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存观望情绪,机构集体“扫盲”

2022-12-14 17:02:16 新京报 

个人养老金哨声吹响,一如按下抢滩的快进键。

“最近忙到起飞。”作为银行财富管理客户经理,刘欢已然开启“连轴转”模式。11月底个人养老金业务开闸以来,解释、引导——刘欢乐此不疲地在工作中不断重复这一新概念,至于目标亦很简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开户的客户”。

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且开户后客户黏性相对较高,率先抓住客户也就抓住了未来养老金发展的机遇。如今,银行作为渠道端正是发展业务的黄金窗口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首批23家可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于“跑马圈地”中开足马力,为开户客户送出现金“礼包”之余,加速上线各类产品。部分银行率先推出养老金储蓄产品,利率也是高于普通定期存款。

万亿规模个人养老金新蓝海,各大金融机构争相抢食市场的“硝烟”已起。“现在是万事俱备,只等风来。”对于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就职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关峰已经忙碌半年,但最忙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其所在理财子公司通过多轮遴选,近期将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录上报并等待批示。

个人养老金加速落地,而为了给人们“扫盲”,基金公司和券商、银行均加大投教力度。有基金公司在上线交易Y份额(个人养老金专属Y份额是由养老目标基金增设,且仅供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投资的基金份额。)的同时,提供投教、税延计算器等服务,更好地助力个人为养老做资产配置。

贝壳财经记者采访市场人士了解到,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绝大多数个人还处于观望状态。而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还是要有个投教的过程,等大家认识到个人养老金是怎么一回事以后,才会慢慢开始买基金。”

目前基金公司和券商、银行已在加大投教力度。不少机构在APP设置养老专区,基金公司在上线交易Y份额的同时,提供投教、税延计算器、产品和资讯展示等服务,帮助客户了解其财务状况,学习投资知识,更好地助力个人为养老做资产配置。

嘉实基金表示,当下居民养老意识侧重在第一与第二支柱,对第三支柱的了解不是很多,如何通过投资者沟通活动共同树立从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未来,个人养老金的投教在形式上,应充分考虑不同渠道、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差异化与定制化,采取不同年龄段偏好的方式。”

易方达基金首席市场官王骏也表示,作为一项新制度,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还相对陌生,因此需要长期扎实地做好投资者教育和客户服务,引导投资者认知和参加个人养老金。

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前景可期,道路曲折。在他看来,产品收益率是关乎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承担着为老百姓(603883)‘养老钱’保值增值的任务,这需要金融机构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也需要加快投顾行业发展,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制度中来。”

嘉实基金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从退休后可承担的潜在支出角度来看,假定从参加工作开始每月存1000块,需年化7%-8%的收益率才能满足退休后至90岁每月6000元左右的开销。而这也代表了低风险产品带来的收益率,不能满足长期养老需求。

谈及未来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布局,公募基金公司已有规划目标。王骏表示,在持续完善产品线布局的同时,探索分红机制、赎回机制等方面的优化创新,更好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养老投资和资金使用需求。此外,在创造收益的同时控制好风险和回撤,力求以更佳的风险收益比带给投资者更好的持有体验和实实在在的收益。

嘉实基金则表示,公司当前已有较为全面的符合国家政策的养老产品线,并在不断完善产品布局。同时联手合作金融机构着手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发挥公募基金的“普惠”属性优势,进行全流程支持、全场景覆盖和多主体参与,为投资者参与个人养老金创造便利环境,让大众切实、便捷地体验到长期投资的获得感。

此外,蚂蚁基金也表示,将与符合资质的基金公司合作,提供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服务,未来会持续做好养老投资者教育工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胡萌 潘亦纯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贾宁

(责任编辑:冀文超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