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0发布

2020-09-28 09:48:37 和讯保险  保险保障基金公司

  2020年9月,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发布《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承上启下之年,我国金融风险由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行业风险总体收敛,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与此同时,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下,一些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一些新型风险浮出水面,行业防范风险的任务依旧艰巨。报告分别从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公司治理风险、新兴风险等七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方面,对2019年乃至当前保险行业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剖析。

  自2015年开始,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连续六年编写并发布保险行业年度风险评估报告。行业风险评估报告通过细致梳理行业现状和风险问题,为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和相关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信息,并希望以此促进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报告框架与特点

  本次编撰的行业风险评估报告分为经济金融环境、行业运行情况、行业风险评估和专家观测视角四篇。在回顾2019年度保险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对行业运行形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着重对当前行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展开剖析。

  本次行业风险评估报告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增强报告专业性。依托行业专家,充分深入调查研究,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监测行业风险变化。二是系统监测行业风险演变。报告以偿二代下的风险分类为依据,全局性、系统性分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主要风险点。三是追踪行业发展前沿。在持续关注传统风险问题的基础上,重视新兴风险暴露问题。

  二、报告观点

  (一)运行情况

  2019年,保险行业坚持回归本源,业务规模增速回升,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7%;保险资产规模平稳增长,资产配置结构基本稳定,年末总资产20.5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18%;净资产2.4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09%;行业偿付能力总体充足,2019年末,纳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评估范围的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为247.7%。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约6,470.04万亿元,赔款和给付支出12,894亿元,同比增长4.85%;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持续加强。2019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2.1,显示保险消费者信心持续保持乐观态度。

  表1 2019年保险行业运行情况概览

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0发布

  (二)风险评估

  当前阶段,我国金融风险由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缓释,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行业风险总体收敛,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但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抬头、部分国家间经贸摩擦日益深化等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增长同步放缓明显。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提速、医疗水平进步、人口老龄化加快、家庭结构转变等多重因素共同带来行业风险成因和风险特征变化,进而重构保险主流业态和市场竞争格局。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外部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升级,一些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一些新兴风险浮出水面,行业防范风险的任务依旧艰巨。

  本次报告力求把握行业风险演变的新形势,系统分析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主要风险点,持续关注传统风险问题,重视新兴风险暴露,将过去一年乃至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归纳为七个方面:

  1.保险风险方面,多险种承保风险加大。一是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走高。2019年,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2,351亿元,同比增长34.78%,主要由于医疗险和重疾险赔付大幅增长。二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长寿风险不断积聚。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加大长期重疾险和医疗险赔付风险,并增加年金产品负债成本,若在产品设计时未能充分预估,将导致责任准备金计提不足风险。三是意外伤害险手续费持续处于高位。市场竞争激烈、多数保险公司议价能力有限、借款人意外险手续费变相为借款利息等、信息不对称、财务数据失真等原因导意外险手续费持续处于高位。四是养殖保险赔付率攀高。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2019年生猪养殖保险赔款支出144亿元,简单赔付率127%,赔付率出现阶段性同比大幅攀升。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具有延续性,预计2020年养殖险赔付情况仍不乐观。

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0发布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图1 近5年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情况

  2.市场风险方面,利率风险和权益波动风险隐现。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长期来看市场利率中枢大概率震荡下行。同时,“资产荒”现象仍在延续,保险资金中长期配置压力有所加大,再投资风险有所增加。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增大。部分公司对利差损风险认识不够充分,需关注这些公司万能险产品带来的“软性”利差损,防范调节机制失灵。

  2019年,股票市场回升,多数公司主动加大了股票的配置比例。保险行业投资股票财务收益率和综合收益率均同比大幅上升,但仍有近两成公司投资股票亏损。配置股票比例较高且收益率较低的公司面临较大的权益价格波动风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国相继爆发,全球资本市场强力震荡,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的波动与减值压力增加。

  3.信用风险方面,信用违约风险继续扩大。在经济转型、去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信用环境严峻。2019年,债券违约继续维持高位,违约存在主体分层明显、违约原因多样化的特点。2020年,信用债偿债压力较大。在信用风险逐步释放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叠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攀升,保险公司持仓债券及非标产品的信用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随着行业内投资非标资产的比例不断提升,部分非标产品也隐含了信用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

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0发布

  数据来源:2019年四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摘要。

  图2 2019年末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较年初增幅情况

  近年来保证保险高速发展,其业务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当前信用违约事件增多,保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显著增长,赔付事件明显增加。其原因一是受到经济下行影响,个人还款能力下降,影响个人消费类信用保证保险;二是随着网贷监管政策收紧,加快了风险暴露,并将风险传导至保证保险。

  4.操作风险方面,规范经营有待加强。2019年,全国保险监管系统累计公布947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全年共计罚款14,117.38万元,同比下降41.44%。在严监管之下,行业整体合规意识有所提升,但一些行业顽疾短时间内仍无法有效杜绝。一是车险业务违规频发,监管部门针对车险市场乱象强势出手,全年共对29个地区、141个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采取了停止商业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措施,涉及33家主体;对87个财产险机构车险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罚款1,735万元,处理责任人126人次。二是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存在不足,在产品设计、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材料等方面存在问题,监管部门针对产品专项核查清理、产品备案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先后进行3次通报,共有54家公司被点名。三是健康险投诉及纠纷高发,主要由于产品条款中的保险责任描述、除外责任描述和释义的界定不清,保险公司对健康告知提示不足、询问内容设计欠合理,销售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与消费者理解和实际情况有明显区别,互联网渠道购买流程过于简单等问题。

