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二代(Ⅱ)下,4险企数据不实被通报!哪些问题成“典型”?

2023-01-05 22:22:34 A智慧保 微信号 

偿付能力不仅是保险业监管的重要指标,同样被视为险企的“生命线”,事关保险公司经营的生死存亡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为了更好防范市场风险,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有效监管,2021年末,“偿二代(Ⅱ)”正式落地,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考核”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在“偿二代(Ⅱ)”实施后,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这一“老问题”依然存在。1月5日,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就对浙商财险、安诚财险、人保寿险和友邦人寿4家保险公司存在的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进行了行业通报。

从通报内容来看,4家险企普遍在未按规定计提或计量最低资本、实际资本;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准确、数据填报不实等问题上“踩雷”。此外,偿付能力报表填报不完整、权益投资未及时调整核算方法等问题也被点出。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银保监会刚刚对5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做过通报,当时主要集中于历史数据,而这次银保监会的通报内容,则直指险企在“偿二代(Ⅱ)”实施下,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数据问题,这无疑是给行业再敲警钟。为此,『A智慧保』也根据监管通报的典型问题进行梳理,为行业提供“避雷”参考。

众所周知,最低资本、核心资本和实际资本是偿付能力监管的关键指标,其数据的真实性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业对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判断。

“偿二代(Ⅱ)”下,为更好把控行业风险,监管不仅对最低资本的计量规则进行了多维度升级,对险企的实际资本认可也更为严格,这些变化主要是期望引导险企提升公司经营与治理水平,注重长期稳定发展。但此次通报中的多数险企都在计提最低资本、实际资本上“犯了错”。具体来看:

浙商财险

未按规定计提最低资本。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计算存款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最低资本时,存在基础因子选择错误的情况,少计提最低资本807.6万元;旗下某资管产品穿透后,国债未计量利率风险,导致少计提利率风险最低资本3563.34元。

安诚财险

未按规定计提最低资本。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由于部分股票基础因子使用错误,导致少计提最低资本156.6万元和354.4万元;旗下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和债权投资计划2项投资资产,因未穿透计量风险,违反了相关规定。

人保寿险

未按规定计量利率风险的最低资本。该公司的部分投资资产中未约定确定性现金流,但违规计量了利率风险最低资本,导致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少计提最低资本7.25亿元和8.91亿元;未按规定穿透计量最低资本。该公司旗下某资管产品不满足豁免穿透条件,却在2022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列报成“豁免穿透的资产支持计划”,少计提最低资本2265.02万元。

友邦人寿

未按规定计提最低资本。该公司在2022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因部分非基础资产存在穿透错误、债券分类不准确的情况,少计提了最低资本209万元;未按规定计量实际资本。该公司的再保险系统中,因未及时摊回再保理赔款1827.2万元,因此当期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分保账款少计1827.2万元,导致其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的核心一级资本少计了2108万元。

不难看出,4家险企未按规定计量最低资本或实际资本,多属于“少计提”的情况,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疏忽大意,都不免影响到险企所呈现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准确性。

风险综合评级是偿二代的重要监管评价指标,反映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总体状况。

在“偿二代(Ⅱ)”下,监管对风险综合评级中的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更加强化风险监管导向。但在此次通报中,4家险企却普遍存在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实或不准的情况。具体来看:

浙商财险

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准确。该公司对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部分数据填报存在不实。如关联方的保险资金运用金额未纳入到关联方资产统计;在未进行再保险业务内部审计下,却填报了2次;资产管理部负责人资金运用从业年限以及部门人员的平均从业年限填报有不准确情况。总公司部门的人员离职数量、总精算师变动次数等统计也不准确。

安诚财险

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实。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中,对核保核赔人员、销售人员、分支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数量和离职率,以及保险合同争议诉讼案件败诉率等43项数据,存在填报不实情况。

人保寿险

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准确。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报送的风险综合评级数据中,保险业务线操作风险当中的原保费收入;其他操作风险数据中的财务负责人更换次数、税收操作风险事件、印章管理操作风险事件次数;战略风险中的非保险领域合营公司、总经理变动次数、子公司投资账面价值等14项数据存在填报不实情况。

友邦人寿

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实。该公司在2022年2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中,对总经理室成员及中心支公司的总经理离职人数、核保核赔人员数量、评估期之前4个季度的保险公司合计投诉次数、数据差错率、报案支付时效等18项数据存在填报不实情况。

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实或不准确,折射出险企易忽视对数据细节的把握,往往看似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就会影响到监管对险企偿付能力风险的判断,对此问题经营主体还需引以为戒,多加重视。

梳理通报内容,4家险企除在上述两大问题上“踩雷”外,还有一些“个案”问题值得总结。

譬如浙商财险出现的流动性风险指标计算不准确和偿付能力填报不完整的情况;人保寿险的相关权益投资未及时调整核算方法等。具体来看:

浙商财险

流动性风险指标计算不准。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其在测算流动性覆盖率指标时,基本情景和压力情景下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预测,均未包含股票类资产交易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偿付能力报表填报不完整。该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两款资管产品穿透后未在“LT01-穿透后投资资产表”中进行列报。

人保寿险

相关权益投资未及时调整核算方法。该公司持有的某项权益投资,在公司向被投资方派驻的董事发生调离,以及该董事任期届满后继任董事为非本公司员工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了权益法核算,不符合相关规定,虚增了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的实际资本及偿付能力充足率。

上述问题反映出,在偿付能力相关指标、数据填报工作上,险企多存在严谨度不足的问题,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或源于险企对相关监管规则不够熟悉;另一方面对填报工作的态度也缺乏足够重视,未进行反复校准等。

结  语

伴随着2022年的收官,“偿二代(Ⅱ)”落地已满周年,新规实施以来,行业明显感受到挑战与压力,不少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风险综合评级也随之下调,为提升偿付能力,大批险企不得不将增资或发债计划提上日程。如今上述监管通报的下发正传递出,险企除了要重视偿付能力充足与否外,在数据填报工作上也要秉持严谨、真实的原则。

银保监会也表示,后续将针对上述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继续强化对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的现场检查,督促险企加强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管理,持续提升偿付能力管理工作质效。

长按关注,精彩呈现

长按关注,随时沟通

投稿有酬·爆料必谢

Azhihuibao@163.com

一周回顾

险企布局养老社区,遇八大门槛四大禁区!第二曲线难续弦?

监管新表态:分红险信披更透明!调低演示利率,公示红利实现率!

复盘2022⑨中国太保(601601)“五大关键词”,再现新30年全速起航!

18家险企新年flag,2023年要这么干!

中国保险鼎峰108将,开启2023序章(视频)

新年献词|2023启封: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复盘2022⑧十大保险关键词,纪念不平凡的2022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