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车险承保亏损40亿另一面:险种占比达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2021-09-10 17:31:27 和讯名家 

 

  这一天,还是来了。

  有媒体报道:截至2021年7月底,全国车险综合成本率为100.93%,其中,综合赔付率为73.35%,综合费用率为27.58%,车险承保利润-39.6亿元。

  这意味着从全行业来看:车险已经陷入了行业全面承保亏损的局面。同比去年同期148亿元的承保盈利,对比今年7月近40亿元的承保亏损,二者叠加合计188亿元的承保利润减少。

  纵览车险走势,对于此次业绩变脸的到来,原因有三:

  其一,去年下半年疫情恢复后,车险逐渐回归正常赔付水平;

  其二,去年9月车险综改实施后,车险保费下降和赔付率的自然上涨。根据日前银保监会答记者问中的数据,综改以来,累计为我国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1700亿元,同期车险综合赔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至73.3%。

  其三,今年7月河南突发严重暴雨灾害,介于车险占比较大,势必影响车险行业的盈利水平。

  事实上,上述原因当在行业经营主体预料之中,只不过河南暴雨来袭之迅猛加速了车险经营的触底。6月,车险综合成本率已至99.9%,后继伴随河南更多赔付的计提,这一数字还将下探。

  从承保盈利走向承保亏损,伴随行业预判中的大概率事件的发生,是否预示了车险行业的触底反弹,将在明年迎来柳暗花明?

  在“降价、增保、提质”的车险综改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后,行业又该如何理解这一次车险承保亏损的到来?如何预判今年车险的下一步走势?

  联想新能源造车的如火如荼、车险线上化的加速到来,结合近日银保监会正在推动的财险高质量发展三年目标,和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把车险市场改革引向深入”的讲话精神,或许将能很好的理解车险当前之境况及未来之发展新逻辑。

  1

  -Insurance Today-

  承保亏损乃大概率事件,河南暴雨赔付压力加速车险经营探底

  河南突发创纪录的特大性暴雨灾害,对车险行业赔付而言,是一次沉重的经营考验。

  根据银保监会通报数据:7月17日至8月25日,河南保险业共接到理赔报案51.32万件,初步估损124.04亿元,已决赔付34.6万件,已决赔款68.85亿元,整体件数结案率已达67%。其中,车险件数结案率86%。

  两个月预估超过百亿的赔款,意味着整个财险行业的利润水平将进一步降低,并且从数据推断来看,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一个是车险结案率虽高达86%,但行业总已决赔款的占比约50%,说明市场中的大部分未决案件,基本以大案为主。至于这些大案的未决估损是否充足,尚不得而知。

  另一个是结合“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数据,截至8月10日,因暴雨灾害车险报案23.81万件,估损金额63.9亿元,已决赔付13.5万件,已决赔款32.63亿元,有22家财险公司的车险赔款进度过半。

  可以看到,行业在8月上旬就已经出现了近64亿元的车险预估损失。其中,已决赔款占比一半。联想行业车险承保利润7月比6月亏损只增加了44亿元左右,说明河南暴雨对于车险7月财务结果的影响远未完全暴露。

  对此,《今日保》和几家中型财险公司的沟通中得到的消息是:基本上7月末河南暴雨的车险赔款入账比例不到50%,8月末入账比例在80%-90%左右,剩余未入账的部分,赔款金额都比较大,这与行业通报情况基本相符。

  有公司预估,河南暴雨对于整个行业车险赔付率的影响最终会在1-1.5个百分点左右,对河南地区的车险赔付率影响在15-18个百分点左右。

  这说明,只有在6月末将车险综合成本率能够控制在98.5%以内的公司,才更有机会在2021年末实现车险承保盈利。

  事实上,即便不考虑河南暴雨因素影响,车险的利润实际上已经较去年同期出现了月均30亿元左右的利润负增态势。这一次,只不过加速了车险经营的触底。

  2

  -Insurance Today-

  河南暴雨车险经营众生相:四类公司影响较小

  然而,在整个车险行业利润下滑的趋势中,仍有一部分公司受河南暴雨的影响较小,甚至有些公司“幸运”地躲开了河南暴雨的经营打击。

  第一类,当属机构全国网点分布大而全,且在郑州市场车险份额相对较小的公司。

  从理论上讲,相对于河南其他地市,郑州地区的汽车保有量最高,位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全国排名第六,此次受灾也最为严重。

