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敬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应该更大胆一点,尽快扩大到全国

2023-12-29 13:00:56 和讯保险  吴静草

  2023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个人养老金与制度优化”。论坛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实验室)主办,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香山财富研究院协办,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组织和业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个人养老金在试点推进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各方协调难度很大,需要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他提到,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应该更大胆一点,尽快地扩大到全国。特别是在经济增长遇到压力,民生也需要提升的情况下,个人养老制度可以把这两面都做得很好。

 

  以下为商敬国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我简要说一下个人的观点:

  第一,关于个人养老金,还要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统筹推进。当前在试点推进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各方协调难度很大,需要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统筹推进,这也是当前各行各业的共识。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应该更大胆一点,尽快地扩大到全国。特别是在经济增长遇到压力,民生也需要提升的情况下,个人养老制度可以把这两面都做得很好。个人养老金制度应该积极、大胆推进,有战略思维的推进,这也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特别是保险业定位——经济的减震器和社会的稳定器的要求。

  第二,在技术层面,基本的原则是更加具有包容性。我国试点中也有着特殊的问题,国际上的经验未必拿来就能用,但是我们应该鼓励探索的包容性,尝试尽可能多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期找到最优方案。市场是最好的老师,遇到问题就到市场找,问一问参与者的体验,这是最终的评价。无论是筹资机制、投资机制还是领取机制,都应该更大限度地让市场来选择,市场喜欢什么就要根据市场的选择来设计产品,按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金融教育,这些需要更大的试错空间。一开始看不清楚没关系,能快速纠错就行。比如自动加入行不行?资产管理机构的多样化,是不是让他们再更进步些?在投资工具设计上是不是可以更大一些?特别是一些衍生品,养老金是最大的需求方,应该让它去试,让衍生品市场能够和养老金市场互动起来。

  以参与者的获得感来评价,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税优设计是不是可以更简单一些?是不是可以周期更长?发达国家有这个经验,就是把灵活度给参与者,不要限制交费金额——只要把参与者退休前享受的额度算好就可以了,什么时候交由参与者来定,不需要规定好每年只能交多少钱。特别是非税收的部分,也应该进行积极的考虑,毕竟我们税收优惠的额度很小,我们能不能把一些非税优的部分引进来?还有就是不交税的这种补贴,是不是也可以考虑进来?还有参与资格能不能零门槛?因为我觉得应该所有人都能参与,否则限制就很大了。特别是在筹资端,现在虽然参与人数(在试点期)不算少,但是和整个人口比起来还是很少的。此外,在开户渠道时,是不是可以以适应目前的生活方式?现在大家去银行的很少了,用手机APP的人也不是那么多,所以开户时候的渠道是不是可以更亲民一点?比如现在微信、淘宝、京东、小红书、抖音的生活接触面已经很大,能不能结合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入更多的互联网社交平台,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第三,筹资能力和效率。这是第一步,也是不可跨越的问题。个人养老金的筹资规模决定了能否提升养老金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规模小的资金没有专业机构愿意过来管理,筹资能力是提升市场化资金配置效率的基础。要想提高效率,必须把市场尽快建立起来,没有市场就没有专业机构参与。所以筹资也是一种融资,它的周期不能过长。长周期对投资资产管理机构来说是很不利的,对于个人也很不利。应该鼓励筹资的前置,比如额度可以提前用完。

  此外,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性质很相似,最后都归结到个人头上。英美国家的第三支柱大多数来自于第二支柱,帮助第三支柱很快地发展起来。我们的第二支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能不能把第二支柱的一部分平移过来?因为他们税收的优惠对个人来讲应该都有资格享受到。此举将使三支柱能够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可能有利于促进更多人参与。因为可以拿数据说话,可以用企业年金投资回报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而且,规模大了可以在市场上更有发言权。我们知道养老金应该是在资本市场上最有发言权的,但是额度小的话发言权就没有那么大。现在这种碎片化的投资工具让个人去选,不管是保险、基金还是存款,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其实不应该让个人做这个事情。我们应该过渡到更亲民的投资组合,来匹配参与者的风险偏好。被客户看到的应该是风险,而不是金融类别,应该根据客户真实的养老需求,为他匹配上相应的资产。当然,这需要专业机构要做,这个过程也是不能省掉的。

  第四,个人养老金资产的国际化。发达国家个人养老金资产全都是全球配置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更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什么为载体?我觉得个人养老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毕竟我们的负债是人民币,我们的客户在国内。个人养老金制度可以成为高水平、制度型的开放的一个先行者。从机构牌照的准入开放,过渡到一个国际投资双向开放,而不是准入,要更高层次的开放,加快培育养老金,使得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市场可以更快融入国际养老金大市场,在开放中解决养老金和资本市场互动的悖论——养老金需要长期资金,但是又很难筹到这么多长期的资金。通过开放可以把市场激活起来,包括保险业的开放。所以,要以开放促改革,引进更多专业的资产管理经验。出海全球配置,其实是一举两得,我们在这个市场当中更好地让金融机构更为专业化,更为国际化。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

(责任编辑:吴静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