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好,我是小司。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保额该如何设计,今天继续下一个话题,保障期间要怎么选。
点击这里,get多少保额才是合适的
寿险的定期or终身,说过了。
点击这里,get寿险定期和终身该怎么选
因为定期寿险仍然是有概率的,终身寿险就完全不一样了,以目前医学发展没人能长生不死,所以终身寿险是个肯定会赔付的产品,这导致产品性质一下就变了。

需求上最适合购买终身寿险的人群,是那些需要对自己遗产做规划的人。
但重疾险不同,不管是定期,还是终身版本,重疾险都是个有概率的产品,也不是肯定赔付。
所以重疾险的定期和终身版本,本质相差不大。
按照常理来说,年龄越高,发生重疾的概率也就越高,前阵子各家保险公司提供的理赔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且现在条件好了,医学技术也在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也还在增长,有数据说中国人,男性平均寿命是73岁,女性平均是79岁。
很明显,终身重疾险会让人更有安全感。
但这就尴尬了。
买终身,保费贵。
买定期,万一保险到期了,却得大病了,这寸劲儿能让人心态爆炸。
,
02
有人会认为重疾险的定期和终身,是一个预算问题。有钱就终身,没钱就定期,这么说当然没问题。
但某种程度上,这是句正确的废话。
也有人认为,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定期重疾险就足够。因为要是保终身那么长时间,现在定下的几十万保额,以后还能管多大用是不确定的。
这么想也没错,我父母几十年前买的保险,保额普遍不高。
10万、20万的保额,在那个年代是笔巨款,但和现在治疗费用相比,全都是泡沫。

但这事没必要细算。
虽然保额的确会逐年贬值,但你每年交的保费也在贬值。而且保险配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真要觉得以后保额不够了,再买就是了。
买保险又不是一次购买,终身无忧。
我个人看来,比较理想且合理的配置方式,
是『终身+定期』的方式。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什么都要。
具体来说,这种方式是,以一份三四十万的终身重疾险打底,然后购买保障期间为收入期的定期重疾险,来增加保额。
这么做,既能满足在收入期,也就是退休前拥有充足的保额,在退休之后,也有一份保障。
具体投保时,注意两个方面。
1、终身重疾险的保额可以先有。
2、再根据自身收入变化,加定期重疾险的保额。

你们要是还有印象,我说过重疾险的保额有两个要考虑的地方,一个是治疗费用,一个是收入补充。
60岁、70岁之后,主要起治疗费用就好,所以终身重疾险的保额,可以比收入期内的保额低些。
有了终身重疾险打底,定期重疾险的保额就可以水涨船高。
终身+定期的方式,和只买单个定期重疾险的方式相比,在同样的保额下,保费支出相差不大。
但却多了对70岁以后的保障,这是定期重疾险做不到的。
而等你收入条件好起来之后,可以继续买定期。
但你要是反过来,先买了定期,未来条件好了要补终身,那因为你年纪大了,多出来的保费会让你怀疑人生的。
先终身,后定期,
这是一种“把钱都花在刀刃上”的投保方式。
,
03
终身+定期,这种方式,其实是为了对自己的退休生活进行额外关怀。
有了终身重疾险的打底,这样即便投保人在75岁、85岁得了重疾,也可以得到三四十万的保险金给付。
但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完成。
比如,投资+定期。
事实上,甭管是投资还是什么,只要你可以在75岁、85岁攒下三四十万,甚至更多,你就没必要采用终身+定期的方式。
毕竟,钱才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

拿康惠保旗舰版来说。
30岁男,保额50万,缴费30年,不含特定疾病保额的情况下,保到70岁的是3315元/年,保终身的是5273元/年。
要是只买定期,把买终身每年多花的1958,拿来做理财,只要在70岁时候攒下50万,这其实就等同于买了个终身。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收益率呢。
我给大家算了一遍,收益率=8%。
这下问题简单了,假设你现在30岁,你要是认为自己有这样的投资水平,理财40年,每年的年化收益率都至少有8%,那就别买,定期重疾险就适合你。
要是没有,那就按照我说的方式来。
你要是问我的个人建议。

想在几十年内达到一个这么稳定的收益,本身就是极大的难度。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资金的沉没成本,还没有考虑在账面上。
千万不要拿一两年的业绩来高估自己。
这么说吧,每年我们都听过一些横空出世的民间股神,暴富起来跟闹着玩一样,但后来呢,他们不还是消失在茫茫人海了。
巴菲特只有一个。

这个数字不是绝对,你要是认为自己75岁才得病,那每年只需要达到7%的年化收益率,就可以在75的时候有50万。
理论上来说,得病的时间越晚,你需要达到的收益率越低。
可谁知道什么时候得病呢?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建议。
但不管怎么说,保险它就是个工具。
如何使用它来最大程度兜底自己的生活,是个技术活。加小助理微信xiaosidaimi10,让他为你量身规划一套方案。
保险是需要搭配的。
没有哪一个产品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买保险,是要让有限的预算,发挥最大的作用。
大多数代理人说,有钱你就买。
这话有时候就是一句废话。因为事实上,大多数人咬咬牙,那些保障责任多的高配方案还是买得起的。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值不值,那就另说了。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司淘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举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