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解读】打响险企一季报第一枪,中国平安这份财报有何看点?

2021-04-25 18:18:06 和讯名家 

科技金融业务稳步增长,能否成中国平安(601318)利润发动机?

文 | 港股研究社

4月22日,中国平安发布2021Q1报告。

报告显示,2021Q1中国平安实现营收3403.08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23亿元,同比增长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91.20亿元,同比增长8.9%。

但资本市场对此份财报的态度或许较为矛盾, 4月23日港股开盘,中国平安先是一改本周低开和下跌局势,股价一度触及89.05港元,但之后股价一路下滑,最终以1.04%的涨幅收盘。

但就处在后疫情时代的保险企业们,如今纷纷踏上了自己的复苏之路。就中国平安一季度的财报来看,其稳定的财务数据基本上是给行业下了一个“稳”的基调。

行业复苏趋势下

中国平安业绩的AB面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平安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03.08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23亿元,同比增长4.5%。同时,归属母公司的营运利润391.20亿元,同比增长8.9%,相比去年5.3%的增速提高了3.6%。

关于此次利润和运营利润的一部分表现原因,报告中提及,“中国平安对华夏幸福(600340,股吧)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及估值调整金额为182亿元,对税后归母净利润影响金额为100亿元,对税后归母营运利润影响金额为29亿元。”根据2020年年报,去年底末净值196.27亿元,对华夏幸福的持股比例为25%。

可以说,中国平安这一季度总体上来说表现平稳,已经逐渐摆脱了去年同期疫情的阴霾。

但是对比来看,又会发现一些问题。去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线下业务受阻,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13.2%和42.7%,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依然没有恢复到2019年一季度水平,如果按照目前的3.7%和4.5%的速度来说,要恢复到2019年3781.61亿元和455.17亿元水平,仍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要走。

同时,对比竞争对手中国人寿来说,在这方面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在4月22日晚,中国人寿也发布了一季度的预增公告。公告称,中国人寿一季度归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较2020年同期增加94.16亿至128.40亿元,或达到264.90亿至299.08亿元,同比增长约55%至75%。

对比中国平安272.23亿元的净利润,差别不大;但是在增速上,中国人寿55%~75%的净利润增速碾压中国平安,显示了其强劲的增长动力。

就报告的数据来看,原因大概有两块,一个是随着寿险改革,代理人数量下降,导致营收承压,拉低了公司的净利润;其次,随着这几年中国平安把“科技+金融”作为公司的发展重力,在一定程度上,之前占公司主体营收的保险业务逐渐式微,从而拖累了整体的利润数据。

保险改革阵痛延续

数字化红利或已到来

就目前的保险行业来说,寿险和产险依然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中国平安在保险这块的利润收入占比超过半数。

2021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净利润124.03亿元(144.51),同比下降14.17%,财产保险业务实现净利润50.96亿元(44.21),同比增长15.27%,占公司净利润的64.28%。

同样,中国平安实现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的营运利润分别为255.80亿元和51.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15.2%,利润额占总运营利润的比重为78.47%。

在保险业务占利润绝大多数份额的情况下,保险业务的营收好坏决定了公司的利润好坏。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的寿险业务净利润下滑了14.17%,这影响到了公司总体的净利润增速。中国人寿的一季度财报虽然还没出来,但根据以往的业务数据比重可以知道,其寿险的净利润增速一定是实现了高速增长,才得以使得总体的净利润增速到达55%。

而影响到公司利润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财险保费收入的下降。据报告数据,中国平安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661.75亿元,同比下降8.8%。根据网上公开数据,一季度,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7.8%。可以说,中国平安在保费收入和寿险业务的滑坡,基本上是与市场和竞争对手反向而行。背后的原因何在?

