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马子卿
7月7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2023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发表题为《充分发挥寿险业参与养老金融比较优势》的主旨演讲。
朱俊生表示,“基于中国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的人口结构变迁和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改革取向,以及中国短期储蓄占比特别高的国情,未来寿险的重要的主战场是养老。”
如何发挥寿险的优势,更好地参与养老金融的巨大市场?朱俊生提出,可从四方面充分发挥寿险的比较优势:一是发挥保险长期确定性保障优势,促进养老财富积累;二是推动年金化领取,发挥保险分散长寿风险独特作用;三是保险与服务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四是完善激励相容机制,提升长期养老资金投资收益率。
寿险业新定位:养老金融重要提供者
朱俊生认为,“未来寿险公司发展的一个新的定位是在养老金融领域,虽然该领域面临跨业竞争,但保险业也有相对优势。”
参照美国寿险市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与长期储蓄类相关的年金保险业务是第一大业务。虽然我国在长期养老储备上远远不足,但总储蓄率高达44%,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比例接近于40%,远高于OECD国家,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在此背景下,未来居民资产结构将发生变化,金融资产占比增加,向保险资产转化存在巨大空间。
与其他金融资产相比,保险具有长期确定性保障优势。随着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市场利率不断下滑,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保守,保险养老保险产品的相对优势,是在不确定的经济变局当中,提供相对确定性的保障。
近期,3.5%预定利率产品逐渐退出市场,对行业带来一定冲击。但在朱俊生看来,即便如此,保险作为家庭的底层资产,防御性资产相对优势还在。当前,整个金融行业的负债成本下降,收益率下行,比较而言,保险仍具有保障、保值、刚性兑付,以及稳健回报等属性。
朱俊生指出,由于保险产品前期没有给付,消费者感知的收益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政府的一些税收的激励之外,还需要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教育,可有效提高长期养老储备水平。从国际经验看,长寿风险教育越到位,越有利于拓展养老保险市场。此外,保险市场缺乏高素质专业投顾人才,服务专业能力不足,提升投顾能力也是未来需要发力的方向。
充分发挥寿险业参与养老金融比较优势
朱俊生指出,个人长寿风险本质上是不确定的,以生命表为依据、运用精算技术的年金化领取能有效解决个人预期寿命不确定性挑战。目前行业对推动年金化领取,没有足够重视,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质量长寿风险数据。此外,建立长寿风险应对与分担机制,比如建立长寿风险交易市场,以对冲长寿风险。
充分发挥寿险业参与养老金融比较优势,朱俊生还重点提及保险与服务有机结合。当前,家庭结构变迁弱化了家庭保障、老人普遍带病生存、疾病谱转变亟需健康管理,失能失智需要养老服务,对康养服务资源的迫切需求下,行业积极探索“保险+养老服务”“保险+健康管理”等模式,以刚性服务需求带动低频保险需求,将“现金”给付演进为“现金+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在朱俊生看来,“保险+服务”需要行业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比如选择居家养老还是养老社区,城郊养老还是城心养老,活力养老还是康复养老,重资产还是轻资产模式,如何布局医疗健康生态圈,中小险企如何拓展“保险+服务”,等等。
即便是重资产模式,背后也有不少挑战与风险,如土地获取难度大,资产投资回报率较低;资金门槛高,投资额大,盈利周期长;运营能力要求高,包括工程开发、物业管理、酒店/公寓经营、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护理服务等;专业护理人才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目前,行业的探索其实都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包括未来的退出的壁垒也会非常高,保险公司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发展战略等,审慎选择商业模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