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动了一块蛋糕,监管出台重磅文件规范短期健康险,财险公司何去何从?

2021-01-15 16:02:43 NEW财金 微信号 

车险综合费改后,财产险公司生存环境竞争加剧,市场传闻部分中小险企考虑退出车险市场;而正在大家猛扑“百万医疗”等短期健康险时,又迎来监管的趋严态势,未来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

编者按

1月11日,银保监会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7号),就短期健康险存在的保额虚高、夸大宣传、销售核保不规范及无序竞争等问题进行规范。此举对于短期健康险,特别是百万医疗而言或将面临新一轮的整改。

1

网红属性,近千亿量级的大盘子

短期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向个人销售的保险期间为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保险,团体保险业务除外。从市场情况看,符合定义的短期健康险业务,主要就是指百万医疗险

近年来,健康保险业务发展快速,年均增速超过30%,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从2015年起,一年期百万医疗产品凭借“低保费、高保额、保障范围广”等特点,借助互联网渠道营销的玩法,成为现象级“网红”产品。

据艾瑞咨询与众安发布的《中国百万医疗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百万医疗险保费收入规模为345亿元,同比增长102.9%,用户规模已达6300万人。预测百万医疗险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每年25%-40%的增速,到2025年,全市场保费规模将达到2010亿元。

可以说,百万医疗极具“性价比”的产品设计理念,符合互联网属性,作为畅销性产品,对保险意识的普及,扩大保险用户规模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也起到了补充性保障作用,具有一定的普惠属性。

2

营销“套路”满满,类“车险化”竞争加剧

百万医疗因单品价格低的特点,注定营销渠道主要是在互联网。但因保险产品天然具有低频、非刚性属性、用户粘性差,单纯流量模式并不能完全发挥互联网优势,易欲速则不达,营销方式过激,而成为客户投诉的重灾区,服务体验较差。不少互联网热销的短期医疗险使用一些如“可续保至80岁”“可续保至终身”“首月0元”“首月0.1元”等宣传语,误导销售者。

很多客户误认为短期健康险的“可续保”代表保证续保,实际上两者存在巨大差异。短期健康险在精算估计上比长期健康险更加宽松,因此可以在产品定价和服务内容上凸显更大优势。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一旦产品赔付率超过预期,产品就面临调整费率、被新品替代甚至停售的风险,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续保难题。

另一方面,传统险企其线上运营能力较差,主要依托第三方流量平台推广销售,造成获客成本较高,且百万医疗类产品趋同,竞争加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和养老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认为,目前行业短期健康险存在“车险化”趋向,即赔付率不高、费用率很高,用于消费者的保障成本部分占比低,这与国际经验中赔付率高、费用率低的综合成本结构是背道而驰的。

2020年12月,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出,短期健康险虽然保额很高,但实际上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而且还存在无序竞争、打价格战等问题。

银保监会总结了短期健康险存在的四大问题:一是部分产品缺乏定价基础,保额虚高;二是部分公司销售行为不规范,把短期健康险当做长期健康险销售,一旦赔付率超过预期就停售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三是核保理赔不规范;四是无序竞争,不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健康保险消费观念。

3

监管频下“紧箍咒”,从严治理日趋明朗

2018年6月,原保监会就曾针对有消费者反映通过互联网购买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后不予续保的问题,发布相关消费提示,明确“连续投保”不等同保证续保,及短期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谨防销售误导。

2020年1月10日,银保监会在发布《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时,将部分公司短期健康险的续保条款表述、费率厘定等都列为要求整改对象。

同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短期健康保险范围、产品设计、续保、停售、定价等方面进行规范。

而此次《通知》的出台,更加凸显了监管层面对短期健康险未来发展的趋严态度。

《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产品定价应当具备定价基础,不得设定严重背离理赔经验数据基础的、虚高的保险金额。严禁保险公司通过异化产品设计,“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通知》提出建立短期健康保险投保提示制度,要求保险公司销售短期健康保险产品,应当向投保人提供投保须知书,并重点提示保险消费者应当关注的产品重要权益和义务,防止销售人员因误导行为,导致消费者自身利益受损。严禁保险公司将产品组合销售异化为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

在规范核保理赔方面,严禁保险公司核保“空心化”、理赔“核保化”,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要求保险公司规范设定健康告知信息,健康告知信息的设定不得出现有违一般医学常识等情形;明确规定最低现金价值计算标准。

同时,《通知》要求保险公司每半年披露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赔付率。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监管规则体系,压实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主体责任,督促保险机构规范业务经营行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范短期健康险的同时,从2020年开始,鼓励长期健康险发展的相关规定陆续出台,长期保证续保的健康险产品也开始上市。

车险综合费改后,财产险公司生存环境竞争加剧,市场传闻部分中小险企考虑退出车险市场;而正在大家猛扑“百万医疗”等短期健康险时,又迎来监管的趋严态势,未来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

或许,财险市场的整合变革时代,已然悄悄来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NEW财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牛江 HF085)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