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于变局中再出发

2022-01-19 15:40:00 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微信号 

 

作者|宋占军 康代波 周程「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平安(601318)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提要: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保险公司纷纷将渠道重心向互联网迁移。

·2021年车险业进入综合改革的转型阶段,非车险行业成为拉动保费收入增长的关键。

·展望新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渐次弱化,预计消费增速将加快回升,保险需求也将逐步回暖。

2021年,我国保险业在开门红中起步,却罕见地陷入增长困境。

从2021年初新重疾定义的正式启用,到“两会”期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系列针对各险种的政策文件接踵而至,保险业以转型应对发展瓶颈,以再出发的勇气开始新的征程。

人身险市场:行业增长乏力,规范化发展更进一步

人身险市场保费增速放缓,部分月份陷入负增长

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供需不匹配及负面舆情等因素的影响,人身险市场增长乏力。

如图1所示,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21年10月,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29422亿元,其中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20944亿元,同比下降2.11%,占比71.18%;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7436亿元,同比增长3.83%,占比25.27%;意外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3.54%。

总体来看,虽然2021年1-8月人身险业务原保费收入高于2020年同期,但同比增速下滑明显,尤其是9-10月原保费收入便开始低于2020年同期,保费增速由正转负。这一现状与寿险、健康险后期增长疲态凸显密不可分。

●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化发展更进一步

2021年,监管部门持续发力,出台了人身险相关的系列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尤其针对人身险各险种出台了专门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身险监管体系(见表1)。

一方面,银保监会发布了短期健康保险、惠民保、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的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章;另一方面,银保监会进一步规范了保险公司经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经营服务要求,使得人身保险市场在商业保险业务和委托经办管理等领域的政策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两会”期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养老保险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2021年9月,银保监会批准筹建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养老金第三支柱正在形成。

●人身险发展的三大特点

总体上,2021年的人身险市场发展呈现出如下三大特点。

一是保费收入增速持续承压。

2021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抑制了保险需求,供需不匹配叠加负面舆情等因素导致行业整体保费增速下滑。具体来看,1月份,因各家保险公司“开门红”启动较早,保费增速较好;2月份,新旧定义重疾切换使得保障需求提前释放,保费增速尚可;3月份之后,受代理人队伍规模持续萎缩、重疾需求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各家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速显著下滑。2021年下半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颓势更显,保费增速持续下滑。

二是寿险增长乏力,健康险增速放缓。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寿险业发展疲态凸显,截至2021年10月,寿险实现原保费收入20994亿元,同比增速为-2.11%。新冠肺炎疫情下,居民的保障类保险消费意愿明显走低,叠加险企进行代理人“清虚”,进一步加剧了渠道新单保费增长困难,寿险业发展呈现疲态。

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及普惠型保险产品对百万医疗险的短期冲击,健康险增速不断变缓。截至2021年10月,健康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436亿元,同比增速为3.83%,相较于2020年同期16.63%的增速下降明显。虽然增速放缓,但健康险保费收入及在人身险中的占比持续上升,长期来看,惠民保将倒逼医疗险的创新升级,助力商业健康险发展。

三是渠道改革正当时。

保险代理人渠道尤其是个人代理渠道是人身险保费收入的第一大渠道。近年来,代理人增员难及代理人队伍与新晋年轻客群之间形成错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保险销售及保费增长。人海战术已然失灵,培养高质量代理人队伍成为行业共识。

当前,部分大型险企持续坚定代理人渠道改革之路,发展模式逐渐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代理人渠道增长疲弱的背景下,险企进一步布局多元化渠道发展。银保渠道也因其庞大的客户资源及较强的线下触客能力受到了新的重视。

例如,为顺应财富管理大潮,中国平安推出了新的银保模式,打造“三高”财富管理专属队伍。太保新华友邦也纷纷布局银保渠道,预计未来银保渠道业绩贡献占比将实现提升。

此外,疫情常态化下,各保险公司纷纷将渠道重心向互联网迁移。互联网渠道也凭借其突出的触客能力、场景化的销售模式实现了保费的快速增长,但违规经营、销售误导等一系列乱象也随之而来。为完善互联网保险监管体系,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着力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领域的风险和乱象,统一创新渠道经营和服务标准,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渠道的规范化发展。

财险市场:车险业拐点已至,非车险业竞争加剧

●车险综合改革深入进行,财险行业转型发展

受车险综合改革及保证保险持续出清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财险业保费收入增长承压。截至2021年10月,财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11399亿元,同比增长-0.93%。其中,车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6255亿元,占比54.87%;非车险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5144亿元,占比45.13%。

