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大家谈丨铲除退保黑产“毒瘤”迫在眉睫

2021-07-14 16:56:50 和讯名家 

保契大家谈

退保黑产已成为严重危及保险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斩草除根势在必行。

监管层面传来好消息!

7月1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作出了工作部署。

值得说一说的是,通知中详细列明的十大整治重点中,第四条“防范欺诈风险,打击诈骗活动。”明确提出严厉打击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扰乱保险业正常经营秩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行为。

消息一出,行业为之一振,这从朋友圈的转发热度便能感知一二。是啊,保险业苦“退保黑产”久矣,已经到了不得不严打的地步。

随着保险走进千家万户,骗子们也把阵地转移到了保险业。尤其是退保黑产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频繁活动,日益猖獗,甚至从零散代理逐步转向公司化运作,成为扰乱保险市场、损害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利益的重灾区。

笔者了解到,当前退保黑产已形成通过恶意投诉实现“退保理财”“退旧换新”收取高额手续费牟利的一条产业链,并正从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延伸到车险领域。

退保黑产组织及人员模仿直销模式,通过加盟代理、中介合作、招收学员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代理,并开展所谓的“保单维权说明会”“专业培训会”,形成线下逐层获益、线上网课收费的获利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代理退保”组织通常先阻断保险公司与客户联系,并尝试与客户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收取高昂定金甚至以身份证件、保单、银行卡作为抵押,从而捆绑客户。再教唆客户通过编造投诉理由、设计圈套、闹访等形式,引导被诉人或保险公司其他人员做出不利的陈述,并利用电话录音、微信截屏、拍照等方法“钓鱼”取证。

取证过后,恶意投诉组织随即向监管部门投诉,对保险公司施压,进而完成退保。一旦退保成功,恶意投诉组织向客户收取全额保费20%至60%不等的手续费。

套路,全是套路!

这看似会形成一个退保黑产宣称的“多赢”局面,但在整个链条中,“赢家”只有一个,“输家”倒有很多。

对退保人来说,保险合同、身份证、银行卡、实名制手机卡等重要个人信息资料被“黑产”套取,用以从事多种不法行为,风险可想而知。同时,在各种套路之下,退保人根本拿不到承诺中的“高额退款”,白白被割了韭菜,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深受其害。保险公司处理每一单投诉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很高,很多时候保险公司是没有精力去分辨的,因此为了安抚消费者,也为了应对监管考核,尤其是想一想“声誉风险”的高压和棘手,只能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退保。

你退一步,我进千尺。正是拿准了部分保险公司遇事想息事宁人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以及一些保险消费者贪图便宜的想法,退保黑产肆无忌惮,不仅喝保险机构的血,还对保险客户敲骨吸髓,赚取非法收入。

无利不起早。

退保黑产的猖獗,离不开保险公司“内鬼”的配合。为提高“退保”成功率,他们会“重金”收买保险公司离职业务员甚至在职业务员充当“内鬼”,让他们诱导之前接待的客户要求退保,并指导他们获取对保险公司不利的证据。

笔者了解到,前段时间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大量夺人眼球的“保险经纪人爆料”“实名举报供职保险公司”等视频的背后,都有退保黑产的“黑手”在操控。他们浑水摸鱼,鼓动人们退保,目的只有一个:打着“维权”的幌子谋取不法利益。

笔者认为,对退保黑产这一保险业肌体上的毒瘤,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下决心彻底剜除,绝不养痈遗患。

从监管部门的表态来看,也极具针对性:加大保险欺诈线索或证据的摸排和收集、严厉打击有组织的保险诈骗活动、严厉打击职业化第三方及保险公司内部人员非法获取保险客户信息……

打击退保黑产,必须多措并举、多方共治。

作为受害的一方,保险公司要真正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制度优化、流程管控、风险排查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销售品质治理,强化合规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对外加强消费者风险提示和消保教育,不给退保黑产“钻空子”的机会。

对想退保的保险消费者来说,一定要走正规退保及理性维权渠道,切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上当受骗,因小失大。

对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紧密合作,鼓励行业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退保黑产犯罪线索、证据,配合公安机关共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震慑犯罪分子,净化行业环境。

笔者认为,保险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必要联合开展一次针对退保黑产的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形成严打震慑声势,营造保险业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 END >

BaoQi

保契大家谈是专为来自政产学研的保险业内人士提供的交流互鉴平台,旨在聆听各界声音,汇聚行业共进力量,绘就保险业壮美篇章。文中观点并不代表保契立场。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