  在概率上,在郑州地区车险承保量大的财险公司,发生车险理赔损失的概率就越大。

  比如国寿、长安责任、诚泰,其在郑州的车险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其在全国的车险市场份额,受损概率更大。

  数据区间为2020.08-2021.07

  而巨头,更是因为有着全国机构的分摊优势,加上各地人力和物力对于河南的大力支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河南的车险损失降至最低。

  数据区间为2020.08-2021.07

  第二类,是在河南并没有设置经营机构的公司,或者是基本退出了河南局部市场的小公司。

  比如安华农业和北部湾财险,这类可以在全国排名前30的公司,算是在地利上赚了一把。

  第三类,则是一些利用精准的车险定价能力抓准了缝隙市场,并不受到河南暴雨影响的小公司,因为这些公司主要承保的车险业务,是单交强和商三的业务。

  比如,国元农业、恒邦、中煤、华海、大家等12家公司,这些公司在河南郑州的交强险占比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数据区间为2020.08-2021.07

  从本质上讲,这更反映的是这些公司对于车险业务筛选的自信,考验的是这些公司对于综改后小型公司车险专业化的选择之路。

  第四类是做了车险业务再保分出的公司,有些公司长期利用车险再保策略,根据其对车险业务质量的预判以及行业信息间的不对称,调优赔付差,同时利用再保对费用的递延效应,以进一步优化车险经营结果。

  这种模式对单个公司来说,或是一种值得探讨的车险经营结果处理方式,并非行业通用模式。

  但从行业来看,再保能否在车险业务中发挥巨大作用,实际上也引出了一个思考:车险,以后需不需要买巨灾保险?

  3

  -Insurance Today-

  承保亏损后的车险新逻辑:阶段性目标达成,监管再给三个发展方向

  河南暴雨之后,车险理赔善后处理工作,如今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而车险也即将迎来综改实施一周年。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文表示正在推动财险向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转变,并定下了三年发展硬目标,要求“一降两升”,即:

  ●行业经营成本明显下降,综合费用率较2020年底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

  ●市场业务结构明显优化,非车险业务比重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承保盈利公司覆盖面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最近的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再度给出了车险的下一步发展方向:银保监会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把车险市场改革引向深入。

  一是持续加强车险市场监管,对今年车险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监管措施并实施行政处罚,增强监管震慑,维护车险市场秩序。

  二是丰富车险产品供给,加快研究推进新能源汽车保险等新产品创新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是提升车险业务线上化、智慧化水平,提高车险服务质效,促进车险高质量发展。

  再看一组银保监会的通报数据:截至7月末,车险业务在财险业务中的占比降为51.8%,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比例已基本接近美国(43%)、日本(50%)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一降两升”的要求,和深入推进车险改革的背景下,作为财险业务占比最大的车险,必须进一步承担起优化综合费用率、尽快回归承保盈利的重任。

  这说明,一方面,车险费用必须进一步压缩,意味着整个车险行业的人均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保险公司减员势必将呈常态化。

  从承保上,传统业务员代理人很难再通过卖车险赚到足够的佣金,不足以支撑日常开销,车险销售模式将向线上化和主机厂化转变。

  在理赔上,河南暴雨后就已多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利用各类线上理赔工具,完成车险理赔案件的快速处理。

  理赔外包,也将成为更常见的模式。因为相对于保险公司的理赔自营网络,一些理赔服务商利用平台合作效应,可以形成比保险公司更网格化的服务覆盖范围,在节点上大幅降低理赔成本。

  另一方面,中小公司将呈现出更加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逐渐脱离红海市场,形成单点局部优势。

  可以看到,市场中已经有公司在放弃市场化的车险业务,开始向股东业务、地方性总部业务倾斜。

  这或许也是财险行业达成“一降两升”,最有可能实现的一条路径。

  但无疑,三年目标对于整个车险行业而言,挑战巨大,任务艰巨。

  10个百分点的综合费用率,意味着车险行业要节约出800亿元的成本空间,若再加上2021年行业车险已经较2020年出现的接近200亿元的利润下滑,两年合计要挽回的利润幅度,高达千亿。

  这,恐怕也需要每个财险公司对于自己车险经营进行一次重新的审视。

  对于车险变局而言,内部的改变,已经开始。

  如今,综合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车险市场呈现保费价格、手续费率“双降”和保险责任限额、商车险投保率“双升”的新局面;

  从消费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这就是车险行业进步的体现,也倒逼车险行业必须要转型。

  一次河南暴雨,或许会有更多的公司看清来路。这也是车险业绩变脸之下,车险的未来发展新逻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