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周星:数据成为保险行业重要资产要从内部打破数据孤岛

2021-03-08 12:54:52 经济观察网 

图片来源:资料室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疫情给保险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倒逼保险行业摒除粗放发展的模式,搭建数字化中台,实现创新与业务模式的契合。

普华永道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周星表示,保险行业已经将数字看作是行业非常重要的资产,数字化已经不仅仅是被看作一个工具,保险产品的创新正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中小保险企业借助科技推出标准化、简易化的保险产品;二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满足投保人的个性化保险服务需求

“金融监管依然会趋严,但同时也会鼓励创新。”周星说。

从内部打破数据孤岛

经济观察网:大数据让保险业务发生了哪些改变?

周星:保险行业的数字化正在进行,还远远没有完成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最近两三年出现了一些变化。第一,数字化内部的推动机制不同了,过去数字化主要是由公司的首席数字官或者信息部负责人来带头来做数字化转型,但现在一提数字化都是由董事长、总经理一把手来推动;这意味着保险行业的管理层已经将数字看作是保险行业非常重要的资产,数字化已经不仅仅是被看作一个工具。

第二,保险行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不是一个公司的事情,不是单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也不是调整组织架构,而是要对数字化转型做全面的思考。从业务层面来看,转型已经渗透到整个行业,不论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都想通过数字化来为业务赋能。

第三,从消费者角度,数字化让保险销售的购买更加便捷,但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风控和理赔服务跟不上,很多保险公司开始意识到不能仅仅在前段布局数字化。现在保险公司里面对数字化很敏感的是两类人,一类是CTO,一类是销售员,但中后台部门同样需要提升对数字化转型的敏感度。

经济观察网:就您目前的了解到,保险行业的大数据转型的情况如何?

周星:现实的情况确实有分化,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在中后端做了很大的投入了,小型保险公司并不是不想投入,而是资源没有那么多。在保险行业,会有更多的第三方来帮助小型保险公司做数字化转型,这会有效降低数字化的成本,通过提供便捷的工具和服务来弥补小型保险公司这方面的不足,这些第三方服务公司也会融入到保险生态圈。

经济观察网: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那就是数字孤岛。解决数字孤岛,您的建议是?

周星:数据资源,可以是打通内部资源,也可以引入外部资源。在保险行业打通数据孤岛,首先应该从公司内部开始。很多公司认为自己内部已经有了数字资产,其实并不是,很多保险公司内部有数字,但没有数字资产。原生态的数字不能变成资产,就像工厂一样,买了原材料之后还要进行加工生产,其实就是数据的管理能力。

以保险公司为例,经常会看到公司内部有多个渠道,各个渠道之间的数据是不打通的。包括业务的核心数据,使用的是不同的系统,新增的业务又会再重新设另外一套系统,新系统可能跟原有系统不能完全衔接。比如健康险,由于业务特性,传统核心应用与健康险通常不是一套系统,系统之间不会“说话”,这就造成了数据孤岛。我们经常说以客户为中心,但实际上信息散落在集团、子公司里面,这是数据孤岛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把数据打通实际上就是把数据标准化,让数据之间能够对话,就需要具备开发和保护这些数据的能力。一旦数据打通,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客户隐私就成为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保险行业。从长远角度看,打破信息孤岛是一定的,但有很多前提条件。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要为这些数据的使用立规矩,明确哪些数据可以使用,哪些数据不能使用,其次是确实数据安全不被滥用。

经济观察网: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周星:传统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开始得也比较早,特别是互联网大潮下,整个保险行业都面临着转型。从传统保险公司转型角度来讲,一直都在追求两件事情,一个是降本,一个是增效。数字化转型首先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可以更好地做降本和增效这两件事。和其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略有不同,保险业以及整个金融行业更重视客户的服务,很早就是一个数字化的服务行业了,而且是有核心业务系统的数字化,目前很多保险公司正在做的是数字化提升。

最近两年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迅速,优势是渠道很通畅,但弱势也是由互联网基因所带来的,如何让客户在网上有更好的体验,这决定了产品能否可持续。相对来说,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中后台弱一些,特别是风控,互联网保险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后台的投入。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公司还要加强对产品的设计,数据积累得越多,后期做数字化遇到的问题就会更复杂。除了加强中后台、开发复杂产品,互联网保险公司还要通过其他手段让客户充分了解风险,达到合规要求,不是形式上的合规,是实质上的合规。

实现差异化服务

经济观察网:金融开放提速,保险业开放还有哪些期待之处?

