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筛查近4000条线索,挽损逾千万元!看这个情报中心如何充当“关键先生”的角色

2022-06-10 09:29:29 北京商报  陈婷婷 胡永新

  杀妻骗保、家族式骗保、“内鬼”骗保...…当前保险欺诈手段多样,令保险业防不胜防。6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渠道独家获悉,中国银行(601988)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信”)近日发布《关于通报反欺诈情报中心工作情况的函》(以下简称《通报》)显示,2021年,行业级反欺诈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情报中心”)协助各地区公安机关破获多起重大团队欺诈案件,市场生态处置模式下,累计为行业挽损1000余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欺诈案件具有数量多、金额小、时效性强等特点,并有团伙化、职业化的趋势,情报中心可以有效识别并打击团伙欺诈和职业欺诈,成为反欺诈的有力武器。

  累计为行业挽损上千万元

  何为情报中心?《通报》显示,在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探索方面,情报中心探索构建了“以数据和技术为支撑、情报中心组织引导、行业专家分析串案、保险公司授权、公安机关打击或第三方机构追缴”的行业反欺诈案件处置模式。

  当前,意健险的欺诈作案手段日趋隐蔽,保证保险也被爆出“萝卜章”“假黄金”等案件,为保险公司和行业反欺诈工作增加了难度。从意健险等险种反欺诈方面来看,《通报》显示,情报中心协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保险行业协会核查农险、意健险、航延险、雇主责任险、融资保证保险欺诈线索9449条,向各地行业协会反馈核查数据23万条。

  从车险反欺诈方面来看,情报中心采取“集中筛查、上下联查”等方式,筛查并下发车险欺诈线索142.9万条、涉案金额约198亿元,据计算,情报中心日均筛查欺诈线索量达到了3915条。

  目前欺诈手段表现出欺诈形式多样化、欺诈手段专业化、犯罪主体团体化等特点。情报中心在保险欺诈案件中充当着“关键先生”的角色。“57人合伙骗83家保险机构。”一起跨10省的“家族式”骗保理赔案轰动保险业。2021年9月,情报中心收到广西保险行业协会报送的疑似人身意外险欺诈线索,随即开展大数据情报分析,迅速锁定了一个家族式人身意外险欺诈团伙。

  从成果来看,《通报》显示,2021年,情报中心协助各地区公安机关破获上述家族式欺诈团伙人身意外险欺诈案等多起重大团队欺诈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178人,处置案值2.3亿元。累计为行业挽损1000余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情报中心完成移交处置案件91套,同比增长130%,线索案值3.59亿元,同比增长268.34%,为行业挽损4527万元。

  情报中心成为了反欺诈的有力武器。“情报中心不但提高了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更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风险识别能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研究员张俊岩表示,情报中心还可以实现保险行业内反欺诈信息共享交互,可面向保险公司、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用户,提供保险欺诈线索识别、欺诈风险预警、欺诈信息共享等功能,有效识别并打击团伙欺诈和职业欺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谢远涛也表示,通过情报中心、行业的信息平台来织密反欺诈天网,有利于利用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技术以及风险信息库和历史档案等数据,构建规则、模型、欺诈网络分析等针对个案或团伙欺诈的智能识别系统。

  引技术,搭体系成反诈密钥

  保险业反欺诈迫在眉睫。根据国际保险监管者协会测算,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损失金额约800亿美元。也有数据显示,2020年保险诈骗类涉刑案件已达保险业案件总量的90%。

  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反欺诈体系,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以车险为例,车险领域欺诈风险集中,据统计,车险常见欺诈类型有摆放现场、二次碰撞、重复索赔等30多种,保险公司防不胜防,给保险业造成巨大损失。”谢远涛表示,保险欺诈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比如影响保险的费用率,使得风险低的客户为风险高的客户买单,高综合成本率是由高佣金率和高管理成本造成的。

  然而,在保险公司反欺诈的“抗击战”中,却存在诸多与数据相关的挑战。谢远涛表示,一是,数据质量差、内部信息割裂和外部信息难共享等问题增加了行业和企业的风控难度,直接影响保险风控效果。二是,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之间缺少必要的逻辑图谱搭建与交叉校验,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对客户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三是,广大中小保险公司内部的核心业务系统、销售支撑系统、CRM系统等数据至今仍未能打通,各省分公司、机构之间也不能充分共享数据,使对客户的风险控制困难。

  下一步,情报中心还将从支持监管大数据反欺诈工作、助力行业提升反欺诈能力、协同推进行业反欺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着手,助力行业反欺诈工作。

  那么,对于行业以及险企而言,如何与情报中心更好地“搭档”,升级反诈“防火墙”?张俊岩认为,保险业在核保和理赔服务中关联到很多其他行业,如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机动车的生产、销售、维修机构等,除保险业务数据外,还要积极引入行业外的相关权威数据和前沿技术,健全和强化保险欺诈分析模型,不断优化和拓展系统功能。

  谢远涛认为,需要在自建基础上融合外部前沿技术及应用,搭建完善的智能风控体系。包括通过图像识别实现智能定损,通过生物识别实现智能认证,通过情绪识别实现智能判断,通过区块链实现智能共享,即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前置化,同时实现个人信息保护。

(责任编辑:吴静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