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慧保天下
告别了保险业高歌猛进的时代,宏观经济下行、监管管控强化、消费者觉醒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保险业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变革。
尽管行业巨大的惯性仍将长期持续,但在看似不变中,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正在缓慢发生,身处其中,人们最真切的感受之一就是过去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应付眼下的市场,创新变革势在必行,“转型”再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企业生死之考验。
为全面揭示2019年市场风云变幻,“慧保天下”特制作此报告,尝试从负债端、资产端以及影响保险市场走势的政策因素、资本因素、科技因素等较为全面的揭示2019年上半年的市场走势。(财产险部分请点击《2019保险业半年度报告(财险篇):车险占比降至59%,53家机构新车业务被暂停》)
整体来看,2019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中高速增长,较2018年大幅改善,但往昔“高速”不再。2019年前6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1%,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23.71个百分点,规模保费增速较高达到18.13%。
投资回暖。受益于一季度股市回暖,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在2019年得到显著改善,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达到9%以上。
净利润大幅改善。受益于上述两个因素,以及减税政策的实施等,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在2019年上半年得到显著改善,从上市险企业绩预增报告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国寿、太保、新华等净利润同比增速都达到80%以上。
与此同时,曾经大中小公司策略分化明显的人身险行业也开始达成一些共识,即谋求价值转型。当下的投资环境致使险企难以单纯依靠利差大干快上,追求价值型业务成为大多数险企共同的选择之一。而在这其中,无论是财产险还是人身险公司都将健康险作为了重要着力点。
01
负债端&资产端
1、原保险保费同比增长15.21%,较去年同期增加23.71个百分点
在经历了2018年的萎靡之后,2019年人身险业全面回暖。前6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1%,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23.71个百分点。
从每个月的累计保费增速来看,整体增速是在不断下降的,但从单月保费数据来看,其同比增速其实是不断上扬的。2019年6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12.99%,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3.58个百分点。
就规模保费而言,人身险公司增长更快,前6月合计达成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8.13%,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20.4个百分点。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5801亿元,占比23.36%,同比增长31.45%,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4.74个百分;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202亿元,同比下降23.76%,增速较去年同期减少84.64个百分点。
图:近三年各月本年累计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图
图:近三年各月单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图
2、险企之间增速差异巨大,“老七家”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同险企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差异巨大。从一些行业交流数据来看,不少公司仍在持续负增长,包括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等等。但也有一些公司其增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君康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弘康人寿、交银康联人寿等等,其同比增速都超过了50%。
整体来看,大型险企由于保费基数较大、内部转型等原因,原保险保费增速基本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前6月,“老七家”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国寿股份4.99%、太保寿险6.46%、平安人寿8.88%、人寿9.02%、泰康人寿11.51%、太平人寿11.34%、人保寿险1.35%。
七家公司集中度为60.09%,较去年同期的集中度减少4.53个百分点。
3、 价值型业务受到普遍重视,5至10年期保单增速最快,健康险持续爆发
行业转型深入,人身险公司愈发重视价值型业务发展,这不仅仅是出于银保监会“回归保险本源”的要求,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在当前的投资收益环境下,理财型保险产品相较银行理财等产品在收益率上已经没有明显优势,所谓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对于很多公司而言,已经难以为继。
从一些数据可以看到,人身险公司的业务结构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前6月,人身险公司人身险业务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5.47%,在人身险公司业务中占比45.49%。其中,新单期交业务同比增长10.51%,占到了新单业务的46.05%。
从新单期交保费的交费期间来看,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5至10年期保单增速最快。3年期以下、3至5年期保单保费收入占比有所下降,5至10年期占比上升1.65个百分点,10年期及以上占比与去年基本持平。
另外一个显示人身险公司价值转型的证据是,健康险持续快速增长。前6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3438亿元,同比增长近31%,远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在全部原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也达到了18%。某大型人身险公司人士坦言,其公司80%以上业务均为健康险业务。
图 2019年1-6月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单月保费(单位:亿元)
4、外资险企市场份额上升,北京上海更是超过20%
随着价值型业务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外资人身险公司的市场份额正在提升,外资人身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增速远高于中资人身险公司。
前6月,中资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228.67亿元,同比增长12.88%,而同期外资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02.09亿元,同比增长48.09%。在行业回归本源,追逐价值的过程中,显然更有利于外资人身险公司。
