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今年悬了…

2022-05-06 16:17:00 荔枝保 微信号 


大家好我是小宝,一名致力于保护韭菜的保险博主。

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从没想过今年的五一会因为疫情被封闭在家。

按以往的惯例,至少也是广州山东二选一,要么是回广州看父母、见女朋友,要么是去山东探望外公外婆。

想想挺可怕的,我这一个人没出门就少贡献了几千块GDP,全魔都这么多人,那损失得有多大…

而这只是一个五一而已,目前已经“全域静态管理”快两个月了,真想知道今年这5.5%要怎么完成

现在正给小区外的商铺加装挡板,目测应该是要放人出去了,可能是开放一两个超市买买物资?

(靠外侧的邻居拍摄)

……

扯远了扯远了,今天是想跟大家聊一个我们保险交流群的问题。

最近不是在跟大家推荐那个即将下架的理财险嘛,有个兄弟的问题挠到我痒痒肉了——

如果出现类似银行挤兑,风险集中爆发的至暗时刻,国家会不不会优先保证国企央企的保单?

这个高度一下就上来了哈,问题中跟央企相对应的就是民企、私企、小企业。

换言之,如果买的是民企、私企、小企业的保险,会不会就没有央企的那么安全?

可以理解,毕竟最近幺蛾子不少,有些小银行的存款发生挤兑问题,难免会联想到小保险公司的产品安全性问题。

这是一个可以当做大学毕业论文来展开讨论的问题,大家时间宝贵,我尝试简明扼要地讨论下

首先出现这种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过往的历史经验中我们都知道,有的时候国家是会出手救助一些国企、央企。

与之对应的,很多民企私企的经营问题就顾不上了。

毕竟我们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就要遵守它的游戏规则。

但是,把保险公司跟一般的公司相提并论,其实不大科学。

因为保险跟一般的行业远不一样,属于金融系统的三大支柱之一,关乎整个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

银行负责解决资金融通问题,证券负责解决融资和投资问题,保险负责解决风险管理,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中国的金融业。

看看监管就知道,以前分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最近才把后两个合并,变成银保监会。

因此保险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很多人一说到保险,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风险和理赔,以为保险就赚一个「死差」。

但实际呢,在我国「利差」才是营收大头。

说白了保险也有跟银行类似的业务,那就是吸收海量资金,通过投资赚利息差。

给客户承诺3.5%的利息,自己把资金拿去投资,比如各种大型基建项目,赚5%左右的回报,一来一去利差就有了。

这跟银行的「存贷差」有点像,只不过保险收来的资金是拿去投资,银行收来的资金是拿去放贷。

但不管如何,资金都是海量的,国家都得监控基本盘的稳定与否。

当然,也正是因为市场行情不好,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逐渐下降,

监管层为了降低整个保险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才强制保险公司降低承诺给客户的利率。

这是3.5%增额终身寿要下架的根本原因。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这类产品中最优秀的,金满意足臻享版,马上就要挨枪子儿…

预计是5月31号公开“行刑”

另外,保险跟其它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有《保险法》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表面上看,各家公司是独立经营,各自为政的。

但当系统性风险降临时,其实各家公司就连成整体,变成同舟共济的状态了。

这点从《保险法》第92条能知道——

简而言之,如果当有保险公司实在撑不住要宣告破产的话,会由国家出面,指定其他公司接手这家公司的保单。

什么公司会被国家指定呢?

一般就是国企或央企。

所以回应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退一万步说,如果真有极端风险发生,击穿了各种防线,如偿二代、再保险,

小公司破产归破产,但保单不会受牵连,有一种解决方式就是把保单归集到国企或央企保司管理。

然后再由保险保障基金对接管保单的公司,进行输血,甚至是帮赔。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归集,直接向各公司输血、帮赔。

包括哪些保单呢?

基本长期保单一个不落。

如重疾险、寿险(包括增额终身寿)、年金险,甚至还有长期的医疗险和意外险——

(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翻译成人话就是,如果我们买的是长期险,只要国家没崩,不管保险公司后面经营得好坏,都100%兜底。

那短期险会怎样呢?如一年期的医疗险、意外险和车险等。

两种情况——

1)发生理赔的话,正常索赔;

2)没发生理赔的话,5万以内退保费或现金价值,5万以上的,保险保障基金赔超过部分的90%。

所以,基本也是没什么损失,毕竟谁的一年期保险会超过5万块呢?

除非是豪车的车险,或全球通赔的超高端医疗险。

而这其中的种种措施,并没有区分大小公司,也没有区分国企私企,一视同仁。

讲真,其实也区分不开。

以大小来说,几十年后现在的大公司可能会没落,现在的小公司也可能变成巨无霸,比如某安和某邦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那国企私企分不开吗?

也比较困难。

因为很多公司表面上看是个民营私企,但其实背后都站着国企大哥。

比如瑞泰人寿背后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华贵人寿背后是茅台(600519),国联人寿背后是无锡市政府…

所以,在中国买保险没啥好怕的,只要国内还有一家保险公司在,我们的保单就能正常履约。

了解了这些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用处大了 ,我们作为消费者要知道,有了这些坚实的后盾,就没必要为品牌溢价买单,不管买啥保险都要挑划算的。

买健康险就往保障内容多且价格便宜的看,买理财险就往收益高的看。

毕竟品不品牌的无所谓,合同约定给什么才是关键


本文版权属于《荔枝保》微信公众号(lgbaoxian),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荔枝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