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优健康险扩容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保险公司也在紧锣密鼓准备相关产品的上线。此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宣布,税优健康险扩大至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险主要险种,增加保障性,提高灵活性。
所谓税优健康险,即允许在购买当月予以税前扣除,一年最高限额为2400元。不过,该政策红利自2015年试点以来,市场人气一直不高,保费区区几十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叫好不叫座”。
究其原因,税收优惠力度较小、购买不便,抵扣手续繁杂。因为不赚钱,险企也不愿意拿出大量资源来做这件事,更多是开放团险渠道。因此,此次税优健康险扩容和放权,也是针对多年来痛点有的放矢,让“人民群众愿意买、买得到、买得对”。
特别是,过去一年席卷市场的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等保险产品即将全面下架,代之以2.5%-3%的分红险。进入8月,不仅是理财型保险产品面临换挡,“沉寂已久”的健康险也面临着新的机会,税优健康险或许能打开新的局面。
重点不在“税优”
虽然此次税优健康险被称为“扩容”,但其实更令市场骚动的是“放权”。
此前的税优健康险在产品设计上限制颇多,产品形态单一,而在新政之下,险企被赋予了产品开放的主导权,也就是不再自上而下地要求标准化条款设计,而是鼓励开发更丰富的产品,鼓励开发非标准化的产品,做好市场细分和用户画像。
任何产品,只有具备内生的市场化动力,才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商业化生态,而处于市场毛细末端的企业和消费者,是最能感知市场变化的主体。
眼下,税优很难成为健康险的护城河,2400元的个税优惠力度有限。事实上,个人养老金每年12000元的缴存上限,同样被认为激励不够,既限制了中高收入群体抵扣的热情,又加重了低收入群体在领取时的3%个税负担。因此,税优健康险的真正突围,靠的不是“税优”,而是健康险本身,若健康险敏锐捕捉到市场空白需求,真正打动消费者,将从大规模同质化竞争的产品中挣脱出来。
正值“3.5%”隐退,虽然理财型保险和健康险并非处于同一个赛道,也并非存在线性的此消彼长关系,但当明星产品下架,市场也终于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毕竟保险高质量发展,不是死磕理财型保险产品的。毕竟增收又增利,是大个险产品带给保险业的美好时光。
健康险不应“沉寂”
健康险一度是保险市场的明星,从重疾险到百万医疗险,在万能险之后,在增额终身寿险之前,撑起了保险市场的最大繁荣。
但近年来,健康险的增速放缓,整个大个险市场都陷入低迷,银保重回C位和理财型保险的翻红,构成了过去一两年保险业的“主流叙事”。
有市场饱和的原因,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狂奔数年,低垂的果子被摘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各地惠民保的攻城略地,也对商业健康险形成了部分挤压效应。
但从惠民保这款产品的崛起,我们其实发现市场是可以不断细分的,我们以为的饱和,只是我们的存量产品饱和,很多市场还有待开发,很多市场还能“无中生有”。惠民保打开了健康险低端市场的空间,尽管前者可能也面临着商保医保化、道德风险等质疑,但庞大的“五环外市场”没有人再轻视,产品不断下沉,期待长尾效应。
相应地,中高端健康险市场也并没有“真正”饱和,只不过需求还没有被匹配,在一个合适的价格和合适的服务上。百万医疗险证明了市场对于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而医疗服务如何进一步细分,如何进一步匹配和打通,决定着健康险的市场跃升空间,更决定着保险在大健康赛道中的领导力。
医疗是稀缺资源,环球同此凉热。其不仅是之于养老,也之于保险;不仅是之于老年人,同样之于中年人,是整个大健康赛道的核心环节。越是成功的健康险,越是能够将服务进一步衍生到线下的医疗之中,这也是健康险是否重新崛起的关键所在。
市场从未饱和,它只是在不断地细分和出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