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地图:数量暴增271% 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

2021-03-01 19:24:06 北京商报网 

新证券法实施至今已有一年,上市公司陆续为董监高人员购买董责险。3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梳理上交所、深交所发现,去年3月1日至今,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合计167家,相较2019年3月1日-2020年2月29日45家的数量增2.71倍,其中制造业公司占比超一半。业内人士认为,董责险市场规模的暴涨,与去年3月1日起新证券法的正式实施不无关联,并建议险企应进一步完善董责险产品,提升赔偿限额。

新证券法大幅拉动责任险需求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以公告发布日期为准,2020年3月1日至今,上交所、深交所合计有167家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其中,上交所有49家,深交所有118家。

为何深交所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数量高于上交所?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指出,首先,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比上交所多,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近2400家,上交所上市公司约1800家;其次,上交所的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大(科创板例外),多处于成熟期,而深交所有大量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它们多处于公司发展的快速成长期。

“这些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经营策略相对激进,董事及高管在经营管理公司过程中面临的责任风险更大。这应该是深交所投保董责险上市公司数量远超上交所的重要原因。”对此,李文中如是分析。

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相较2019年3月1日-2020年2月29日的45家上市公司,过去一年时间内投保董责险上市公司数量暴增271%。

面对此现象,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指出,董责险需求的暴增,与过去投保基数小不无关联,实际上仍然比较有限。他指出,2020年以前董责险未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上市公司董事未有效地承担责任,相关追责机制也未很好地建立起来。

“无风险,不保险。”李文中指出,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数量在2020年暴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面临的责任风险大幅提高。他指出:“随着注册制的稳步推进,我国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更加严格,特别是新证券法及配套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管的责任风险。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数量大幅增加。”

半数投保公司所属制造业

哪些上市公司需要投保董责险?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白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有何作用?

李文中介绍称,首先,公司董事及高管因履行职务存在过错而被股东、员工、债权人及其他关系人索赔而遭受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赔偿。如果上市公司对相关索赔进行了赔偿,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对上市公司的损失进行赔偿;其次,投保董事及高管人员责任险后提高了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管的赔偿能力,也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利于我国继续全面推进注册制。

朱俊生也表示:“董事责任保险可以部分地转嫁董事信托责任所引发的赔偿,为落实董事信托责任提供支撑,从而合力改善公司治理,用民间、民事的方式治理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投资者权益。”

从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来看,在目前所有购买董责险的2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归属于制造业者约110家,占所有投保董责险公司比例约50%。除此之外,归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者约为20家,占比约10%,仅次于制造业。

对于这一行业分布态势的形成,李文中分析称,首先,这与上市公司的产业构成有关,我国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占比超过六成,因此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占“半壁江山”也不难理解;其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当前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上市公司董事及高管面临的责任风险更高一些,因此更多公司投保董责险也是应该的。

朱俊生认为,总体上看,市场化运作程度比较高的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的比例可能会更高,因为其责任的追究机制,包括利用董责险去转嫁风险的购买意愿、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都会更强。他认为,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行业布局,与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市场化运作程度有关联。

与此同时,关于国企的董责险投保问题,朱俊生则补充:“董责险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国外董责险是基于明确产权、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上市公司,这与我们国情存在差异。”

如何分食董责险大“蛋糕”

董责险未来将如何发展?发展趋势又将怎样?险企应如何把握这块市场?

在朱俊生看来,发展董事责任保险,是建立完备的董事信托责任这项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他建议,要重视董事信托责任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重大作用,配套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司法力量的保障、重塑信托责任的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措施。

保险需求主要来自于风险管理的需要。随着我国企业上市注册制的推进,证券市场监管制度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董事及高管在履职过程中因存在过错而被索赔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而且赔偿水平也大幅提高。”李文中认为,这必然会导致对董责险的需求的大幅增加。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会进一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那些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投保董责险;最后,在新的法律制度下,投保董责险对于赔偿限额应该会有更高要求。”对于未来趋势,李文中如是预测。

同时,李文中建议,未来保险公司应一方面完善改进保险产品提升赔偿限额,另一方面应瞄准重点行业与企业发展董责险业务。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周菡怡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