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折卖断货,车商价格战:车险会怎样?

2023-03-17 09:37:53 今日保 微信号 

文丨三藏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盛况了:一夜之间,湖北东风雪铁龙遭疯抢。转眼之间,它居然已卖断货!

这是一场狂欢式的购车狂潮,亦是新能源汽车崛起下,燃油车挣扎的缩影。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前两天,湖北大搞特搞政企购车补贴,其中补的最多的是“东风系”,多个东风子品牌突然集体官宣降价,其中降得最狠的,是雪铁龙C6。

如何狠法?

20多万的车,现在12万就能买到手,中间9万的价差由补贴支付:厂家补4.5万元,政府补4.5万元,厂家与政府携手给消费者让利。

这基本上是打6折,接近对半打折,引得全国消费者尽折腰!

不少勇士,千里奔赴,组团湖北提车,4s店搞得像菜市场一样热闹。

一石更是激起千层浪,乘联会立马站出来发话:“这次东风降价活动,具有示范作用,短期之内会辐射到周边地区,形成对周边的扩散效应,其他省份很可能会进行效仿。”

于是,超30个车企品牌,在各地相继开启了价格战。

从地区来看:

河南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天津发放汽车消费补贴6000万元;山东发放2亿元汽车消费券等……

从品牌来看:

中国一汽推出“旗惠吉林——亿元限时惠民补贴”活动,补贴总额达1.5亿元,单车补贴金额最高可达37000元。

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截至3月31日,旗下多种车型均享有补贴资格,湖北消费者可享政企补贴最高7万。

广州不少品牌经销店同样也在“抢”消费者,诸如广汽本田皓影、雅阁优惠2万-3万元;广汽丰田汉兰达落地30.88万元,预售期间再享5000元购车礼。

就连BBA车型,奔驰部分车型降价高达12万元,宝马i3降价10万,上汽奥迪A7L最高优惠3.8万元,一汽奥迪A6L降价9万元……

不得不说,一切营销的奇技淫巧,都不如回归本质——降价,来得实惠。

那么车险,在销售逻辑上,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车险综改深化,叠加2022年少见的承保利润,这似乎值得期待。

如果说车企降价的“罪魁”,源自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带来的压力。

事实上,新能源车企,在燃油车大力度的价格冲击下,早难独善其身。

如福特旗下纯电品牌Mustang Mach-E福特电马,也已经在3月8日宣布:全系在售车型清库存,降价4万元,该优惠活动将持续至4月30日。

这场燃油车企的降价大战,己经演变成了油电车企、新旧势力的混战。

不论结果如何,都意味着2023年的车市疯狂,已经开启。

那么,车险行业,能否借助汽车行业疯狂降价的东风,在保费业绩上也“火”一把?

从理论上讲,在车险保费规模上,似乎是这样的。

随着新车销量的激增,加之旧车置换效应,两者均能够极大提高车险保费的充足度。

2023年1-2月车险保费增速已经重回正增长,达到6.35%,继续向两位数增速冲刺。

毕竟,无论车企怎么降价,保险公司的新车承保价格,不会因车企与政府的补贴而下调。

但是,保险公司或许也会因此“上火”,因为车企如此大力度的降价、政府如此倒贴式的“放水”,埋下巨大的成本和利润缺口,从哪里补?

大概率,仍要从客户的用车成本中找回,这是车企的一贯伎俩。

传统套路的汽车配件与工时价格上涨,应是“车企降价大战”下的后手,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故而瞄准新车渠道、准备大肆掠夺新车业务的保司,究竟吃到的是热螃蟹,还是踩到了坑里,需打个问号?

但是反过来说,那些没有抢到新车业务的保司,赔付成本就不会升高了么?

如何应对?既要保住来之不易的新车保费增量,又要控好车险的赔付成本,守住利润?

大概,2023年财险行业中有一个非常热的词汇——风险减量管理,为疫情后时代的车险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本质来说,风险减量管理,在业内并不算是新鲜事物。曾经的叫法,叫“防灾防损”。

但是,从技术迭代的角度看,能够在车险行业中真正落地的防灾防损技术,并不算多。特别是“保前风险管理”和“保中风险管理”,市场中仍存在着许多管理空白。

于是,这个曾被保险业老生常谈、却又总因应付各类经营指标压力而逐渐被遗忘的管理行为,改头换面,被冠以“新的身份”,又一次登上了“财险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舞台。

2023年1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银保监办发〔2023〕7号),提出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求财险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协助投保企业开展风险减量工作。

此文一出,保险业的服务职能,真正从“理赔”走向“防减”。

这不仅令整个财险行业进一步扩大保险服务半径,也为优化成本结构,为保险消费者提供更多风险保障,成为可能。  

契机,即源自行业刚刚经历了2022年的疫情洗礼,积累了一定的利润与费用空间。此时,财险主体若想开展科技投入,是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的。

2023年,将会是一场保险理念与技术的深度结合的年份。最大险种车险,亦如此。

试问?谁不想构筑起自身在行业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壁垒?谁又真的希望,风险总是发生呢?

其实在这一点上,车企与保险公司,殊途同归。

即当保险公司认为车企更为关注的应是汽车消费者的返厂率时,用车安全,实际上仍决定了车企品牌最核心的竞争力。

那么基于这点核心逻辑,无论是传统燃油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上,都会逐渐把汽车当成类似手机一样的移动终端设备,赚取的应是用户的个性化装扮付费、信息订阅式付费、软件应用功能付费。

而汽车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汽车的维修赔付成本,在智慧城市交通的科技维度叠加下,也将逐步趋近于0。

所以,车险真的能“火”起来么?

不管未来怎样,当下的车险市场,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车险人的。

一场风险减量的科技角逐,正在车险行业中,徐徐拉开。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吴静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