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风暴将至…

2022-11-13 15:05:32 荔枝保 微信号 
  • 腾讯QQ
  • QQ空间

大家好我是小宝,一名不只懂保险理财博主

开头先说件事,周四那篇关于《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的“解毒”文章删掉了。

因为收到小道消息,说那篇文章太负面,领导看了眉头紧锁。

以防万一,我还是挥刀自宫、狗头保命吧…

没来得及看的朋友,可以微信私聊我要,我这有备份,没加过的扫

说回正题,最近有好些个朋友跑来问我,说是上头要针对高净值人群(银行账户有1000万的),成立‘高净值人士管理局’,对他们搞专项稽查行动。

那张图在圈里疯传,看起来怪吓人的。

但依我个人判断,这事不太靠谱。

因为在我们中国,所有的部门要成立,都是有相关公告的,而且对应岗位一般都得配有编制。

这不像某个私营企业要成立一个XXX部门,只要人一到位就OK。

而且宣扬这事比较多的,还是一些跟移民相关的业务员或机构,颇有故意制造恐慌之嫌

不过有一说一,那张图里提到的金税四期确实对很多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尤其是收入较高的人群,比如企业主、明星、高管等,对它更是用闻风丧胆来形容都不为过。

周末没啥事,简单跟大家科普下“金四”吧,毕竟每个人都将必不可免地进入金税天网时代。

……

既然有“金四”,那自然还有一二三期——

金税三期实现了“国地税”数据的合并,而金税四期需要解决的不仅是税务方面,还有“非税”业务,需要实现多维化、全方位的全流程监控。

从“以票控税”到“以数治税”的进化。

以前主要是以企业为核心,收企业的各种税。

比如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税、企业所得税等,重点关注发票的问题。

开票方开完了票,就是要拿到税务局做认证,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票号。

接受发票的这个人月底也要去税局认证,也会产生一个票号,两个票的数字是一样的,就可以抵消掉。

这样一来,收入、成本、费用都通过发票被税务局监控。

所以做财务的都知道,有时候他们会开玩笑管人家叫“查票局”

但是,从2022年变了,开始重点查个税了,稽查的比重大大提高。

金四强调对“非税”业务的监控,利用智能化和大数据,打通各部委、人民银行以及银行等参与机构之间信息。

以纳税人和缴费人为中心,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大数据为驱动力,直接扒每个人的情况。

翻译成人话就是——

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个税的征收力度。

为啥?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

以前我们国家一直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很多事情管得比较粗。

很多企业都在高增长,以企业为中心治税,重点收企业该交的各种税,也能hold得住基本盘。

重点是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

但现在的情况是,体量大了、中美冲突、口罩问题反复,高增长很难维持。

可矛盾的是,各项基础建设又嗷嗷待哺,离不开财政收入也离不开税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上头开始强调二次分配,共同富裕。

怎么办?

提高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力度。

个税的税率没变,但是执法变严,执行力度也要加强。

第一波查的是资本性所得,第二波查的是网红、娱乐明星,第三波查的是老板。

以前因为没有大数据支撑,执法成本太高了,就算想搞也搞不来。

现在有了大数据加持,一切变得简单且透明,甚至连对税务工作人员的监管都变简单了。

就好比以前,要给某个偷漏税企业罚款,当地的执法部门有自己的尺度,可多可少。

但未来会针对税务人员进行“一员式”的智能归集,对税务人员履责的全过程也自动考评。

纳税人被大数据扒得无处遁形,执法人员也被智能化系统统一监督,双管齐下。

另外再说个数据,我们国家的个税只占广义财政收入的3.7%。

而漂亮国呢?

个税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

这个对比,我们偶尔也会在税务方面的公开发言中看到。

其实就是在暗示咱,我们过去个税收得不多。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我在网上看到的,不知道准不准确。

2022年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其中税务部门招录2万人。

这代表了什么?

税收是门艺术,既要拔鹅毛,又要鹅不叫。

根据税务总局的发言,今年年底就要完成金四的开发。

各位准备迎接风暴吧,一个都别想跑…

本文版权属于《荔枝保》微信公众号(lgbaoxian),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dukept@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小宝精选保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荔枝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刘海美 )
举报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