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樊旼旼:新基建时代的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2021-01-08 11:11:31 和讯保险 

  1月6日,第三届众安开放日“保险新基建 数字新生态”在上海举行。会上,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樊旼旼参与了路演环节,并发布题为《新基建时代的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演讲。以下为樊旼旼发言实录:

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樊旼旼:新基建时代的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来自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的樊旼旼,欢迎大家来到众安开放日,也欢迎大家来参加本场路演。

  从去年开始,特别是疫情之后,我们发现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速,很多咨询公司、研究机构都开始探索导致“加速”背后的逻辑,因为该行业现象将重塑当前竞争格局,同时也蕴藏着新的商业可能性。

  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在研究这个课题时,主要聚焦在探求此次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转型的方向、转型的节奏,以及在此背景之下的企业创新战略变迁是什么。在过去一年内,研究院认真跟行业内各位专家进行了咨询与讨教,从中得出了一些新的解读,今天分享给大家。

  总体来说,推动此次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及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市场需求的驱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外部环境的影响

  首先,市场需求决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在新基建时代之下,借助于智能技术,健康险市场有了新的变化,保险公司通过构建互联网医院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基于健康管理的服务,不断提升用户的转化空间。目前互联网医院的市场渗透率相对比较低,截止2019年4份的数据,未来的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可观,基建时代下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是值得深耕的一块市场。

  第二,通信技术决定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节奏。通过跟踪过去20年通信技术的迭代,我们会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数字化转型从网络端传递到设备端,再到应用端,往往是设备端在社会的渗透率达到70%左右时,应用创新开始出现。以3G时代为例,中国新增用户同比峰值年份是2014年,也就是在那一年,3G智能设备的渗透达到社会峰值,电商应用也是达到峰值。在5G时代,2020年工信部对外宣布5G已实现全面商用,依据历史数据来判断,2024年应该会创新应用的兴起。此外,锁定发展节奏非常重要,因为过早介入一个市场或新兴业务,往往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培育商业生态或用于教育用户,过早介入一个新兴业务,其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节奏的发展创新业务。

  第三,疫情突袭改变了保险公司数字化创新的战略。疫情期间,保险机构不得不做转型。举例来说,寿险行业在去年3、4月份原保费数据呈滑铁卢式的下滑,恢复运营对他们来说非常头疼。所以在那个时候,他们不得不做数字化转型,以快速恢复运营,这是创新战略规划上发生的变化。事实上,突发的疫情教育了这些保险机构,他们发现了数字技术能够为他们的业绩、运营效率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现在,保险机构不仅不会回避创新战略与规划,反而会加速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以及数字化创新战略的规划。目前看来,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呈加速状态。

  前面三个因素,即市场需求、通信技术迭代以及疫情影响,基本勾勒出新基建时代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外轮廓。具体来看,线上赋能线下趋势已非常明显,这其中,具体的应用有:比如数字营销、在线出单、智能客服、在线培训等等,他们都发挥了智能生产力巨大的经济价值。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新基建时代最核心的并且能够决定行业未来的技术是AI,AI技术将会越来越成为保险机构打造平台能力的核心。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头部公司基本已开始全面应用人机分工的模式,把一些简单、高频的业务给机器人来执行,例如:简单的回访业务、通知业务、催缴提示等基本都能实现自动化,并且成本很低。但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人机协同。此处的人机协同和人机分工的区别在哪?后者是把低端、高频的任务实现智能化,而前者相当于把一个任务的环节进行分割,有些适合于机器人自动化环节进行自动化转型,不适合机器人的环节还是以人为主,人和机器在执行任务时是以协同的方式进行的。随着算法升级、数据喂养以及各类知识库的构建之后,我们看到另一个趋势:则是机器靠前、人靠后,人根据机器的特性做业务服务流程的重构。

  总体而言,“人机协同”的解锁会产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寿险公司来说,以前完全基于对代理人的培训, 我们看到基本采取人海战术卖保险。代理人掌控了对产品和行业的知识,是保险机构维系消费者的信任链接。如果有智能平台的打造,所有知识体系会沉积在平台上,平台的商业价值将随着时间和算法的演进以及知识库的不断扩张而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届时,保险机构与消费者的信任维系机制将会从“代理人”向“代理人+平台赋能”转移,这种转移将为寿险带来探索巨大空白市场的可能性。

  当然,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一些痛点。最核心的痛点就是思维认知层面。首先,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新兴技术的好处,但是怎么应用它去开拓新兴市场,而非用于原有业务的人工替代?这是业界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其次,对于智能技术的认知必须突破。智能技术一般需要是1-3个月的冷启动时间,我们不能用1-3个月系统的智能表现情况来预测未来,这可能会因错误的判断从而错过智能技术发展的窗口期。第三个,量化指标亟待构建。人机协同管理的量化、创新型项目的风险和收益的量化、创新管理经济价值的量化、估值体系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等等,这些一旦量化,可能会有比较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来勇敢地探索新基建时代之下保险创新业务的市场。

  未来,我们预见新基建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是以智能运营为主的转型,进而让公司获取更优的竞争生态位。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