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悲观!人口变化整体利好寿险业,但中产阶级坍塌却是一大变量|寿险潜望②

2021-02-13 20:29:03 和讯名家 

  前文(《回溯20年起伏,历经三轮周期,谁塑造了今天的寿险业丨寿险潜望①》)分析了过去20年寿险承保周期的情况,以及回溯了寿险行业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对于寿险周期的影响。

  寿险周期既是长期趋势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叠加,也是多主体多目标博弈叠加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其他相关行业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涉及经济、人口、社会等宏观因素;监管、制度等行业因素;以及保险公司、被保险人等主体的微观行为等因素。

  在接下来的3篇文章中,笔者会按照宏、中、微观三个层次,分析影响寿险行业周期的因素,初步的结论是“宏观看经济,中观看利差,微观看投资”。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着重分析影响寿险业发展的宏观因素,而宏观因素主要为长期趋势性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人口、社会三个方面,以下为本文的一些基本结论:

  选取最常使用的GDP指标看,国内经济显然与寿险发展有着相关关系,并且解释力很强,但从GDP增速与寿险增速的关系看,似乎又缺乏显著的对应关系,所以过去20年,经济因素对于寿险周期的影响是以长期趋势性为主。

  一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寿险深度会进入加速阶段?影响寿险发展长期趋势性因素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而非简单的人均GDP数字。

  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使得人均收入数据“失真”,难以正确反映社会中实际收入状况,进而无法真实的判断消费者对于寿险购买的能力。

  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总量放缓显然没有老龄化影响显著,因此目前看,人口因素整体还是有利于寿险发展的。

  结合寿险“非必需品、属于少数人”的逻辑分析,对于寿险销售影响较大的是社会分层问题。

  未来,如何提升寿险人群的比例,可能也是影响寿险“起飞”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方式和阶段在长期趋势性地影响寿险

  从长周期的视角看,中国几乎每一个行业的变化都与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国内经济成功密不可分。从绝对值看,经济指标几乎可以解释一切长周期的增长。寿险的发展也不例外,选取最常使用的GDP指标看,经济显然与寿险发展有着相关关系,并且解释力很强。

  图2 寿险总保费与GDP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虽然在绝对值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在相对值上显然是有波动的(图3),那么经济因素对于寿险行业来说同时也是周期性因素吗?

  图3 寿险总保费增速与GDP增速

  从国内GDP增速与寿险增速的关系看,似乎缺乏显著的对应关系,而从海外成熟国家(日本、美国等)的寿险市场情况看,往往寿险保费增速与GDP增速保持比较好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和寿险行业的发展都没有进入成熟阶段,所以没有出现两者增速之间明显的关联性。

  二是寿险行业的避险属性,导致往往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的现象,而且由于寿险行业本质上销售的是一个非必需品,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传导往往是间接的,因此这种不同步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难以形成规律性的关联。

  三是从体量看,寿险行业2019年原保费总收入约3万亿元,总资产15万亿元,而国内金融业2019总资产为318.69万亿元,同期全国总资产和GDP分别为1302万亿元和99.09万亿元。寿险行业对于国内经济和整个金融业来说,仍然占比很低,目前还不至于出现经济波动大幅度影响寿险的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过去20年经济因素对于寿险周期的影响是以长期趋势性为主。

  关于“S曲线理论”

  谈到宏观经济因素,有一个一直被寿险行业广泛提及的“S曲线理论”,即一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寿险深度会进入加速阶段,寿险何时能够“起飞”一直是行业内的热点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寿险行业“起飞”也好,“S曲线”也好,本质取决定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经济界关于中国下一步是否存在刘易斯拐点和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曾经讨论非常热烈。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讨论,但笔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我们认为影响寿险发展长期趋势性因素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而非简单的人均GDP数字。毕竟1980年代、2000年代、2020年代的人均GDP1万美元含义还是有差别的。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欧美先发国家还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的时候,乃至现在,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口达到过5亿。而中国的情况是要同时带动大约3个5亿人口国家起飞,这都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关注一个简单的经济数据,不如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阶段的考察上,更能体现经济对于寿险行业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因素更多的是长期趋势性的影响,而非短期周期性影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