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迎来重磅人事变动。10月22日,中国人保公告表示,丁向群任公司党委书记。丁向群曾长期从事金融工作,拥有保险业高管工作经验。
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丁向群不仅是中国人保历史上首位女性一把手,更是目前我国所有中央金融企业中唯一的女性一把手。她的加入意味着中国人保在领导班子多元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下一步大概率会担任中国人保董事长一职,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对公司的文化和管理风格产生积极影响。
丁向群任党委书记
中国人保网站消息,10月22日上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中国人保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丁向群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
简历显示,丁向群,1965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
从保险从业经历来看,丁向群在2013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曾担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13年5月—2015年7月,担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随后的两年时间,丁向群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2017年6月,丁向群由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任上履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负责国土资源、住建、投促、金融等方面工作。在广西任职一年多后,丁向群于2018年9月跨省履新,出任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金融机构治理研究室主任郝臣分析表示,丁向群拥有丰富且深厚的金融业从业经验,横跨银行和保险业等领域,这为她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
郝臣进一步表示,在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的大趋势下,丁向群的到来将会推动中国人保在财产险和人身险领域的转型升级,她可能会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和风险管理,为集团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同时,她在地方政府的工作经验,能更好地理解和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有助于加强中国人保与政府项目的合作,为中国人保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相信在丁向群的领导下,中国人保有望在保持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推动其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的完善,充分践行ESG理念,实现治理的升级,开启中国人保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丁向群在金融行业的长期从业经验可以为中国人保带来诸多益处。”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也表示,丁向群曾在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任职,熟悉金融产品的设计、销售以及风险管理等多个环节。在她的领导下,中国人保有望在巩固现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同时,利用她的政府工作经验,加强公司在社会治理等领域保险服务的参与度,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她力量”或注入新风格
此次丁向群接替的,是上任不到一年半时间的王廷科。作为一位“老将”,王廷科的“作别”同样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9月6日,中国人保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收到王廷科的辞呈,因工作需要,辞去执行董事、董事长及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当前,根据中国人保官网披露的高管信息,该集团领导包括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赵鹏,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总裁兼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李祝用,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总裁肖建友,党委委员、副总裁于泽,党委委员、副总裁才智伟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中国人保即将开启的新篇章,预示着企业领导层多元化及未来战略、管理风格的潜在变革。
“丁向群被任命为中国人保的党委书记,具有重要意义。”郝臣表示,一方面,这不仅是中国人保历史上的首位女性一把手,更是目前我国所有中央金融企业中唯一的女性一把手,彰显出我国在大型金融机构领导人员选拔上的决断力与唯才是举的原则;另一方面,这也代表着公司在领导班子多元化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丁向群大概率在履行董事会、监管和工商等手续之后会担任中国人保的董事长,一个多元化的董事会届时将会组建起来,因此丁向群的任命更预示着中国人保未来在公司战略和管理风格上的潜在变化。
据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中国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专题报告》统计,2014—2023的十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中有女性董事的公司数量和占比持续上升,董事会女性董事人数由平均1.11人/家增长至1.46人/家,比例由10.22%增长至17.91%。其中董事长为女性的公司由96家增长至349家,占比由3.89%增长至6.9%。
前三季度业绩报喜
中国人保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历经70多年发展,现已成为综合性保险金融集团。旗下拥有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资产、中诚信托、人保健康、人保养老等12家子公司及成员公司,业务范围覆盖财产险、人身险、再保险、资产管理、保险科技等领域。
该公司继2012年12月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完成H股上市后,2018年11月16日,中国人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登陆A股市场。
业绩层面,10月15日,中国人保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该公司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338.3亿—379.3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3.27亿—174.28亿元,同比增长65%—85%。
对于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中国人保称,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风险防控有力有效,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集团在夯实经营基础的同时,叠加资本市场回暖影响,总投资收益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幅较大。
刘春生分析表示,中国人保前三季度业绩预增释放出积极信号。一是表明公司业务转型和结构优化策略取得成效。公司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能够把握市场需求,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二是反映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较强,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有效防控风险,保证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三是总投资收益大幅增长说明公司在投资领域的策略较为成功,能够把握资本市场回暖的机遇,这也显示公司资产配置能力良好。
从保险业发展层面,新的顶层设计于近期出炉,对我国保险业未来5—10年左右的发展进行系统部署。9月11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被业内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这是继2006年、2014年之后,国家层面又一次对保险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释放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保险业新“国十条”的发布,为险企指明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中国人保在内的头部险企而言,可以利用其广泛的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保险业新国十条发布后,中国人保作为头部险企,自身业务范围广是其优势。在社会层面保险意识提升的大环境下,凭借广泛的业务范围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组合。”刘春生表示。
产寿业务机遇不断
回顾上半年的整体业绩表现,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87亿元,同比增长14.1%;保险服务收入2616.29亿元,同比增长6%。
作为财险“一哥”,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子公司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76.2亿元,净利润174.57亿元。
综合成本率包括赔付率和费用率,是衡量产险业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产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综合成本率为100%时,即代表收支相等,无承保盈利,亦无承保亏损。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6.8%,在财险“老三家”中最低。
具体到财险公司核心的车险业务来看,上半年,人保财险车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451.57亿元,同比增长5.3%;综合成本率为96.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人保财险近年来加大对非车险业务的布局,上半年非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26.32亿元,同比增长4.6%。整体来看,人保财险在其非车险业务占比达到了55%。
对于财险公司而言,头部险企对于综合成本率的控制一度令中小公司难以望其项背。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欲控制并降低综合成本率,财险公司需要采取加强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提高理赔效率、控制运营成本等措施。以人保财险为例,该公司可以通过自身技术创新,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来对风险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进行赋能,从而降低赔付成本。
寿险业务层面,今年上半年,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微增的情况下,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的34.11亿元大涨191.12%,为99.3亿元;实现半年新业务价值39.35亿元,同比增长91%。
对于寿险业务增长,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在2024年度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一是因为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主动降本增效,通过银保渠道积极落实报行合一、压降费用支出等举措,有效降低负债成本;二是因为公司把握资本市场的机遇,今年二季度,投资业绩在增加。
“在人身险业务方面,人保寿险的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以及发挥自身优势等方面。”柏文喜表示,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人保寿险在内的寿险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寿险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对于人保寿险而言,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如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以推动业务的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