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算笔“养老账”:买了个人养老金,退休后能拿到多少钱?

2023-01-18 18:21:52 时代财经 

“关于养老,你最担心什么?当你老了,你计划怎么养老?”

近日,关于“2022年全国总人口减少了85万人”、“人口负增长”的话题热议不断,也引发了不少人对人口老龄化,甚至是养老的焦虑。不论是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中流砥柱,在职场逆流而上的“90后”,还是初出校园的“00后”,养老都成了大家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

“我感觉,年轻人计划养老就是一个伪命题。”身为“00后”的杨婧不止一次和她周围的同学论述过这个观点。在她看来,二十几岁还早,甚至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财观念,根本存不下钱。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存钱养老很难估量通胀,不如当“月光族”,把钱投入到实现个人价值上。

在中国,体面养老到底要准备多少钱?没人能给出明确数字。甚至于,在人口老龄化、存款利率下行等说辞下,让不少中年人也倍感焦虑,杨婧的母亲张蓉就是其中一员。

图源:图虫创意

46岁的张蓉目前在福建泉州的一家公立小学当数学老师,生活较为安稳。再加上女儿的成绩优异,考上了一所位于北京的双一流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儿子再过一年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让她省心了不少。尽管如此,但张蓉仍然会担心退休后的生活。

在她看来,泉州的物价不算高,每个月的家庭生活支出大概要七八千元,以她目前缴纳的养老保险来计算,退休后能获得的养老金基本能覆盖家里的开支。

然而,顾及到孩子还在读书,今后花钱的地方可能不少,因此她暂时还没办法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并且还在寻找其它方式的养老保障。近期,她将眼光投向了国家新推行的个人养老金政策。

盯上个人养老金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6个城市先行实施。这其中,福建省以省为单位,整体入围了试点。

而在先行城市(地区)所在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个人养老金。

对张蓉来说,个人养老金的主要吸引力是免税。再加上她临近退休,若购买了个人养老金,今后这笔钱很快能取出来,为养老多添一份保障。

据了解,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养老体系的重大改革,由居民自行缴存,每年上限为12000元,自由投资符合要求的储蓄、理财、保险和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专款专用,同时享受国家政策支持的税收优惠。

仅开展一个多月,我国就已有近2000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1月18日透露,截至2022年底,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措施的受益群体,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在3%以上档位人群,即税前月平均收入扣除五险一金、每月专项附加税后,高于8000元的群体。

图源:图虫创意

以月收入在8000元(即年收入为96000元)的群体为例,原本有12000元的收入要按10%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但用来缴纳个人养老金后,这部分钱的税率仅为3%,一年可省840元,即12000元×(10%-3%)=840元。

当然,个人所得税的档位越高,省的也越多。例如对于适用45%税率的人群(月平均收入超过85000元)来说,一年可省5040元,即12000元×(45%-3%)=5040元。

作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地区,此前在2018年,福建全省也实行了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相对于过去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个人养老金不仅扩大了金融产品的选择范围,更重要的是让缴费全部归集到个人账户。

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的参加人能够用一个账户“通吃”所有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税收优惠也落到唯一的个人账户上而非产品上,大大提高了便利性和可及性。

退休后能领多少钱?

事实上,个人养老金并不是新鲜事物,在许多发达国家,这一制度早已运转多年。

曾有媒体报道,在美国,个人养老金账户帮助75.4万个账户人,实现了养老金的“财富自由”,让他们可以带着百万美金安然退休。

同样,在国内,业内人士也算过一笔账:每人12000元/年,按6%的年化收益率,到20、30、40、50年分别可以积累养老金46.2万元、100.4万元、199.15万元和378.72万元。

对于张蓉来说,若从2023年开始参加个人养老金,每月缴纳1000元,一年合计缴纳12000元。等到她60岁退休时,便已连续缴纳了15年个人养老金,其本金总额约为18万元。

目前,国家已经明确将为个人养老金账户提供相对稳健的金融产品,用于购买储蓄存款,假如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016年到2021年的平均利率7.34%来计算,那么15年以后,张蓉个人账户上的金额将超过30万元。(含本金,仅为估算,具体以官方及实际情况为准)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很大,不希望给下一代再增添负担,想通过个人养老金给自己再筑一道养老防线,万一以后生病也有保障。”张蓉说道。

相比于其它类型的商业养老保险,在张蓉眼里,个人养老金投资风险和养老理财门槛较低,若只用于购买储蓄存款,也不会有过多眼花缭乱的产品让自己摸不着头脑。

图源:图虫创意

与此同时,张蓉作为事业单位职工,从1995年参加工作开始,每年都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直连续缴费未曾中断,等到60岁退休时,累计缴纳40年。

那么到她退休时,每月到手的养老金到底有多少?