周星:保险业开放趋势已经非常明确了,寿险养老险方面的开放速度相对会更快一些。其实寿险一直都是对外资开放的,但外资寿险到中国也有挑战,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做本土化运营,还是有挑战性的。第一,中国的人才现在已经比较贵了;第二,外资进入中国的保险行业后决策链条会比较长,新产品推出可能会相对慢一些。

但外资开放对于中国的保险业来说,也会带来经验和创新。以健康险为例,目前在中国发展很快,但也恰恰最缺乏运营管理经验,海外已经对健康医疗险做了很完善的开发,他们在产品开发、中台管理风险、与医院医生合作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虽然中国没有办法完全平移这些做法,但这些经验对我们产品研发和风险控制架构搭建都会很有启发。

我很看好外资进入养老这个领域,首先养老不是特别受地域限制,因为养老属于长期险种,不需要马上理赔,所以对地域的限制、立即提供面对面服务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不过,养老资金要求遵守长期投资的规定,遵守投资原则,而且是长期遵守,这些方面外资是有优势的。养老投资的投资周期往往是几十年,并且追求相对稳定的回报,外资对养老保险公司的运营时间将近百年,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经历过,知道该怎么样保持稳定的投资原则,能够在高收益高风险的时候抵御住诱惑,在整个市场快速下行的时候,也知道该怎么抵御风险,有非常完整的长期管理的投资架构,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虽然中国的保险公司成立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市场潜力巨大,借助外资险企的经验,可以快速发展。

经济观察网:国内的保险产品竞争也日渐激烈,如何实现差异化服务?

周星:目前市场上的服务有两种,一种是用产品来服务,从这一点上看我们的差异化服务还做得不够好。并不是产品不够多,而是产品很同质化,那是因为大多数产品都推给销售渠道,而不是推给客户。

例如通过差异化产品来提供保障服务。客户可能因病致贫,或者因意外而使整个家庭陷入危机,在客户最急需的时候为他提供产品,这种是普惠型的保险产品,又便宜又能解决重大问题,也可以称为差异化服务。如果服务的是中产阶客户,那就分析整个家庭的保障情况,比如如果客户现在还没有子女,未来有子女怎么办?应该在什么阶段准备什么样的产品?保险其实是有持续性的,客户在不同阶段需要的产品是不一样的。

第二个叫差异化服务,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生态圈。没有能力自建生态圈的险企想提供差异化服务,就要在这个生态圈找到合作伙伴,也就是在一个生态圈里找准自己的位置,这就是差异化服务。用产品服务和用生态圈服务两种类型,这其实也是行业的分层。

经济观察网:险资也在积极参与各类投资,疫情之后的投资您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周星:从投资方向来讲,新基建是险资的一个重点,有些资金通过REITs进入新基建。新城镇化等重大工程也都要积极参与,这些项目的周期很长,这和险资的投资周期较长是很匹配的,而且还可以获得政府的扶持,投资会相对稳定。

从保险公司的配资角度来看,也要对“双循环”有充分认识,把握投资趋势。从“内循环”看,保险资金可以考虑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升级,在战略上中国要解决部分核心技术的替代,除了政府扶持的一些产业,也要关注市场正在孕育和蓬勃发展的产业,包括芯片,以及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此外还有那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比如智能制造、农业、医疗、教育,这些领域也有很大的配资空间。

经济观察网:资本介入会加速,产品的形态也更加多样,您认为监管层面最关心的是什么?

周星:未来的监管特别是对金融行业,金融领域依然会趋严,但同时也会鼓励创新。现在对于创新也有监管的方法了,就是“监管沙盒”,在监管和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对于风险监管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不能发生系统性风险,这是监管严守的底线。

目前,大的保险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确实有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发展得很激进,战略也不是很清晰,风险管理能力也不强,所以但凡市场上的投资遇到波动,如果不及时采取任何行动,发生倾覆性的风险还是有的,因此要实行穿透式监管,对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本要求更严格,这也是全球监管机构在监管保险中最重要的关注点,也是偿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