  5.战略风险方面,险企战略转型面临多重挑战。部分财产险公司业务模式单一,高度依赖车险业务,且面临车险市场深化改革、费改后经营模式转变、合规风险加剧等局面,同时面临外部信用风险加大、非车险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不足,转型发展战略不清晰等问题。人身险公司经营管理和人才队伍尚未经受过复杂经济周期的全面考验,风险管理实践尚不成熟。少数公司依赖过去的粗放发展路径,缺乏改革勇气;部分公司缺乏创新勇气,不愿走出舒适区;部分公司虽积极转型,但在外部竞争和内部经营的双重压力下,战略选择在公司治理、产品战略、渠道建设、竞争力等方面面临多重挑战。

  6.治理风险方面,股权管理等方面仍存诸多问题。一方面,股东对保险行业经营规律不认同是导致公司治理风险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有些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股东越位、非正常关联交易问题较突出,公司资源频繁被关联方占用;有些外资公司存在中外资股东持股比例各50%的股权结构,控制权相当;少数公司股东关系复杂,隐藏股东关联关系,仍存股权代持、隐性股东等问题。另一方面,股权变更频繁、股权质押比例较高、高管人员变更频繁等情形不利于公司长期战略的持续性和有效性。2019年,共30家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发布股东变更公告,部分公司的股权变动凸显出业绩承压、经营困难等问题,个别公司股权流转不定。

  7.新兴风险方面,外部变革带来挑战。一是科技变革给保险业带来多重挑战。保险科技加速保险业务数字化转型,但部分保险公司对于转型所需的顶层设计或总体规划认识不足,缺乏整体布局和统筹规划,对公司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管控带来巨大挑战。科技运用带来的数据隐私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衍生风险亦不容忽视。二是会计准则变革对行业提出更高要求。IFRS9和IFRS17将给保险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带来重大变化,新准则的复杂性和实施难度,对保险公司财务、精算、IT、战略规划、业务发展、投资策略、营运管理、风险管理等公司经营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三)专家观测视角

  由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为报告撰写的六篇外部专家风险观测专题文章,集中反映了对融资性个人保证保险的风险管理、中国车险市场转型升级、寿险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小公司发展健康保险、低利率下寿险公司经营、保险科技赋能风险管理等问题及对策的思考和研究。

  财产险业务方面,对于融资类个人保证保险,专家认为,该业务实质上是为银行或贷款机构的个人贷款提供信用风险的增信服务,为个人信用风险提供兜底保障,专家还对该业务风控模型和监控体系进行了简述,建议输出逐保单的预期赔付率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一套指标体系;对于车险转型方面,专家认为保险公司除了提升自身的承保和理赔服务水平之外,还需对不同场景的客户触达场景进行差异性分析,实现与汽车生态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发客户长期发展模式,进一步降低车险整体经营成本。

  寿险业务方面,专家认为,寿险业务的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基础实力显著增强、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创新动力层层传导、竞争活力不断迸发以及风险抵抗力稳步提高等五个方面。目前我国寿险行业实现了“量”的高速增长,同时面临着“质”的多方面不足:产品风险保障程度不足且严重同质化,竞争焦点集中在短期营销费用投入等低效率阶段,代理人队伍大进大出现象突出且专业化能力素质不高,科技建设创新成果碎片化且多集中在营销领域,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逐渐落后于现阶段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只有转变经营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改革、探索创新发展动力,才能保障行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健康险业务方面,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健康险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医改向纵深不断推进,国家关于健康险的定位也发生深刻变化。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健康险打开了创新发展的空间,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重大疾病定义、经验发生率表的修订将激发新一轮健康险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健康险市场存在着中小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的专业能力不足、大公司对中小公司形成全方位挤压以及互联网保险忽视风险防控等问题。因此,专家提出,中小公司发展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战略把握上应关注建设专业团队、整合服务平台,搭建健康“生态圈”;承保“带病”人群,力争税收优惠;提升线上风控能力,持续优化客户体验。

  资产负债匹配方面,专家认为,利率下行使得寿险公司的净利润与偿付能力充足率承压,再投资风险加大,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增大,利差损扩大。风险贴现率和长期投资收益率均面临下调压力,而二者对内含价值影响一正一负可相互抵消,预计利率下行短期对内含价值影响有限,长期或有负面影响。可参考日本、美国等其他国家在利率下行周期采取的管控措施,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监管加强预定利率管制;二是寿险公司负债端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负债成本;三是投资端拉长资产久期,适度提升权益资产占比,重视另类投资机会,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此外,依托科技赋能风险管理方面,专家认为,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保险科技给予保险企业风险管理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算力的提升推动风险管理进一步延伸到以资产负债表和偿付能力报表为核心的资本-财务管理中。其强化了量化分析能力,依托中台实现前瞻性的管理。风险管理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具体的业务场景实现结合,形成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科技赋能是对保险企业整体运营能力的重大调整,涉及到多个层面。保险企业要从客观条件出发,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布局,扎实推进智能化风险管理步伐。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