就保费增速来看,健康险、农业保险、意外险保费增速位列前三,分别为22.53%、19.20%、18.08%,而保证保险和机动车辆保险的表现则截然相反,保费增速大幅下降,其中保证保险同比下降28.03%,机动车辆保险同比下降8.37%,行业增长呈现疲态(见图2)。

总体来看,2021年车险业进入综合改革的转型阶段,非车险行业成为拉动保费收入增长的关键。特别需要说明的是,2021年10月底,车险保费收入增速由负转正,车险业拐点已至。

●监管与时俱进,监管适用性更上一层楼

2021年7月20日,河南发生暴雨灾害,造成巨大财产损失。保险业迅速反应,积极参与河南暴雨的损失补偿。截至8月25日,河南保险业共接到理赔报案51.32万件,初步估损124.04亿元,已决赔付34.6万件,已决赔款68.85亿元。

7月23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保险业参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进保险业参与风险普查工作,服务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建设。后来,监管机构又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巨灾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有意愿的内地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巨灾债券,推动巨灾风险损失的进一步转移。

此外,一些旧规章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相关要求和市场变化。2021年8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新修订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管理办法》,加强和改进财险公司产品条款开发和费率厘定的相关规定,完善产品监管体制机制。10月27日,发布新修订的《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修订旧版与现行制度不相适的部分,补齐准备金监管制度在内控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短板,提高了监管适用性,不断完善产险公司的监管体制机制。

●财险业发展的两大特点

总体上,2021年的财险市场发展呈现出如下两大特点。

一是车险业拐点已至,头部险企优势凸显。

据银保监会统计,2021年1-9月,车险原保费收入增速皆低于2020年各月同期,保费承压明显。但10月份车险迎来拐点,全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速为2.33%,增速由负转正。特别是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产险三大头部险企抓住车险基数压力释放的时机,并凭借自身“风控+定价+规模效应”的优势,实现保费增速转正。

二是非车险行业竞争加剧,产险结构持续优化。

保险公司积极探索非车险业务增长,其中意健险仍是非车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截至2021年10月,财产保险公司健康险实现原保费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长20.87%。同时,随着《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出台,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短期意健险方面迎来得以超出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利好。在互联网人身保险新规统一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经营条件的背景下,财产保险公司意健险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

此外,在融资性业务强监管下,险企持续出清风险较高的融资类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21年10月,保证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439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28.03%。而农业保险因政府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支持,在2021年表现出不凡的业绩。截至2021年10月,农业保险实现原保费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19.2%,规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责任保险也表现不俗,2021年10月底实现原保费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14.73%。

另外,基于庞大的宠物医疗的需求,保险公司积极创新产品,推出了宠物险,平安产险、国寿财险、腾讯微保等险企和互联网平台纷纷涌入,为财产保险业务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保险机构治理体系升级,险资运用市场化改革深化

2021年,银保监会陆续发布了《保险中介机构信息化工作监管办法》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在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集团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监管等方面持续深化公司治理体系等改革。

2021年11月,监管机构还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险资投资基础设施领域,丰富了险资运用方式。而《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投资债券信用评级要求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发布,有助于规范保险资金债券投资行为,防范资金运用风险。12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致力于规范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行为,将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21年12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对现行保险资金运用领域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对14个规范性文件予以修改,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监管机构指出,此次修改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投资自主权,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来源,同时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标准化产品投资,防范投资风险。

展望2022年:保险市场的春天终将到来

展望新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渐次弱化,预计消费增速将加快回升,保险需求也将逐步回暖。瑞士再保险的研究也指出,2022-2023年,中国保险业保费增速有望达到7%,其中,非寿险增长10.3%,寿险增长3.6%。

●人身险向好发展

一方面,国家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为人身险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在《“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指导下,以商业健康保险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布局加速;建设“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上升至国家战略,大型险企正积极布局养老产业。

另一方面,新重疾定义的正式启用倒逼重疾产品定制化、多元化发展;“惠民保”的加速渗透和短期健康险新规的落地,进一步催化医疗险长期化;财富管理大背景下,长期储蓄类产品也迎来发展新契机。在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助力”下,预计2022年人身险市场将向好发展。

●财产险逐步回暖

截至目前,车险综合改革实施已满一年,车险综合改革对保费增速的抑制影响逐步减弱。2021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在国家推动“双碳”减排政策以及电动车相关技术日益完善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部分大型保险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保险业务,有望为车险业创造新增量。同时,由于保证保险的持续出清以及意健险、农业险等险种的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财险业保费增速将逐步回暖,行业格局向好。

此外,险企积极引进智能防碰撞系统,将有效降低车险事故发生率,科技化减损降赔效果显著。同时,银保监会在2021年11月26日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引导保险业结合科技企业特点,加快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创新,实现保险与科技的双向赋能。

预计未来,新兴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和深入,科技提质增效将更加明显,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将更进一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博览财富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