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涛:养老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尊重客观规律

2022-12-23 18:55:06 和讯保险  吴静草

  2022年1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发布式——“账户养老金与财富积累”通过线上方式举行。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副总经理刘方涛在论坛上表示,养老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是光靠某一款产品、靠某一个政策就能一下子把整个养老金市场推起来的。

刘方涛:养老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尊重客观规律

  以下为刘方涛发言实录:

  谢谢徐总。感谢郑老师跟社科院平台,这是大家业内的一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客气的话就不多说了,因为我最后一个发言,我知道前面估计是把一些关于政策、市场、产品各方面讲得很多了,所以我在昨天准备这个材料的时候就把我们团队今年研究的成果稍微梳理了一下,想讲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给大家一个分享跟交流,同时也可以把我们的研究观点跟大家阐述,不妥之处多多指正。

  题目用的是国际经验视角下保险如何助力三支柱的建设。这个可能也是想既有国际的海外的探索,但同时也考虑到保险行业到底能出什么产品,最终我们能做什么,对这个判断和预期到底是如何。

  先说一下两个背景,一个背景是经济形势,另一个背景是对人口的趋势判断。做养老金市场,包括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这个就是对未来的一个展望,相当于展望2035年,其实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大L型的走势,而且未来可能在五年规划经济增长大概是5.5%,甚至4.5%,未来财政的收入情况、工资的增长情况大概也是这么一个大L型的走势态势,很多宏观政策,包括对财政的预期方面,其实要有一个客观和冷静的预判,这就是经济大势。无论是保险、个人养老金这些,未来都符合整个经济大势的走态。

  第二个介绍一下,我们做了一个人口方面的展望。其实无外乎,像养老金其实是对人的判断,也是对人未来的收入、预期,实际上我们其实根据“七普”数据出来以后,其实很清晰地可以判断出到2050年中国整个人口的结构以及包括未来人口的总量。2022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人口建国以来的一个拐点的年份了,去年2021年的人口净增还是48万,但是今年大概率应该是出现了负增长,这样的话,2021年将是建国以来人口的峰值,2022年开始出现下滑,甚至一直到2050年,整个中国的人口走势是一个下行的趋势。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情况下,我们判断205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大概是在12.38-12.97亿这么一个趋势,这样的话老龄人口占比,60岁以上占比会达到37-38%这么一个量级,虽然延迟退休这个政策估计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即使是延到65岁,以上人口占比大概也会超过30%以上,所以老龄化进程中国是非常迅猛的态势,而且未来的人口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养老的第一支柱的收支平衡问题,以及包括个人养老金的积累情况。

  这个前面先讲一下整个经济的大势和人口的大势。今年重点做了几个英、美、日、德等几个典型国家的养老金体系的概述。各国的三支柱情况,前面的专家学者们、老师们已经有过分享了,其中大家也提到了英国第二支柱的自动加入机制,甚至包括德国的多层次跟多支柱等等,都是比较有特点的一些。在三支柱特点方面,像美国,实际上美国的养老金是最强大的,它的二三支柱占比超过了90%,甚至互通机制也很强,从401(K)到IRA,这个前面有一个负数,而且基金股票市场占比是大头。而在英国实际上这种信托模式也比较有特点,而且二支柱的自动加入,其实二三支柱的市场也是相对有一定的优势的,而日本是相对保守的一个市场体系,存款占比高,而且日本的养老金政策,甚至包括人口政策,实际上是给我们很多负面的警示跟借鉴。德国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体系,包括像里斯特这些,这个就不多复述了。整个看起来对比英、美、日、德这些国家,他们的保险业是怎么做的?对我国的保险业有哪些借鉴点。

  首先美国这种强资本市场,它的产品形态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们重点看到了美国的这种变革年金市场的接受度比较高,这样取决于美国整个资本市场以及美国的消费者教育,包括美国的监管等等。所以说整个变革年金会不会成为我国未来市场动态的方向。对我国的养老年金市场来说会有多大的借鉴,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保险公司来说,在产品研发或者下一步导向方面重点关注的。

  英国的特点在于它的即期年金,它相当于在退休的时候打通二三支柱,做整个60岁,甚至到95岁这么一个长期的终生领取的规划。这个也是保险业服务的特点和优势所在,未来从缴费阶段我们是三支柱缴费,但领取阶段实际上其实是双账户领取,第一个账户是国家的账户,而整个二三支柱打通,作为个人的养老金账户。而日本实际上这种特点就属于是期限短、收益率比较低,甚至有一个负面的例子,我一会儿会接受。

  德国是税收体系非常复杂,包括吕鲁普、里斯特这些,我们看完以后,想学德国,这个复杂程度太高。简单地看起来,就是美国的整个变革年金市场、英国的即期年金,包括英国的这种二支柱企业年金的自动加入,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点,在二三支柱,助力我国养老金市场的做大的一些路径。

