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融人寿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上半年合计亏损2.11亿元,这与该公司近年来盈利持续改善的趋势有所背离。细看各季度表现,中融人寿利润呈现盈亏交替局面,盈利模式或仍欠稳。保费方面,中融人寿上半年原保费收入同比缩减超两成。
业绩问题的背后,是中融人寿尚处于转型初期的步调之中。近几年,中融人寿着手推进公司战略转型,定下IPO目标。但其科技转型落地项目并不多见,依赖银邮代理渠道,业务重回“分红+万能”的原有模式。与此同时,作为公司战略执行者的总经理一职已空缺两年,目前暂由常务副总经理孟岩主持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中融人寿在售的万能险以5年期及以上产品为主,这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不过,在年内多家寿险公司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情形下,中融人寿并未进行调整。对此,业内认为这样做可能是出于获取保费、维持流动性的考虑,如果结算利率长期维持较高水平且投资能力不足,将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盈利模式欠稳,上半年亏损2.11亿
近日,中融人寿在中保协官网披露2020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蓝鲸保险统计发现,中融人寿上半年合计亏损2.11亿元。
针对亏损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扭亏举措,蓝鲸保险向中融人寿致电,但中融人寿并未回应。
事实上,近几年,中融人寿盈利能力已有所改善,在连亏两年后,2018年、2019年该公司分别实现0.13亿元、1.05亿元的盈利。
不过,蓝鲸保险梳理发现,中融人寿2018年以来的季度利润波动幅度颇大。2018年初至2019年末的8个季度中,中融人寿净利润处于“亏损—盈利—亏损”的循环处境,季度亏损最大值为3.16亿元,盈利最大值为4.31亿元。
与此同时,上半年,中融人寿实现保费收入48.5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63.54亿元的保费,缩减23.6%。
而近几年,中融人寿年度保费变化也较大。此前,中融人寿因投资“冒进”导致偿付能力亮起红灯,收到监管函,被要求停止经营新业务、暂停新设分支机构。受此影响,2016年中融人寿保费由往年的几十亿元骤降至24.8万元。
直至同年11月,中融人寿一笔8亿增资落地,监管解禁,中融人寿业务重启后有所好转。2017年至2019年,中融人寿分别揽收35.3亿元、50.78亿元、80.59亿元的保费。
此外,伴随着保费下滑,中融人寿净资产由2019年4季度末的28.86亿元缩减至2020年2季度的28.01亿元。
转型知易行难,“帅位”空悬超2年
盈利欠稳的背后,是中融人寿尚处于转型调整初期的现状。
2018年,中融人寿确定“十六字经营战略”,即“规模增长、价值提升、效益引领、创新驱动”,制定力争三年后启动IPO的目标。强调将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资产负债管理为核心,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并全面展开各项业务。
2018年初,中融人寿下线原有全部产品,重新开发并上线新产品,着手推进科技转型工作。具体动作如,联合京东数科共同推出了一款互联网保险产品——中融京融一号终身年金。
前脚落地互联网产品,后脚中融人寿便于2019年表态,将设立金融科技平台,确保三年内实现全面经营转型,推动公司由传统保险公司发展为科技保险公司。渠道建设上,中融人寿于2019年11月上线官微产品销售功能,但整体来看,相关项目落地并不多见。
“长期以来,渠道单一、资本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中小险企的发展。自第三届董事会成立以来,公司一直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尝试走出一条适合中小险企发展路径”,此前,中融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渠道多样化发展早已成为中融人寿的渠道转型方向。2018年,中融人寿称将积极探索个险、经代及互联网等渠道,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类业务,稳中求进;2019年,中融人寿又表示,将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做大做强做优银保渠道的同时,大力推动互联网第三方渠道和自营渠道的建设。
但2019年,中融人寿原保费的前五大险种以及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前三大产品保费收入均来源于银邮代理渠道,其中,前五大险种占总保费超九成。显然,中融人寿网销等其它渠道还较弱,渠道建设的实际情况与设想的方向有所偏移。
对于中融人寿而言,转型不易的同时,还陷入难觅良将的尴尬。此前,有多年寿险管理经验的孙建军空降到中融人寿,但任期不足1年便离职。若以常务副总经理孟岩主持工作以来看,即2018年2月至今,“帅位”空缺已超2年。
发力中长期万能险,业内:利率下行下要做好资产负债匹配
不同渠道影响不同的业务结构,依赖银保渠道,从2018年开始,中融人寿再次回到“分红+万能”的固有模式。而在2017年,中融人寿原保费均来自传统寿险。
数据显示,2017年,中融人寿分红险保费收入为0元,2018年增加47.68亿元,2019年增加27.04亿元至74.72亿元。这在业内看来,由传统寿险向分红险转变,是险企缓解经营压力的表现。
2017年,中融人寿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约16亿元,2018年、2019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的前三大险种收入分别为20.79亿元、76.71亿元,万能险抬头趋势明显。
与之密切相关的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也明显增加,2019年中融人寿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余额升至127.24亿元,较年初增加52.65亿元。而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余额被列记在负债端,这也就意味着2019年中融人寿负债提升了50多亿,退保、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大。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官网细看,与此前监管叫停的存续期不足1年的中短期产品有所不同,中融人寿这在售的万能险主要为5年期及以上的产品。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与蓝鲸保险交流时指出,“万能险本身不是问题产品,国外万能险通常是期限较长的终身寿险,但在国内异化成期限短、资金成本高的高现金价值的短期理财产品。它的问题一是寿险的核心价值难以得到彰显;二是因负债成本比较高,如果投资表现不好的话,存在利差损风险”。由此来看,万能险由短期向长期化演变,是回归行业经营正轨的本该发展的方向。
不过,年内,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下调了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情况下,中融人寿25款万能险产品悉数未做下调操作,年化结算利率多数保持在4.33%-5.3%的水平。
业内人士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险企投资收益承压下,近期市场中有很多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下调,这反映的是市场投资的正常状况。但像中融人寿这类不调整的公司,可能是为了获取保费,维持流动性的权宜之计。如果长期维持较高水平,只是为了谋求保费、抬高负债成本,那么其投资收益面临较大挑战,存在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如果其投资能力较强,负债成本高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但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这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建议保险公司做好资产和负债的匹配”。
“对于中融人寿这类中小型主体而言,发展确实挺艰难,因为过去依靠银保渠道快速拉升保费主要是中短期产品,一些存量风险需要释放。在行业转型的当下,转型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矛盾都会出来,比如现金流压力、规模保费下滑等问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这类公司,需要给予其转型一些时间和空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