平养老披露引入比利时富杰保险10.75亿元,占比10%。外资的战略入股,将为我国养老保险产业带来成熟理念和丰富经验,有利于保险业更加充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防范化解中小险企风险,地方国资平台成为增资主力

“国十条3.0”提出,拓宽风险处置资金来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保险机构改革化险。地方国资既可作为政府代言人,承担相应管理职责,又具备良好的出资能力,是责无旁贷的资本补充来源。2024年,已有包括信泰人寿、百年人寿、恒邦财险等8家地方险企引入地方国资,总金额超过80亿元,其中信泰人寿一家增资即超过50亿元。还有2家地方险企已披露增资细节,但尚未获得批复。

随着监管对股东资质和资金来源的要求愈发严格,险企从披露增资方案到最终获批的审核周期仍然较长,特别是在涉及新股东或民营股东的情况下,有时还需对增资方案进行多次调整。这也将倒逼险企提前做好偿付能力管理预案,选择资质更加优良的投资人共谋发展。

PART

03

有“退”

优化股东配置,回归保障本源

2024年,总局网站公示有11家/次的险企股权转让获得批准,主要体现的趋势如下。

一方面,“退金令”要求实业央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密集引发保险业退出潮

实业类央国企陆续出清保险公司的行为,几年前早已有之,如大港油田、中船集团、国网英大等已陆续出清了华泰保险集团的股权,“退金令”不过是将相关制度更加规范化、明确化。在上述要求下,今年,国网英大、西安飞机工业集团退出永安财险;中石油退出中意财险,将股权全部转让给外方股东。

另一方面,在改革化险导向下,地方国资平台成为退出股东的“接盘”主力

地方国资金控平台除了可在增资时充当“白衣骑士”,为险企提供必要的资本补充外,也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增强对险企的控制。如上海灵秀实业将众诚汽车保险的股权转让给广州金控,重庆迪马将三峡人寿股权转让给重庆高速等。然而,基于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股权转让,可能涉及较复杂问题,增资仍然是地方国资入股的主要形式。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还有多家险企股权被挂牌,且均处于悬而未决状态,这多数与“退金令”有关。例如,华电资本、大唐资本和国电投资本相继挂牌永诚财险股权,中国航空集团挂牌中银三星人寿股权,中国有色挂牌民生人寿股权等。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人身险公司(鼎诚人寿、大家养老)也被公开挂牌转让控股权,然而时隔多日仍无人问津,与数年前各类资本对险企股权趋之若鹜、保险公司一照难求的情景大相径庭。这充分说明,在多年的政策引导下,险企早已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主业和本源,牌照溢价也随之回归理性,其股权的价值将与自身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密切挂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思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