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ID:damaoplan)
“现在保险业发展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人民群众购买意愿还不够强,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赔付难’。”
于是有人说,看吧,连总理都说保险理赔难了!
What?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句话确实是总理说的。
| “现在保险业发展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人民群众购买意愿还不够强,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赔付难’。这本身与保险业的资产质量也有关系。要通过进一步拓展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不断提高保险业资产质量,逐步解决‘赔付难’等问题,吸引更多群众参保。”
出自于12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措施中的一段话。
但这段话还有“前言”。
这是总理在肯定了人身险利于服务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并指明“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和“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等方向后,才针对保险业“理赔难”顽疾提出意见和要求。
总理也是先肯定后期待,希望行业有更大担当,同时也要下力气正视问题解决难题。
断章取义要不得。
所以呢,下次不要听风就是雨,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了解一下。
这种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事儿很常见。


投保容易理赔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要说吐槽保险赔付的,其实很多了,这么多年就没断过。
比如保险只有两个不赔,这也不赔和那也不赔。
这让不少干保险的人很受伤。
百口莫辩,我们明明赔了那么多,还这么说我。
但行业播下的苦果只能靠行业自己慢慢消化。
保险业的蓬勃发展是肉眼可见的。
连续多少年了,都是两位数的增速,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少有行业能比得上。
另一方面,则是边高速发展边声誉污染。
卖保险的人,大进大出,铁打的保险业流水的代理人,这么多年干过保险的据说有5000万,但这个数据,可能还保守了,因为当年卖保险也要证儿,很多人是一边干一边考证,最后甚至连考证都没考不下来就干不下去走人了。
典型的卖保险三部曲,就是先把自己买保险买成客户,再把身边的人都“拖下水”,最后还是干不下去,只能离开。
当为了生计而卖保险时,职业道德操守可能就排后面了。
管他到底适不适合买保险,这份保险适不适合他,先哄进来拿了佣金再说。
所以,很多人买保险的时候,是被求着哄着买的,压根不知道保险还有“门槛”,而且“门槛”还挺高——身体不太好的不能买,职业风险等级高的不能买,得了病没有达到某种标准也不能赔,而且还有各种免责条款。
而保险跟彩票还不一样,不是立等刮奖,当场就知道自己中不中奖,这很多事儿,要过很多年才出,甚至大部分人一直都不出事儿。
所以,当若干年后,陆陆续续理赔的时候,恶果才显现。

出险后,拒赔一出,客户当然会心存不爽,怒骂一顿四邻皆知事儿还算小的,上个电视节目、网上搞一搞,臭名声就传播出去了。
当发生很多起“这个不赔、那个不赔”的事件后,保险业“理赔难”的印象就留下了。
这其中,细细分析,其实三方的责任都有:
● 对保险公司来说,按理说销售不光是卖出去,还要包括赔出去,方能有始有终。
但成本,实际上基本都花在了销售获客环节。
● 而理赔端,在保险公司属于花钱的主儿,地位并不高,KPI高悬,哪能随随便便就手头一松了。
进门不查出门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宽进严出的模式也为最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
销售人员的素质不高,理赔人员的素质也未必就高到哪里。
从一些曝光的视频我们也可以看出,有些公司的理赔人员在跟客户的沟通中冷若冰霜,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推诿,要么就是说不能赔,具体的解释也没有,甚至还有放话你去告吧。
这样的态度,也会让外界认为,保险公司店大欺客,毕竟大家更容易同情弱者,即便“弱者”的诉求可能是无理的。
即便对理赔人员来说,接触的骗赔案例很多,确实有坏人想方设法占保险公司便宜钻保险的空子,但也不能遇到客户理赔就推定对方有罪。
● 最后,买保险的就没有责任吗?
合同是自己签的,签之前都不要看看到底签的是啥吗?
全听对方怎么说,那么还要合同干啥?
不能出了事儿全把责任怪对方头上,怪保险公司苛刻,怪销售人员满嘴谎言。
在大环境无法短期改善的情况下如果买保险还不自己谨慎点儿,那么猫妹只能说,有些拒赔在买了保险那一天就是注定的。
毕竟保险行业承受的是理赔难的恶名,而个人承担的却是买了保险也无法理赔的实实在在的损失。

撰文| 想起
头图| Ritomm
排版| 长颈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猫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举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