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出炉:强调以机构监管为主导,3月1日起施行

2022-01-20 13:30:4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廖丹

为建立健全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明确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规范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流程,提高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效率,1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据悉,在发布《暂行办法》的同时,银保监会也正在抓紧研究制定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风险监测和非现场监管评估指引。

强调以机构监管为主导

《暂行办法》作为针对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监管规定,共7章39条,分为总则、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信息收集和整理、日常监测和监管评估、评估结果运用、信息归档和附则。

具体来看,《暂行办法》总结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工作经验,明确了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规范了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流程。

首先,明确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含义,以及开展非现场监管遵循的原则;

其次,明确机构监管部门、其他相关监管部门以及派出机构在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中的职责分工,强调非现场监管应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实现非现场监管与其他监管手段和监管领域的有力协同;

第三,明确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和要求,包括非现场监管所需信息的收集来源、方式和要求,对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开展非现场监管评估的频次和工作要求,根据非现场监管评估结果可采取的监管措施,以及与现场检查、行政审批、监管法规和政策等监管工作的协同。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结既往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工作经验,结合当前监管工作职责划分,制定《暂行办法》时遵循了以下思路:强调以机构监管为主导、突出对工作流程和机制的规范。

据其介绍,非现场监管制度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工作流程和机制,第二是监管评估的指标和方法。考虑到财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在业务范围和经营模式,以及风险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单独制定针对性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指引,且相关内容较多。因此《暂行办法》主要规范明确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和机制,用于指导非现场监管监测和评估工作的指引另行制定下发。

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

就机构监管部门主导的非现场监管如何与现场检查等其他监管手段形成监管合力这一问题,上述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给出了解释。“《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各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推动实现监管信息共享。”

上述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暂行办法》第九条强调非现场监管应当与行政审批、现场检查等监管手段形成有效衔接,与公司治理、偿付能力、资金运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监管领域实现合作互补。《暂行办法》第二十八条明确根据非现场监管评估结果提出立项建议,并在项目立项后向现场检查部门提供非现场监管的相关数据资料,及时跟踪检查进展和结果。《暂行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在开展非现场监管过程中,分析认为监管法规、监管政策等方面存在需要关注的事项的,应当及时在监管机构内部进行通报。

此外,非现场监管与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有何关系?据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非现场监管服务于机构监管,强调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是覆盖保险公司经营全流程和全环节的全面监管。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是偿二代的组成部分,服务于偿付能力监管,基本采用量化评价。偿付能力监管本质上是资本监管,监管重点是资本充足性。总的来看,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暂行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督促指导,做好《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切实提升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工作效能,全面识别、监测和评估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20324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