受增速影响,6月末,中资人身险公司市场份额91.49%,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89个百分点;外资人身险公司市场份额8.51%,相较去年同期上升1.89个百分点。
在一年城市,外资人身险公司的存在感更强,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外资保险公司相对集中的区域保险市场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23%、21.76%、9.62%、9.89%,明显高于其在全国的平均水平。
随着国内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外资人身险公司乃至外资财产险公司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其市场份额势必进一步上升。
5、渠道分化:银保触底反弹,个险增长乏力,专业中介持续爆发
人身险公司不同渠道的业绩表现持续分化。2018年保费占比不断下滑的银邮代理渠道,在2019年的占比有所上升。前6月,银邮代理渠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131.37亿元,增长22.52%,在人身险公司业务中的占比为32.56%,同比上升1.94个百分点。
之前,业务占比不断提升的个人代理渠道,业务占比反而在触顶之后不断下滑,前6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71.51亿元,增长10.39%,占比57.20%,减少2.49个百分点。
在所有渠道中,保险专业中介渠道取得了最高的增速,其中,保险经纪渠道取得保费收入178.49亿元,同比增长38.87%,占比0.95%;专业代理渠道取得原保险保费收入163.16亿元,同比增长40.99%,0.87%。
2019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各渠道业务情况表 单位:亿元
6、人海战术告急,提升人均产能成险企发力重点
2015年8月,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之后,由于代理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保险代理人快速出现一波扩容潮,2015年初,代理人数量只有325万人,到2015年底已经增长至471万人,一年内净增近150万代理人,到2017年,更是达到806.94万人。
个人代理渠道保费贡献度下降,最直接的因素在于增员没有到位,个人代理人数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这从一季度上市寿险公司的季度报告中就可以看到,2018年底,平安人寿代理人数量为141.74万人,到2019年一季度末,仅剩131.10人,数量减少超过10万人。
预计未来2-3年各个公司都会面临人力发展的瓶颈问题。原有的通过人海战术快速扩张业务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人身险公司纷纷将重点转向提升人均产能。
图 2009-2017年代理人数量发展趋势
7、投资收益上涨,利润总额快速增长,国寿、太保、新华净利润增速均超80%
受益于一季度的股市行情,2019年上半年保险业总投资收益出现了6%以上的同比增长,其中,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总额上涨幅度更是超过9%。
良好的投资收益助力险资利润大幅改善。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全行业利润总额超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而人身险公司实现利润总额超1500亿元,同比增速更是接近38%。
上市险企已经迫不及待发布了利润预增公告。按照中国人寿的公告,其2019年中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15%到135%,归母净利润达到353.09—385.94亿元;中国太保预计2019年中期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2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96%左右;新华保险中期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预计增加46.39亿元左右,同比增加80%左右。
02
市场环境
1、减税政策实施有望给人身险公司带来数百亿净利润增量
2019年5月28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官网同时发布《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宣告将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比例一举提高至18%,且明确“超过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保险企业2018年度汇算清缴按照本公告规定执行”。
该项减税政策的落地,对于人身险公司而言也是一大利好。以2018年为例,粗略估算,这将为行业带来约469亿元的利润增量,具体到人身险公司,同样以2018年为例,国内人身险公司净利润有望增加381亿元左右。
2、全渠道监管来临,中介部多次发文,管控全面强化
银保监系统三定收官,各部门职能愈发明确,各类监管条线也有了新的目标。仅就中介监管部而言,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就已经先后下发四项文件(含征求意见稿,如下表),更多的规章制度还在拟定过程中。这些政策无疑都将对中介渠道产生重要影响。
从发布的各种政策以及银保监会中介部主任姜波的几次公开讲话来看,新的监管格局之下,“功能监管”“全渠道监管”已经成为中介部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监管部门对于中介市场的监管正在全面强化,中介市场主体必须面临新的现实。(详情请点击《1200万保险中介人怎么管?》)
3、与财产险、中介机构相比,人身险公司被罚额度最低
“慧保天下”梳理了2019年上半年银保监系统公开发布的罚单,统计显示,上半年银保监系统共针对保险行业开出389罚单,处罚金额总计6542.56万元。
其中,银保监会共开具8张罚单,罚金累计150万元。36个地方银保监局(含监管分局)累计开出381张罚单,累计罚款金额达到6392.56万元。
从处罚对象来看,各地银保监局(含银保监分局)针对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以及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的处罚情况也各不相同。但整体来看,上半年针对人身险公司的罚款是最少的,罚单只有67张,罚款累计1101.6万元,而财产险公司是133张罚单,3063.4万元罚款,中介机构是187张罚单,2341.56万元罚款。
尽管如此,“监管下沉”所带来的合规成本提高仍不容小觑。
4、强调服务、科技、生态建设,侧重人身风险保障的科技平台更受青睐
保费增长放缓的之下,从2018年开始,人身险行业普遍弥漫一种焦虑情绪,每家险企都迫切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一些共识也开始慢慢形成,除上文提到的谋求价值转型之外,还包括:
更强调服务属性。增速放缓倒逼行业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寻找出路,在保险业原本的金融属性之外,开始更强调服务属性,与之相关联的概念是产业链的拓展以及生态体系建设。
更重视科技发展。激烈竞争之下,效率高者胜,再加之对于客户体验的重视,行业更加重视科技发展,一些保险科技平台也仍旧受到资本方的青睐。
“慧保天下”梳理了2019年上半年有公开报道的保险科技平台融资情况,发现大多都是侧重人身风险保障的科技平台。
转型在继续,焦虑也在继续,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显著改善的人身险行业仍在摸索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