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出口信保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1-10-13 10:59:00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导读: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手段,在弥补风险损失、企业融资增信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作者|王稳  李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王稳系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9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高位运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贸易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驱动力。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政策性金融工具,是稳定外贸增长和防控企业“走出去”风险的有效手段,在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我国要实现贸易结构更加优化,贸易效益显著提升,贸易实力进一步增强。稳住外贸基本盘,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外贸稳中提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21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3.8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其中,出口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3.7%;进口1.7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对主要贸易伙伴保持较快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但受全球经济复苏迟缓、供需格局变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外贸发展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外贸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根据2021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内部对国家风险水平和主权信用风险水平的评估,共有62个国家风险水平较高,92个国家为中等,38个国家较低;63个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水平较高,67个国家为中等,41个国家较低,21个国家出现主权信用风险事件。

出口信用保险有效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手段,可以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和融资支持,在弥补风险损失、企业融资增信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强调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伯尔尼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主要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为占全球约13.6%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了风险保障服务,承保金额约为2.4万亿美元。中国信保的承保金额在伯尔尼协会中已跃升至第一位,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2021年上半年,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3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2.6%;服务企业超过14.2万家,同比增长12.7%;向客户支付赔款6.3亿美元。近年来,为适应外贸发展形势变化,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正在由传统的创造就业、支持经济和企业创新等“最终风险承担者”逐步转型为“贸易机会创造者”,在服务出口企业、促进外贸稳中提质等方面发挥了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防范和化解出口企业的海外经营风险,保障企业海外利益。风险保障是出口信用保险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将商业银行和出口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买方违约风险等风险转移给官方出口信贷机构或政府,企业和银行的海外经营风险得以缓释,有助于出口企业扩大海外经营业务。2021年8月,商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指出,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加大对出运前订单被取消风险等的保障力度。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信保累计支持对外贸易和投资5.2万亿美元,为超过22万家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155亿美元。

降低贸易融资成本,便利企业融资。海外买家支付风险和流动资金短缺长期阻碍着出口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业务规模。据世界银行估计,随着疫情持续蔓延,全球面临高达约6.5万亿美元的贸易融资缺口。一般来说,出口信用保险通过以下三个作用路径促进出口企业外贸融资。一是信用增级。通过提供信用保险的形式,将出口企业的商业信用转化为升级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拥有的国家信用,有效促进企业融资可得性和安全性。二是便利融资。出口信用保险助力企业和银行优化融资结构,企业有效地投保收汇风险和信用风险,银行更愿意为其提供贷款,且贷款利率可能更优惠。三是提高融资效率。通过提供专业化融资解决方案,有助于还款期限较长的项目形成完整的融资组合,提高项目收益率和市场整体融资效率。国务院多次提出要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满足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今年以来,中国信保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参与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建设,实现保单融资流程线上化以及政、保、银、企数据互联互通,助力银行更高效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信保带动289家银行为出口企业提供超过4万亿元融资支持。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产业链贸易开始呈现区域化、本土化特征。特别是,美国政府除了要求在华企业撤出中国外,对于中美经贸也采取了多项极端贸易保护措施,包括调整进口关税税率、出口关键技术管制,以及对中兴、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施加制裁。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方面,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可以重点聚焦通信、新能源、船舶、轨道交通等行业,助力有实力、信誉好、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另一方面,海外投资保险可以有效支持企业开展绿地投资、国际并购和海外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全球物流网络体系。在保障龙头企业恢复生产供应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中国信保坚持“出口+内贸”双保障,积极复制推广产业链承保模式。2021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家电产业链贸易险保额分别增长33.5%和49.5%,协同支持内外贸一体化成效不断显现。

助力中小微企业“走出去”,拓宽外贸市场空间。据工信部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万,中小企业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60%以上的GDP,研发了70%的技术创新,吸纳了80%的城镇劳动就业,占据了99%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已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自身规模的制约,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通常面临更大风险和困难,包括融资难、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对于中小微企业外贸经验不足、资金短缺、风险管控能力弱的短板,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帮助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盘活运营资金、撬动海外订单,引导更多中小微企业利用国家信用资源“走出去”。2021年上半年,中国信保累计服务小微客户11.4万家,同比增长17.6%;累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100.7亿元,同比增长70.7%,切实发挥了政策性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跨周期调节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的发展阶段对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口信用保险要充分发挥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强大“稳定器”作用,通过逆周期调节功能,持续增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精度和广度,为进一步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强化全面风险管控,完善风险预警和评估体系。后疫情时代,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疫情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全球贸易风险水平可能再度上升,企业海外经营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对此,建议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全覆盖的出口企业全面风险统筹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海外经营风险预警和评估体系。强化事前风险预警能力,提前设定风险防控预案,引导企业及时避险。加强事中和事后的风控管理,从被动应对风险向主动管理风险转变,引导企业密切关注国际经营环境变化,全面强化自身风险管控机制,形成风险应对链条,全方位护航企业深入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二,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能力。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风险保障和融资促进作用。建议强化出口信用保险的融资增信功能,进一步完善“政府+银行+保险”的融资合作模式,加大对海外仓、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区块链融资平台等外贸新业态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服务,切实促进出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降低贸易成本,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效率。

第三,政府和企业要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工具,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作为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性风险保障和金融工具,出口信用保险在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撬动银行融资、弥补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政府和企业要充分认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和金融支持作用,将有限的出口信用保险资源配置到开放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出口的保障力度,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  马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