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赵鹏:打造“保险+”生态圈不能急于求成

2022-09-03 15:33:44 和讯保险  吴静草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赵鹏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赵鹏

  9月3日,2022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首钢园成功举办,成为服贸会系列金融论坛峰会中首次举办的保险论坛。论坛以“护航经济大盘,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险业助力社会治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等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赵鹏出席并发表演讲。

  赵鹏表示,人身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其核心作用就是减缓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大,人身保险业的社会治理责任越大,作用就越重要、越突出。

  赵鹏认为,后疫情时代,要更好地发挥寿险业在服务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必须服务新群体,把握新模式,提升新能力。

  第一,新群体已上升为社会治理、寿险经营的关键对象。当前,我国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新群体已成为社会治理的新焦点。

  一是要关注新生代。数据显示,我国80、90、00后人口总量已接近我国总人口的40%。新生代已成为我国生产和消费的中坚力量。为新生代提供稳定预期,事关整个社会稳定。市场调研表明,在购买过商业保险的人群中,80后、90后群体的占比已超过75%。有意愿购买商业保险的群体中,新生代占比也达到70%以上。新生代运用保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更强,购买理念更加成熟,这就对寿险公司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要关注新市民、新业态从业人员。我国新市民人数约有3亿,占城镇就业人口的65%左右,特别是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新市民。由于新市民流动性大、没有属地户籍等特点,容易出现社会治理制度的“漏出”。而商业保险淡化属地、淡化身份的特点,能够有效将新市民纳入保障体系,大幅提升该人群的保障水平。

  三是要关注新脱贫人口。重大疾病是致贫返贫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要进一步织密防返贫保障网,就必须先解决脱贫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这无疑是寿险业的“主战场”。

  四是要关注新可承保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4%。同时,全国有2.45亿高血压患者, 超1.3亿糖尿病患者。慢病、高龄、失能、半失能等人群,风险敞口更大、保障需求更高,单纯依赖基本社保体系,既有保障不足的近忧,也有负担过重的远虑。2021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下降到27.7%,但仍高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寿险业借助精算和大数据,已逐步打破过去承保禁区,围绕老龄、带病体的产品服务创新不断,为下一步持续扩大承保人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新需求正推动社会治理、寿险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寿险作用正从单纯的经济补偿转向经济补偿+风险减量,初步形成了三种提供保险保障模式。

  一是强调一张保单全覆盖模式。该模式强调尽可能把多种风险纳入一张保单,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保障需求。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消费者只需一次购买即可享受全面保障,保单管理简便。但“大而全”也带来了“高价低保”的问题,即价格相对较高,但每一种保障水平都有限,针对客户特定风险保障不足。

  二是通过“主险+附加险”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储蓄功能产品为主险,根据客户需求,灵活附加如重大疾病保险、医疗、意外等保险产品,从而具有针对性,保险保障水平更高。但该模式也仅限于风险事后经济补偿,无法降低客户发生风险的概率。

  三是“产品+服务”风险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保险产品组合,叠加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养老看护等附加值服务,实现了客户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随着收入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养老观念正发生深刻变化,更健康的体魄、更体面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的生命等,成为新期盼。据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万亿,2024年有望达到9万亿元。因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对寿险公司而言,通过对客户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延缓失能发生时间,显著降低实际医疗支出和看护费用,实现风险对冲。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客户和寿险公司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超2000 亿元。

  第三,寿险公司必须加快提升新能力以适应新变化。新群体带来了新需求,新模式带动了新领域,寿险业必须加快能力升级,更好地发挥社会治理功能。

  一是需要持续提高生态整合能力。寿险公司在整合风险管理价值链中具有独特优势。在资产端,长期性、大体量资金优势,能够有效对接医养产业长周期、大规模投资要求;在负债端,寿险公司拥有大量优质客户,能够深入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康养生态涉及医院医药、健康管理、专业看护等多个领域,投资回报低、回收周期长、专业程度高,打造“保险+”生态圈,需要长期的战略耐心、储备大量专业人才和不懈的经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二是持续提高风险识别、精准定价能力。带病体、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险需求高,但风险敞口也大,而目前行业对此类人群风险控制的专业技术工具相对匮乏,产品设计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加之我国近年来重疾险的理赔经验持续恶化,而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强化风险管控,加强与医院、医保局以及健康管理第三方的合作,深入分析特殊人群的年龄、疾病分布等画像信息,推动医疗治疗标准化,持续提高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平衡盈利与赔付水平,确保为特殊群体提供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

  三是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送达能力。再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也必须通过合适的途径送达客户。当前,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从第三方统计的数据来看,保险实际用户投保渠道中,73.2%的用户曾在互联网保险商城投保,62.4%的用户曾通过保险公司官方自营渠道投保,也有47.3%的用户通过保险代理人投保。面对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的重大变化,需要寿险公司加快推进营销体系改革,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夯实综合化经营基础,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精准送达能力。

  赵鹏指出,中国人寿始终坚持“保险姓保、保险为民”核心发展理念,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21年底,公司向社会提供了381万亿保额,提取责任准备金3.4万亿元。三年来累计为5300万名客户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理赔服务,赔付金额超1400亿元。中国人寿主动适应时代新变化,充分发挥中国人寿产品服务、营销体系、生态平台、资金运用、风险防控五大优势,在积极服务新群体、把握新模式、提升新能力上发挥行业作用。

(责任编辑:吴静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