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届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发布式——“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研讨会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实验室)与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香山财富研究院协办。
来自国家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银保监会、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的嘉宾,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养老金业界代表及媒体共聚一堂,就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发展这一重大主题进行研讨,为中国养老金事业发展建言献策。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黄刚出席了会议第六单元的圆桌讨论环节,并发表精彩观点。
以下为黄刚发言实录:
首先谢谢论坛,谢谢郑教授给我们这个机会。我接着顾总刚才的话题,我觉得非常有感受。我是作为投管人,从资产端,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实际上跟顾总在做类似同样的事情,站在养老保险公司的角度上来说,我的体会是这么几个:
第一,实际上我们是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说它的脚步越来越紧,这个体会在几个方面,养老的需求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呈现在大家面前,作为投管人来说,我们第一个要把握这个机会,在整个制度框架变革的时候,我们从自身开始,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业绩做上去。刚才顾总说他们的TDF过去两年取得了很好的绩效,我相信像类似这样的产品逐渐丰富之后,一定会对居民的存款有巨大的提升,8%的回撤,两年将近50%的回报,这是对号的例证。作为养老保险公司,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们现在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有所涉及,这个广普的领域里面我们感觉到一个趋势,就是资金需求正在由第一支柱向第二支柱、向第三支柱扩展。对于具体的来讲,我们觉得第一个就是我们要做好配置,首先第一个作为养老保险公司来说,能不能扩大我们的可投资范围,我们正在争取,比方说把更多的像股权这样的投资标的纳入到我们的可投资范围。这样的话,能够从更长期的角度,能够获取更早的回报。
第二,我们考虑的是更好地做好配置,配置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搭配,就是把不同的工具类型、不同的策略能够找到,有一些适合自己做的,自己把它做精做透,有一些自己做得不是很擅长的,或者不是最优秀的,那要找到市面上最好的投管员。第二个意思是放置,配完之后这个资产必须要放置一段时间,如果配完之后很快地打破这个布局,反复地去调整,它不能够体现时间价值,最终实际上并不能够带来很好的回报。
第三,风险的问题,波动不等于风险,这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广大的散户投资者来说不一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我们的自己策略和风险管控能够把它呈现在不同策略的产品的收益曲线上,最终是要让市场、让各类投资者看到必须要承担,如果要长期或者养老的好的回报,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不同的管控方式是能够把风险控制在他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我们作为机构投资者来说,我们实际上做的是风险管控的工作,把极端的风险情景管控住了,把风险收益比提高了,就是我们给养老基金持有人最大的贡献。
“风险”这个词实际上对做投资管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它是一个不能够跟收益分开的概念,我们因为是一个养老金公司,我们对一、二、三支柱过去这些年的管理,我们发现养老金或者说广义养老金的持有人或者委托人,对于风险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首先他们会从非常直观的角度来说,认为股票跌了就是风险,他们对于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不太好理解。第三个,他们风险长短不太清楚。
但是我们认为如果是从养老的角度来看这个风险,第一个,最要紧的风险是本金损失的风险,第二个是长期购买力下降的风险,是当你老了,真的要用钱的时候,你的资产是远远不能够跟得上当时的通货膨胀,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第三个就是要用钱的时候的流动性问题,你拿不到钱,这些问题,因为投资人跟资金委托方围绕这些问题,他们是有不同的考虑,实际上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之后,从我个人的感觉上来说,在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执行层已经知道,他们的风险观在资本市场有些地方是行不通的。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委托代理链非常,无论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委托代理链非常长,内部有很多的决策流程,怎么样能够把这个问题由底层向上面不断地去反映,同时又结合资本市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大家就能够树立起一个相对比较切合实际的风险。实际上养老金的管理应该是从风险端的分类开始,通过不同的风险偏好来跟它搭配相应的收益。
我个人感觉随着今年“资管新规”明年到期以后,中国资本市场的供求和两端都会出现巨大的分化,也就是说从需求端来说,很多持有以前银行理财的人必须做出选择,他是不是继续持有一种非常严格或者保守的风险偏好,还是说他必须放弃这种风险偏好,去获得中长期来说更加合意的回报,这是需求端的问题。
同时从供给端来说,中国未来的一段时间,随着注册制的推行深入,随着新规的落地,资产端的分化也会非常大。作为我们立志做长期养老金管理的投管人来说,我觉得我们回到根本,就是说拿什么样的资产才能够真正养老,如果从这个根本的角度来说,我的理解就是这样,你只有拿优质资产,拿能够战胜通胀的资产,能够拿穿越经济周期的资产,能够拿实际带来真实收益的资产,在一个尽可能广的范围内把它组合起来,寻找一个宏观驱动因素相对来讲比较弱的配置,这样的话能够平滑它的波动,某种程度上,如果可能的话,可投资范围从国内还要扩展到国际,因为上午讨论的诸多案例中间,一个隐含假设实际上是国际配置,在中国目前是一个国内配置,我们也看到,未来港股会逐渐进入到可投资范围。
最后一点,从长期来说,如果按照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将来的核心资产很大部分是来自于权益资产,至少在可见的未来。核心资产里面能够反映中国经济未来经济转型结构的那些东西,是真正养老金资金应该长期关注的,应该拿得住的资产。
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作为投管人先从自身角度尽可能地跟委托人沟通这样一些理念,让他们真正了解到什么样的风险观是真正对他负责、对他的长期养老负责。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