根据报告来看,最主要还是内部改革带来的影响。

如今,人口红利消失,“粗放型”保险行业已经受到发展限制。尤其寿险行业来说,受去年疫情、代理人清虚影响,规模已经大比例下降。其中,代理人最多的中国人寿也由19年的184.8万下降到145.8万;在个险方面,国寿缩减23万人,平安寿险减少14.31万人至102.38万人。

如今中国平安,依然把代理人的数字化作为目标,通过做好数字化增员、数字化培训、数字化活动管理,提高代理人质量。

结果就是一季报中,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从年初的102.38万人,减少3.8万人至98.57万人。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数字化依然处在起步阶段,急速减少的代理人虽然减少的企业成本,但在质量无法提升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营收、利润等数据。

但是,数字化的红利还有多远呢?

根据数据,虽然中国平安保费收入661.75亿,同比下降8.8%,但是净利润和营运利润却实现了逆转,分别同比增长15.3%和15.2%,综合成本率下降1.3个百分点为95.2%。同时, 2021 年 3 月 末,“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 1.33 亿。这不难推出,在保费下降的情况下,公司通过线上数字化、运营效率的提升、风险的控制和结构的优化缩减了企业成本,最终达到了利润的反向增长。

科技金融业务稳步增长,

能否成中国平安利润发动机?

中国平安本次季报的最大特点就是“稳”,而这种“稳”在 寿险业务净利和保费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依然得以实现的很大原因在于两个板块的突出贡献。

首先是其旗下的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一季度实现了营业收入417.88亿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101.32亿元,同比增长18.5%。对比去年同期,依然保持较为有力的发展动力,拉高了中国平安的整体数据。

其次,通过数据发现,保险业务的净利润比重正在急速下降,2019年一季度到今年同期分别为83.9%,72.41%,64.28%;同时,科技业务的净利润由去年占比4.96%增长到12.12%,同比增长约255.81%。本季度科技业务总收入238.24亿元,同比增长20.1%。

不难看出,以科技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的中国平安正在接近它“科技+金融”的目标。

目前,中国平安金融科技板块的陆金所控股、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汽车之家、陆金所已全部登陆资本市场,逐步完善其整体生态圈。

在此发展趋势之下,或会对中国平安以保险业务为重的格局加以重塑。站在科技业务12.12%的净利润比重来看,也依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但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空间虽大,要想抢夺更多的市场蛋糕,除了要看自身实力之外,更要看行业的发展状态以及竞争对手的布局。

就拿金融壹账通来讲,目前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2020年3月,金融壹账通首席风控官高帆、首席战略官戴可辞职;6月,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邱寒提出离职。而这里面的原因更多的在于公司的连年亏损,自2017年到2019年金融壹账通亏损金额连年扩大,净亏损分别为8.90亿元、11.14亿元、17.01亿元,2020年亏损有所减小,但仍有13.5亿,盈利困难。

同时,旗下的陆金所也连年不利,此前一直因为盈利问题和监管问题而赴港上市失败;而上市失败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业务涉及B2C和P2P产品,到2019年去除这部分业务后,得以纽交所上市,但吸客能力显然下降。从2017年到2019年底,陆金所累计借款人数量为750万、1030万,1240万;在2020年,累计借款人数是1450万,增长已经乏力。

回到科技板块,虽然这两年增速喜人,但就其12.12%的净利润占比来看,稍显单薄,在面对保险的支柱业务下,如何做到重力发展“科技+金融”又不损伤主体保险业务是个问题。

除了内部存在的问题外,中国平安也面临行业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国寿为例,其在2019年2月便提出“重振国寿”的战略,在去年底,国寿公开介绍了“鼎新工程”的科技成果,其数字化平台已经实现了为客户提供风控、管理、销售、交易等个性化服务。

可以说,中国平安的金融科技业务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但在科技赋能金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的背景下,这一业务究竟能成长成多大体量的业务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中国平安本季度的财报表现较为平稳,寿险和保费上有些逊色,但在这其中也反观出改革的艰难。同时,中国平安的科技业务算得上是本次季报的亮点,相信在未来科技的不断突破和业务的不断成熟下,会成为中国平安的业务重点,港股研究社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港股研究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