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又一流量平台入局 同花顺开卖保险

2019-06-21 10:09:13 和讯名家  李皓洁
  作为投资者炒股必备的证券交易分析软件,如今开始销售起保险产品。6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同花顺(300033)APP主页面搜索框下部已设置了明显的保险入口,这意味着继滴滴、美团后,又一流量平台进军保险业。当前,不少平台希冀通过流量变现,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保险属性与平台运营方式之间的契合度也考验着流量平台的经营能力,精准导流能力还有待挖掘。

  01

  保险入口悄然上线

  北京商报记者登陆同花顺平台发现,目前该平台上线的各类保险产品共计18款,涵盖车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合作险企包括平安健康险、安心保险、国华人寿、众安保险、大地保险、阳光保险等。该平台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该平台上线的百万防癌险、平安百万健康险等5款热卖产品销量总计超过了6万份。

  事实上,同花顺所属公司,即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新同花顺”)早在2018年已将一张保险经纪牌照收入囊中。

  同时,核新同花顺2018年年报也显示,报告期内,子公司核新软件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和同花顺人工智能公司通过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公司将利用现有业务平台资源优势,积极拓展互联网保险经纪业务和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据了解,核新软件公司已全资收购浙江恒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股权。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于2018年10月更名为浙江核新同花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更新至5000万元。

  而年报中所提到的平台资源优势则源于巨大的流量,数据显示,2018年,同花顺金融服务网拥有注册用户约为4.4亿人,2018年度月平均活跃用户数3776万。同时在机构客户方面,该公司产品及服务覆盖了国内90%以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02

  流量巨头纷纷加盟保险业

  纵观保险市场,已有诸多流量巨头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争相入局。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仅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四家互联网巨头拿下的保险牌照总数超过10张。其中,阿里巴巴通过直接、间接方式持有多家保险公司;腾讯是同时持有保险公司牌照、经纪牌照与代理牌照,拥有相对较全的牌照,可展开一体化经营;而京东则是在2018年年末如愿以偿入股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间接拿到了保险公司牌照。

  除BATJ外,其它互联网平台也都拿到保险业的“门票”。例如,美团全资控股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2017年,由唯品会参股的国富人寿获批筹建。此外,携程、苏宁、小米、滴滴、今日头条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踏入保险领域。

  那么,缘何流量平台青睐保险牌照? 对此,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表示,电商流量平台销售保险能获得手续费性质的收入,保险如果能承保自家业务也有助于缓解风险以及业务发展。此外,销售保险有助于平台引流,从中获得的客户信息可能帮助客户画像,在合规情况下向其推送其他产品服务。此外,相对于传统的保险险种来说,互联网保险的性价比优势更占优势。

  03

  精准导流能力有待挖掘

  那么,现实情况果真是“流量在手,天下我有”? 数据显示,经营互联网保险并非易事。相比2013-2016年间的高速增长,互联网人身保险行业已结束了高歌猛进的时代。例如2017年、2018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分别为1383.2亿元、1193.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3%、13.7%。

  而导致保费收入下降的原因,除了监管趋严之外,互联网人身险的拓客方式也引人深思。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目前互联网保险产品中有较大一部分是传统人身险公司将“线下”的产品直接改成“线上”的方式来销售,其实产品本身并没有太多变化,换句话讲,仅仅是对原有的市场进行了一次渠道切换,而不是对互联网增量市场的一种挖掘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

  此外,保险属性与平台运营方式之间的契合度也考验着流量平台的经营能力。王向楠表示,所销售保险如果与平台已有业务不能结合,或者没有匹配已有客户的需求和财务状况,销售量就会受到影响。同时,平台也需要组建专门的模块和人员,接受保险中介部门或其授权人的监管。如果消费者对所销售的保险产品有不满,如最近安盛香港的投连险事件,可能给平台带来赔偿责任或声誉损失。

  “有流量不一定能做成,因为转化率是硬伤。为此,流量平台需要配合一定场景去做运营,以此来提升转化效率,特别是主营业务为非保险类的流量平台,应该将保险产品嵌入到主营业务的流程或场景中,提供更多露出机会,将保险本身的低频行为变成高频行为。” 某互联网保险平台负责人说道。

  而此前易安保险拟任总经理曹海菁也表示,当前,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应该重视通过场景发掘、精准引流、价值诱导和关系深化等举措来不断培养价值用户,构建自身核心价值用户群。未来的互联网保险,就是在云端运用人工智能来处理大数据从而实现风险管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险秘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