根据相关规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其中,基础养老金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部分,主要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以及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相关。

而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是对有关年限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待遇的一种补偿。

按照上述的公式,以2021年福建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基础估算,张蓉退休后预计每月能领取到的养老金为3400元+1933.81元+238元=5571.81元(该计算结果为初步估算仅供参考,实际退休后能领取的金额,以退休时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计算为准)。

算法如下:

假设在张蓉满60岁退休时,福建省上年度平均工资每月为8500元(2021年福建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98071元,折合每月工资为8172.58元)。

并且,张蓉每个月均按照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缴费,那么她本人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当年月平均缴费工资÷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等到她退休后每月可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3400元,即8500元×(1+1)÷2×40×1%=3400元(参保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基础养老金)。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的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其中,个人账户存储额是每一个月的缴费逐渐积累而来,现在一般是每缴费一个月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并且每年还会按照国家养老保险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每年的记账利率由人社部统一公布。

而计发月数则是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60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图源:《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截图

因此,假设张蓉退休前每月的缴费工资基数为7000元,连续缴费40年,60岁退休,对应的每月可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933.81元,即7000元×8%×12月×40年÷139=1933.81元(不含利息)。

除此之外,由于张蓉在1995年参加工作,因此退休后每月在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还可以领取过渡性养老金。过渡养老金=上年度社平工资×1997年年底前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997年年底前本人全部缴费年限×1.4%。经过计算,其过渡性养老金额为238元。即8500元×1×2×1.4%=238元。

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这只是根据福建省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估算的结果。按张蓉的说法,当前家里每月的生活开销为七八千元,以她在工作单位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计算,退休后每个月到手的养老金基本能覆盖家里的开支。

按照2021年福建省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显示,教育行业年平均工资为111035元。折合每月工资为9252.92元,比全省每月平均工资高约1080.3元。相应的,从事这一行业的张蓉,在退休后能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也高于福建省社会平均水平。

除了职工养老保险以外,若张蓉从2023年开始购买个人养老金,等退休后,她个人账户上的超30万元可以作为额外的养老保障,让自己的养老生活更加充裕。

养老,主要还得靠自己

晚年不想给儿女添负担,或许是大多数父母对退休后生活的想法。然而也有不少人担心,只靠退休后收到的养老金,未来老年生活可能会有些拮据。

随着中国加速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正在迅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2.6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8.9%。

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按照“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里提及,到2035年中国GDP突破200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跨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真正成为富裕国家。

两条数据结合起来看,中国将有十年时间处在“未富先老”阶段。

目前中国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也就是收取目前正在工作的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发放给目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用作养老金。那么根据我国目前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将从4个人供养1位老人,转变到1.3个人供养1位老人。

这意味着,未来的养老压力将越来越大。

图源:图虫创意

从个人角度来说,步入老年,也意味着疾病的风险增加,一旦生病,个体的抗风险能力也将会变弱。

这个特殊阶段,再加上诸多不确定的变数,为进一步满足居民多样化养老需求,2022年以来除了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出台,“特定养老储蓄”也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关于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由“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青岛五城市开展养老储蓄试点,单家银行试点规模不超过100亿元,试点自2022年11月20日开始,试点期限一年。

但养老储蓄试点对于投资者有所限制,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等类型,涵盖5年、10年、15年、20年等期限,满55周岁可支取。因此,年龄小于35周岁的客户无法购买此类产品。

比起一般储蓄,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有较长的封闭期,不仅在收益上更有优势,本金还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然而,由于目前只在试点城市开放,对客户身份证发放地也有所限制,因此张蓉把目光聚焦于延迟退休上,计划着靠自己养老。

“会考虑延迟退休,一方面是想要有事做,因为到时候我退休了但是丈夫还没退休。另一方面是孩子还小,读书等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没办法真正享受生活,退休了天天一个人在家里也很无聊。”张蓉说道。

虽然目前实施细则尚未发布,但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延迟退休整体上会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推行。

没有答案的“两难”

养老,一直是社会中亘古不变的话题,谁都说不好未来养老会是什么样,但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早准备总比晚准备强。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年轻人,从养生到提前备老,仅一步之遥。

2021年,《中国青年报》对1217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就显示,89.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从现在开始考虑养老问题。

摆在年轻人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规划、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段,才能给未来的自己多一份兜底的保障。但由于受到互联网信息的影响,他们对养老的焦虑也被放大了。

对于“00后”杨婧来说,养老准备并不是越早越好,现阶段的她甚至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财观念。与此同时,她也认为年轻人对养老的焦虑被放大了。

在她看来,大多数人的20岁和30岁,都是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间段,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变化包括心态的变化,过早地准备养老并不一定有效,因为很难知道自己在临近退休的那几年,真正想要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样的。

再加上目前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但是个人手里的可支配资金非常少,很难真正做到专门为养老存下钱。她认为,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去提升自己才最为重要。

图源:图虫创意

“对于我而言,个人未来的发展、学业的提升、能力的精进,是更为重要的。在这个阶段,我更在乎把有限的个人资源投入到实现个人目标、实现个人价值上,这些都是目前这个阶段更需要我去花钱的地方。”杨婧说道。

关于存多少钱才能养老这个问题,杨婧认为这个很难去估量。因为未来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都很难去预估,也很难知道自己退休时的生活成本有多高。

虽然对自己的养老生活暂无规划,但是杨婧对父母未来的养老生活充满希望。即将迈入社会工作的她,想过在父母退休后把弟弟接过来和自己一起住,让他们两个人去旅游,去过二人世界,去上老年大学,去过可以消磨时间的生活。

谈及养老院,杨婧目前也暂时不建议父母去养老院。在她看来,目前整个养老院的护理系统仍不够成熟,还做不到“一条龙服务”。而且,在老一辈的观念里,去养老院度过晚年会担心没有人关心照顾自己,没有在家里生活的自在。

“虽然我个人是倾向在退休后去养老院的,但对于十几年后就退休的父母,我暂时不会建议他们去养老院。当然,如果他们自己想去的话,我也是支持的。”

但说到底,什么样的养老方式都有好有坏,最终都会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子女的承受能力和父母的接受度来做平衡。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当下能做的似乎就是开源节流,为以后打好经济基础。

(应受访者要求,杨婧、张蓉为化名)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