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览?财富》|短期健康险 如何做好消保?

2021-07-27 11:00:00 和讯名家 

本刊记者|刘强

提要:

·整体来看,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都低于50%。

·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整顿过后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就是监管层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停售”“转保”“不保证续保”……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的新“标签”。

与“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老“标签”相比,新“标签”让消费者感到迷惑:这难道不是减少自身所享受的权益吗?其实不然。

这些年,短期健康险领域的市场乱象已引起各方的警觉,让市场长远发展成为各方的一致选择,因此,整顿短期健康险市场也就成了监管层的“必选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让短期健康险产品能更好更快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健康保障需求

那么,经过整顿、进阶之后的短期健康险,应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从综合赔付率谈起

根据相关规定,从2021年开始,经营短期健康险的保险公司需要每半年披露一次个人短期健康险的整体综合赔付率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94家保险公司披露了相关数据,其中人身险公司68家,财产险公司26家(见表1)。

数据显示,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综合赔付率情况差距很大,最高者达到了173.87%,为国华人寿,与此同时,综合赔付率超过100%的还有上海人寿、太保安联健康、和谐健康,以及财产险公司里的安心财产和华海财产;综合赔付率最低者为大家养老,赔付率不足1%(除去个别负数)。

更进一步分析,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也差异巨大。如表1所示,94家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赔付率为38.61%。其中,68家人身险公司的平均综合赔付率为37.82%,26家财产险公司为40.68%,后者显著高于前者。

不过,整体来看,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都低于50%,其中,68家人身险公司中,55家综合赔付率低于50%;26家财产险公司中,12家综合赔付率低于50%。

对于差异如此巨大的综合赔付率,国华人寿表示,综合赔付率为173.87%,是在未考虑赠险已赚保费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如果考虑赠险的已赚保费,2020年度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为18.86%。上海人寿则表示,赔付率较高的几款短期健康险产品已在2019年停售。

对于综合赔付率为0,保险公司的解释是,由于自身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量较小或没有在售保单,2020年并未发生理赔

对此,某财产险公司表示,2020年销售的个人短期健康险产品为百万医疗险,产品于2020年12月初正式上线销售,出单方式主要为线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累计出单28单,签单保费19598元,整体业务综合赔付率为0。

而关于综合赔付率为负数,和泰人寿表示,负数是因为准备金释放。以众安保险的网络健康险为例,根据2019年报,其赔付占总保费的比例只有23%左右,而准备金却占了约77%。

对于综合赔付率,大都会人寿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公司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尚处发展初期,总体来看,所承保保单周期尚短,被保险人当前的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考虑到公司续保业务不断累积、被保险人年龄增长和健康状况发生变化以及物价和医疗费用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预计该类业务的综合赔付率将呈上升趋势。

对此,相关专家也表示,由于国内短期健康险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影响其赔付率高低的因素较多,如风控能力、业务规模、目标群体、销售渠道等,因此,各家公司的差异会较大。

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究其原因,综合赔付率过高,意味着短期健康险产品长时间亏损运营,保险公司将无法长期经营该产品,消费者面临重新投保的风险。实际上,部分保险公司在披露上述数据时表示,已经停售了赔付率过高的产品。

综合赔付率过低,则意味着短期健康险产品偏离了保险保障的本意,对消费者来说有失公允,同时,也意味着保费的大部分流向了销售环节(国内短期健康险的整体综合成本率基本维持在90%-110%)。

从国际成熟市场的赔付率来看,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在70%-80%,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考虑到国内费用率较高,短期健康险的综合成本率很有可能就超过了100%,保险公司也就处于“赔钱赚吆喝”的尴尬境地,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利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就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在降低费用率的同时,通过更精准的大数法则,让综合赔付率逐步向理想状态靠拢。

停售之后,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其实,保险行业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小小的进步。

虽然差异巨大的赔付率让消费者有点无所适从,但是这一次监管层对短期健康险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是为了整顿行业乱象,可以有效减少销售误导,让消费者都能明明白白买到合适的短期健康险产品。

那么,此次短期健康险的停售,可能会对消费者产生什么影响?

总的来说,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含“保证续保”条款的长期医疗险,如×ד好医保·长期医疗”(保证续保6年和20年版本)、××e生保(保证续保6年和20年版本),都包含保证续保条款,不属于本次监管层规范的短期健康险的范畴,并无影响。

对于短期健康险,通过了解多家保险公司在本次停售后的应对政策,笔者大体归纳为:通知停售,不再接受续保;通知停售,给出转保新款百万医疗险的建议,但需要重新进行健康告知及核保;通知停售,但可免健康告知、免等待期直接转保新款百万医疗险产品。

因此,对无新增体况(首次投保后,未出现新的健康异常问题,不影响健康告知问询)的消费者来说,百万医疗险的停售不会有太大影响;对有体况或新增体况的消费者而言,上述第三种政策最为有利。

另外,对于规范之前的短期健康险,虽然普遍价格偏低、保额偏高,营造出一种“买到就赚到”的印象,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套路,如通过缩减用药范围、健康告知设定、设计免赔额和赔付比例等方式,可以在出险之后显著减少赔付,对消费者权益会产生负面影响。

规范之后,预计短期健康险将更多回归短期保障的本源,保额会更贴近实际的医疗支出,当期赔付和保费可能都会有所提升,但承保理赔过程中暗藏的“陷阱”会明显减少,消费者其实能够获得更多的价值反馈。

与价格较高、需要长期续缴、投资成分较重的长期健康险相比,短期健康险更注重保障性,具备价格较低、投保灵活便捷的特点,和长期健康险形成互补,特别适合收入相对有限的年轻消费者购买。而且,短期健康险承担着为保险公司开拓流量的任务,亦将坚持走物美价廉、服务提质的路线。

预计,整顿后的百万医疗险等短期健康险产品,将成为填补医疗保障和中高端商业健康险之间空白的“桥梁”,未来可以迈向“政府监督、商业运作、医保对接、因地施策、服务扩展”的方向,依托医保体系的体量、数据、平台等资源,形成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来保持业务质量,避免出现逆向选择和提高保费之间的恶性循环,并不断为消费者创造更适宜的好产品。

综合来看,整顿过后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就是监管层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一是在新规下,保险公司开发的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将一目了然,消费者能清楚地知道产品是否保证续保、产品综合赔付率情况等,夸大宣传将成为历史。

二是对保险代理人来说,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将不再有被动误导因素,代理人将给消费者带去最真实的产品情况,服务消费者,给消费者传递正确的保险观念。

三是对保险公司来说,新规下将在创新短期健康险产品上更下功夫,开发出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并通过打通产品的上下游来进一步服务消费者,让短期健康险真正进入消费者的心里,并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博览财富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