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锐评丨都知银保“报行合一”利好行业,但威慑力从何而来?

2023-11-22 19:19:48 保契 微信号

保契锐评

坦途正道。

银保的报行合一无疑是今年寿险业最重磅的政策之一,业内外基本一致的认知是这将有助于银保业务回归正途,逐渐形成一个干干净净的银保市场。

与此同时,另一个共识是报行合一并不会影响行业整体的银保保费收入,可预期的是保费会有较为客观的增速。

当然,前述共识下的小共识是,报行合一对各类主体的影响不同,受影响程度由小及大为:银行系保险公司、个险渠道为主公司、银保渠道为主公司。

然而对于银保报行合一后的实际演化,市场仍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在当下超严监管的背景下,报行合一将顺利推进,快速实现寿险公司的成本压降,化解既有风险,且可较好地杜绝行贿受贿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单一政策的威慑力有限,即便总部和分公司层面的推动落实不是问题,但在全国数以万计中支公司的实际展业过程中,走形、变形甚至视而不见的情况仍不可避免。

两种观点都有其可取之处。

作为行业观察者,与所有的从业者、监管者一样,都希望行业可以行稳而致远,但在观察这个问题前,可以先看下反腐。毕竟,银保之所以广受诟病,原因之一就在于异化了的“小账”。

先看全球形势。12月9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反腐败日。确立国际反腐败日的宗旨,在于纪念《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签署,凝聚反腐共识,促进反腐败国际合作。

联合国认为,腐败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腐败治理是一个全球性议题。

为此,全球各国各地都在不遗余力地整治腐败,但除我国等极少数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绝大多数国家仍难有根本性改观。

再看国内,近两年来,以医疗和金融等领域为代表的反腐仍在纵深推进,不但有系列政策措施更有系列活生生的人物落马。然而随着“周五见”的不断延续,可见问题仍未得以根本性肃清。

再看银保,有观点认为,银行不同于医药,毕竟,医生是掌握处方权或者说掌握生死的特殊群体,其本身具备稀缺性,因此医药反腐更困难;而银行与普通行业并无太多差异,没有不可替代性,故银行人员在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仍有正常销售的动力,何况银行本身也有自上而下的各类指标考核。

的确,从银行本身看,有无保险业务或许影响不大,对此,保契此前已有论述,不同银行一定会有不同的策略选择,因此后续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保险。

在银保目前“1+3”的模式下,很多银行选择3家保险公司的模式上,总行准入,分行准入,支行和网点在准入公司中再准入,也就是说,约百家寿险公司首先要通过层层选拨进入到总行的合作公司名单,分公司再努力去争取进入分行的合作名单,各支公司再努力成为各网点的“3”,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银行尤其是优质银行的稀缺性,比患者遇到一位好医生的难度还要大。

患者通过高价可以获取知名医生的问诊机会,保险公司尤其是最基层的一线机构如何获取银行的准入资格,大概率不是支付一次“诊疗费”这么简单。

也正是基于此,从业者对银保合一的后续动作已有预期,但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足够的威慑力,依旧较难落到实处。

尤其是随着监管处罚的日益增多,其效力或存在边际递减效应。

一如此前多次论及,向我国反腐力度看齐,该移交司法机关时不手软,银保报行合一所期待的效果就会多一分。

< END >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

不是星标的订阅号

大概率就不会收到推送

为了大家能第一时间收到保契的消息

请大家给公众号设一个星标

设置星标的操作只要下面的两步就能设置好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晓波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