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2万代理人离开,中国平安发生了什么?

2020-10-29 09:25:21 证券市场红周刊  王立峰

记者 | 王立峰

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平安(601318)的业绩还处于阵痛期。从2018年以来,中国平安的业绩表现整体处于下滑的通道,疫情以及正在推行的寿险业务改革加剧了阵痛。

中国平安于周二晚间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171亿元,同比增长不足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1%。与上半年数据相比,显示疫情过后,业绩有所改善,上半年营收同比负增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滑近30%。从单一的季度数据来看,第三季度中国平安仅实现营收2871亿元,相比2季度3018亿的营收环比下滑5%。

拆解来看,中国平安前三季度业绩有挑战。

从业务结构来看,寿险业务表现不尽如人意。根据此前中国平安发布的月度保费收入公告,今年前三季度平安人寿保费收入377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33亿元下降了3%。驱动前三季度营收增长的关键因素还是银行以及产险业务收入,后两者今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13%以及11%的增长(产险数据为原保费收入)。

中国平安对外表示,寿险业务不理想受到了疫情的冲击,“线下面对面拜访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公司长期保障型业务仍受到负面影响”。

数据反映平安寿险的业务依然未从疫情的冲击下完全走出来。另外一个数据可以佐证这个结论。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继续下探。今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率35.7%,去年同期为48.1%;这一数据也比年中的36.7%的数据进一步下滑。

图1 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率(%)

寿险业务展业不理想,再加上新业务价值率下降,中国平安前三季度的新业务价值仅实现42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88亿元下降27%。分季度来看,中国平安今年前三个季度新业务价值逐季度下降。

图2 新业务价值(亿元)

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率的下降以及新业务价值增长不利,对于这家保险公司中长期业绩表现带来下行压力。

从展业以及业务发展的动力来看,疫情因素的影响还在深化。由于展业渠道不畅,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今年以来近12万寿险代理人离开了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并未在财报中对于代理人数量的大幅下降做出直接解释,只是在财报中简单提及,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代理人渠道坚持有质量的人力发展策略”。不过,这一数据也可能意味着中国平安正在摒弃过往的人海战略,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国平安更愿意把代理人数量的下降归因于改革的阵痛。在回复《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中国平安表示,代理人离开是因达不到业绩考核标准自然脱落。尽管承受短期业绩阵痛,但平安寿险上半年围绕渠道、产品和线上化经营转型持续取得进展。前三季度,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坚持有质量的增长策略,通过运用科技赋能手段及大力发展优才计划,实现了代理人增员、培训、获客展业等经营管理的效率提升。

盈利方面。从第三季度来看,资本市场的波动对于其业绩也产生了较大的干扰。因公允价值波动,第三季度中国平安确认损失101亿元,这与二季度120亿元的盈利相比对比鲜明。

业绩疲软,导致机构持仓意愿不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基金持有中国平安的数量下降至2017年2季度以来最低水平,4.19亿股,占比仅为3.87%,券商持股仅为42万股。

另外,中国平安正在遭遇2012年接盘汇丰控股的卜蜂集团的减持。从前十大股东看,截至三季度末,卜蜂集团旗下的商发控股以及New Oriental Ventures Limited今年以来累计减持1.99亿股,约1.09%。不过,中国平安财报披露,到三季度末,卜蜂集团仍持有中国平安H股15.6亿股,持股比例约为8.53%。

最新交易日,中国平安的总市值约1.45万亿,在A股名列前茅,年初至今下跌3%,市值表现整体一般,远落后于其竞争对手新华保险以及中国人寿。尽管机构一致唱多,但是中国平安的股价还是相比2019年的高点有着9%的差距。

(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