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开辟绿色通道、拓宽服务范围 ,险资大步“向实”迎政策支持

2020-05-28 09:26:45 和讯名家  刘宇阳

    16.6万亿元是保险业“浇灌”实体经济之花的最新成绩单。为发挥保险资金来源稳定、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等优势,让实体经济获得更多源头活水,5月27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对符合国家导向的投资项目,从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还将建立保险资管产品注册服务绿色通道、改革投资管理能力备案机制、拓宽服务实体企业范围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助力实体经济利国利民,但险资在具体投向和标的选择方面仍需谨慎对待,防范信用风险并尽量避免“踩雷”情况的发生。

01

险资洒下“及时雨” ?“输血造血”16.6万亿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线资金,一直以来,险资都在发力深入对接实体经济。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背景下,险资更展现出其“及时雨”的特点。

5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行业通过投资债券、股票、债权、股权等方式累计为实体经济融资了16.6万亿元。该笔资金不仅成功“输血”实体经济,更重要的是通过资金的盘活效应,为实体经济“造血”功能提供了基础条件。

16.6万亿元的数字仅是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参与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代表。近几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支持棚户区改造以及绿色金融投资等中,都有保险资金的身影。

如1月16日,京沪高铁挂牌上市。而其上市背后,平安资管、太保资产为代表的保险资金联合体占股9.98%。这是险资首次以股权投资计划方式投资具有国家重大战略价值的基础设施项目。

同时,太保资产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该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在湖北地区新增产品3项,投资金额逾12亿元,为湖北地区复工防疫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支持。

另外,国寿资产也在近年来通过股权、债权、股债结合等形式为符合国家战略的实体行业、实体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具体投资的项目包括海上风电、青海黄河水电、污水治理、雄安白洋淀生态环保基金等。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与其他资金相比,险资的特点就是期限较长,在当前中国的金融市场中,长钱相对较少,而保险资金,特别是占据主体的寿险资金就属于长钱,可以配置长期的资产,也能使其穿越一些经济周期性的变化。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也指出,以寿险业务为主的保险公司往往具备大量的资金储备,而且寿险业务因其投资周期较长,也可以进行相对长期的资产配置。另外,保险行业以“保障”为首要工作,投资方面相对偏保守,并注重稳定收益,对于需要融资的企业而言,融资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02

为实体项目亮“绿灯” ? 引导对企业长期融资支持

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路上,监管部门不停歇。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银保监会指出,将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保险资金发挥期限长和来源稳定等优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强化对企业复工复产的长期融资支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鼓励保险机构通过股权、债权、股债结合等方式,为重大工程项目和企业提供长期融资支持。建立保险资管产品注册服务绿色通道,对投资于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产品,提高注册发行效率,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值得一提的是,5月27日,银保监会还就险资可投资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发行人条件进行放宽。包括取消发行人“总资产不低于1万亿元,净资产不低于500亿元”的要求。同时,将发行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9%,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的要求调整为“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规定”。另外,还取消了发行人外部信用等级AAA级的要求。

在国寿资产总裁王军辉看来,此举一方面有利于助力银行补充资本、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还将丰富保险公司自身投资资产风险谱系、优化资产久期结构、提升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复工复产的长期融资支持的同时,银保监会还将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对符合国家导向的投资项目,从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给予政策支持。改革投资管理能力备案机制,强化资金运用信息披露,赋予机构更多投资选择权。取消保险资管产品发行许可,推进资产支持计划注册制改革,增加产品供给,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沪上某险企投资总监坦言,“改革投资管理能力备案机制,强化资金运用信息披露,赋予机构更多投资选择权”,为监管近年来首次提出,通过强化信披的方式,未来有望实现大幅度放宽对投资能力的限制,从而使更多的险资可以直接从事债权和股权类投资,甚至是从事部分衍生品交易。不仅提高了效率,又可以免除监管机构的审批责任,各得其所。

同时,银保监会强调,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力度。修订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组合类产品等产品政策,完善产品信用增级要求,拓宽服务实体企业的范围。完善保险资金支农支小融资试点新模式,探索保险资金深度参与服务普惠金融新路径。此外,还要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健康、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健康、医疗和养老等上下游产业服务力度,满足社会多元化养老需求

03

谨慎平衡风险收益 严防投资“踩雷”

在业内人士看来,助力实体经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险资在具体投向和标的选择方面仍需谨慎对待,尽量避免“踩雷”情况的发生,导致利润受损,甚至高风险事件的发生。

朱俊生表示,对于险资而言,既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又要保证自身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其中,在收益性方面,险资也是有成本的,特别是由于竞争比较激烈,保险产品的负债端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也需要一定投资收益的保证,才能弥补负债端的成本,做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

“但在当前整体经济下行,违约率提高之时,险资的部分投资也面临着比较大的信用风险。而险资通过债权的方式直接投资实体经济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保险公司更要加强风险管理,特别是当下阶段信用风险的管理。”朱俊生如是说道。

陈嘉宁也指出,虽然在具备规模大、时间长以及企业融资成本低等多项优势的基础上,险资投资的可选范围往往较大,但对于资金安全性更加注重的保险公司而言,自身也应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毕竟在收益率越高的背后,潜在的风险也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保险公司在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发展和盈利情况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车险业务增长乏力的同时,信用保证保险正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部分保险公司通过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到自身,既保障了出借人资金的安全,也助力部分小微企业能更快更好发展。

然而,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赔偿责任就由保险公司承担,在全球疫情蔓延,信用风险更加突出的当下,保险公司“踩雷”的几率随之加大,不仅有中小型险企“折戟”受罚,更有上市险企自曝承保亏损加剧,单项业务年度亏损近29亿元。

为了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指出,保险公司在经营保证保险业务时,应关注各行业和单个个体的信用风险,也包括相关性和集中度风险。同时,需要提升自身对所承保标的信用风险的判断能力,要穿透到底层;谨慎选择合作方,了解产业链;关注经济金融周期因素,适当保守。另外,服务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时也要关注风险,与其他优质机构合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险秘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