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正式关停后,“接棒者”惠民保能否崛起?

2022-01-28 09:11:28 经济观察报 

1月27日,距离相互宝正式停止运行还剩最后一天。在经历十年发展期的网络互助走向终结后,其留下的市场空白或将逐渐由“惠民保”填补。在业内人士看来,惠民保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覆盖全人群公共性、普惠性、地域性定位的保障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惠民保”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可持续性也存在多重挑战,比如参保人群整体年龄偏高。此外,目前部分城市的“惠民保”产品赔付率逐渐走高面临亏损困境。能否真正崛起,还需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惠民保爆发式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相互宝于2018年底上线一年后,其成员规模快速超过1亿人。其中,近六成成员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此后,随着行业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继美团互助、水滴互助、轻松互助等平台在2021年陆续宣布关停后,相互宝也于2021年12月28日发布公告表示,为更长远保护所有成员权益,经过慎重思考和讨论,将于2022年1月28日24时停止运行。

从最新公示分摊的信息看,目前相互宝的成员规模近7500万人,累计完成71期互助,救助超过17.9万名患病成员。

在网络互助平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惠民保被业界视为“接棒者”。

惠民保全称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是由地方政府牵头、保险公司承保,面向医保参保人员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定位是在医保之后提供二次保障,主要为转移医保内大病大额自付费用的开销而设。

2019年12月“广州惠民保”正式开启了“惠民保”时代,2019年也因此被称为“惠民保元年”。此后多地陆续开展城市普惠医保业务,在产品设计、保障责任、商业保险与社会医保衔接方面做出多种尝试。

以成都沪惠保为例,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后,成都市医保局正式将此类产品定性为“社商融合型健康保险”,明确政府职责定位,在不动用医保基金的情况下,政府给予数据、宣传、政策等非基金资源的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开发、设计产品,提升产品的公信力和对民众的吸引力。

除了政府资源外,成都第一次明确提出运行和承保相分离的运作模式,也就是“N+1”的模式,“N”为多家商保公司,“1”为平台公司。多家保险公司形成联合体,整合行业力量,与平台公司共同推广,做大人群规模,而平台公司则起到市场化医保经办机构作用。

2020年5月启动成都“惠蓉保”首年试点工作,在50天投保期中,有310万人投保,人口覆盖率接近20%,城区人口覆盖率超过30%;个人投保超过接近300万,超越了深圳5年的积累。首年参保量所有项目中排名第一,直到上海、杭州在2021年启动后才被超越。

此后,惠民保模式正式开启全国普及之路。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惠民保有139个城市级产品,覆盖108个城市,另外还有25个省级产品(不含全国范围内不限投保区域的惠民保产品),整体参保人数约8600万,保费规模超过86个亿。

梳理发现,惠民保各产品费率水平基本在29元-190元/年间浮动;参保条件也保持最大程度的宽松:无年龄限制、职业限制,无需健康告知,既往症种类较少,只要是当地医保参保人即可参保。

分析惠民保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设计思路是建设一个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高度衔接新型商业健康保险体系,以弥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断层。惠民保出现前,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高度分离。而兼具政策性和市场性双重属性的惠民保,成为了衔接传统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中间形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惠民保项目在全国的快速普及,惠民保产品将在各方努力下不断演进。未来的产品不会永远停留在几十元保基本的水平上。未来的产品演进,可能会向三个方向同步拓展:

其一,更多的扩展自费费用保障,更深度的与基本医保衔接,为民众兜起大病的保障网;

其二,从理赔服务向疾病管理、健康服务延伸。不再把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当成服务成本,而是必要的保障内容,纳入保险的赔付支出;

其三,通过建立商业保险药品、材料目录管理,建立对医药的定向支付能力,增加商保控费能力。商保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结合商保的产品供给能力和销售体系,商保能获得快速发展,同步使医药产业链也获益。

存多重挑战

惠民保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可持续性也存在多重挑战,比如参保人群整体年龄偏高。

以上海“沪惠保”为例,截至去年5月底共有580万人投保,其中5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48%。与之类似,“冀惠保”“津惠保”等,参保人群平均年龄均在48周岁以上;“金城·惠医保”和“蚌惠保”,参保人群平均年龄均在46周岁以上。

与此同时,惠民保的赔付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可能存在赔不出去和赔穿底两种极端。

“如果赔不出去,医保参保人是很难愿意参加的,或者参加的人都感受不到惠民保的好处,久而久之,参加惠民保的人数就越来越少,形不成规模,自然的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另外一个极端是如果赔穿底,最终的结果是商业保险机构要慢慢退出的,因为它不是公益机构。无论哪种情况,发展到极致的话,最终都逃不过失败的结局。”郑秉文说。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表示,整体而言,目前大多数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还处于启动阶段,还未经历完整的保险期间。这一业务赔付率受项目赔付条件设置、当地基本医保政策和参保率影响较大,目前赔付风险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区将来可能还会出现亏损。

“根据观察,目前除了上海、广州、浙江的惠民保可能出现亏损外,其余城市的惠民保还没有出现公开披露亏损的情况。”思派健康副总经理陈明东认为,分析亏损案例可以看出主要亏损原因来自政府对产品设计的过度干预,商保的运行机制明显不同于社会保险。惠民保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商业保险范畴,在部分地区政府的强力介入下,市场主体基本丧失了从销售、理赔管控等一整套能力。因此,惠民保急需建立一套机制来明确各方职责,协调各方工作,以维护项目长期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国内主流的保险公司已悉数参与其中,既有财产险公司,也有人身险公司;既有全国性保险公司,也有地区性保险公司,第三方服务商也深度参与到惠民保项目的产品设计、推广宣传、运营服务、系统服务等当中。

在多家险企相继涌入惠民保赛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一城多款惠民保产品的情况。

对此,陈明东认为,现在确实出现了一个城市多个产品,市场主体快速开拓市场的情况。不过个人认为,一个城市多个产品是一种正常市场竞争的体现。市场竞争的只要是符合法规、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都是良性竞争。市场竞争产生社会效率的提升,对于民众都是好事。民众的选择是最好的回答。

(责任编辑:刘思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