  我们总结一下整个这些英、美、日、德的经验,面上的东西就不说了,直接就说美国的变革年金市场,在整个401(K)跟IRA互补的过程当中,它是多产品种类中的一种,而且这个在市场占比,美国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其实我国也曾经探索过变革的年金,但是这块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效果,所以未来如果从消费者的意识各方面,未来整个变革年金是不是也会成为我国养老第三支柱方面的主力产品,这个还是有待观察的。

  而英国的优势就是领取期二三支柱的对接,形成终生的保障,这个其实是很符合我国的特点和现状的,英国的整个即期年金领取期这一块会做很多的规划和保障。而日本实际上其实是一支柱为主,还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但是三支柱发展得晚,也小,而且日本的三支柱基本上是年金市场没有做起来的,给我们一个负面的警示。而德国是通过产品制来做的,税收、补贴很复杂的一套体系,包括里斯特、吕鲁普这些,但是这些是属于德国因地制宜的产出,它的复杂程度未必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只能这么解释。

  我们借鉴下来,就是整个第一个借鉴的点,对保险公司,我们的一个关注点,就是变革年金,还有一个包括英国的即期年金,这个实际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其实也是想给监管提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是不是我们下一步可以探索的?甚至在产品保障、产品设计方面要提出一种有力的措施,这也是我们可以落脚的一些点。

  作为保险公司来说,我们在三支柱建设当中,我们也会经过前期的研究和思考,其实很多前期的研究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复述了,说几条干货就行了,一共五条,我重点说一下第一条、第三条和第五条。实际上其实前面有一些学者大家也提到了,参考英国的这种即期年金,做整个养老金领取的终生的财务规划,实际上其实我们参考,美国报告当中其实购买者年龄也是在60岁左右,而且其实我们现在从50-60岁群体是真正开始做养老的规划,而且他们的财富也属于积累的峰值,做养老规划不光是做最后三五年到退休时产品就结束了,在退休领取的时候,在60岁,甚至65岁,做出你到90岁,甚至到105岁之间这么一个终生的领取规划。而且同时考虑到养老的生活,甚至晚年以后面临的医疗、护理等等其他的支出。而且很多国家是以即期年金,这个是我们可以着重地Get到的点。

  第二条就是产品的保值增值,这个就不说了,但是第三条是给我们一个警示,从日本这边可以看到,就是长期利差的风险,保证可持续性,实际上其实日本给我们一个很残酷的教训,之前日本从经济开始进入低迷期以后,整个市场的收益还是一个大幅下降,我们判断,在1997年到2000年之间属于日本经济最惨的那几年,当时有大量的日本寿险公司相继倒闭,都是被高额的收益所拖累的。所以其实我们也面临一个点,因为我们总是讲养老第三支柱,实际上拼的就是收益率,拼收益率的话,其实市场来说,哪一个爆款产品的收益率高就更有吸引力、更有竞争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整个未来经济大势的走势下,这种高收益的产品是否可以持续?包括现在有一些中小公司可能也面临一些产品被高收益所拖累,在偿付能力各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我们当然希望有一款爆款的年金产品,但是在现行的经济形势下,合理、稳健的认知其实也是很关键的,包括对消费者的教育各方面也是要有一个清晰合理的认知。

  第四条就是消费者的教育,包括长期的转化,这个不多说了。

  我想提的最后一个点,整个养老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尊重一个客观的规律,前面有专家学者讲到了,不是光靠某一款产品、靠某一个政策就能一下子把整个养老金市场推起来的,我们也系统地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下面两张图挺有意思的,我们用的一个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老龄化的占比轴,我们可以看几个关键因素,人口特征用的是老年人口抚养比,包括我们看到了经济基础,这些过程当时的人均GDP水平反映它的财富程度,更是体现了它的支付能力。我们国家刚刚人均GDP超过了1.1,到1.2万美元,过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但是实际上这个1.2万美元的水平跟这些国家比是差得很远的,我们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同时我们的市场环境也可以看到,个人养老金占GDP的比重,这个积累程度,积累的比重也是非常薄的。

  下面的图可以看到,我们跟他们比起来的话,才相当于英国的大概是,老龄化程度真的是相当于人家七八十年代的水平,而且其实我们在对比政策的时候,发现我们现在也不可能学人家当前的这种政策,或者人家比较成功的政策,而且我们更多的可能看到的是他们在七八十年代,在那个人口结构情况下,以及当前那个人均GDP水平下出台了哪些政策,而且实际上其实养老金的发展也要尊重客观规定,才能从这些国家在当前的阶段,在人家几十年前的阶段所发展、经历的事情,其实很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或者我们未来5年所面对的一个现状,这一点就是给大家提一个关注的方向、一个点,特别是学界的各位朋友们可以多多从这个角度开展相关的研究。

  我就提这几点建议,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吴静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