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长安责任险被采取两项监管措施 新股东增资16亿能否带来转机?| 保险

2019-06-13 17:20:24 和讯名家 

  由于2018年四季度末偿付能力不达标,该公司又被采取高管降薪和四省市分支机构暂停责任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

  《投资时报》研究员  凌岳

  偿付能力连续三个季度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连续两个季度为D类,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责任险)成为监管层重点关注的对象。

  近日,身处逆境的长安责任险终于迎来曙光。6月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长安责任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该公司拟通过扩股增资16.3亿元,并引入两大股东——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厚资产)、蚌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蚌埠高投)。

  如果长安责任险此次增资计划获得银保监会的增资行政许可并最终顺利推进,那么该公司所面临的偿付能力不足状况或将得以化解,而国厚资产则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然而,由于2018年四季度末偿付能力不达标,6月6日银保监会公布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长安责任险又被采取两项监管措施:一是限制该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19年的薪酬(税前)应在2018年度实际支付薪酬金额(税前)基础上进行下调,下调幅度不得低于20%,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下调幅度应高于平均值;二是责令该公司上海、山东、河南及宁波4个省(市)级分支机构停止接受责任险新业务。

  两家股东战略入局

  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所披露的报告可以看到,长安责任险股东大会以69.19%的与会股东同意票比例,审议通过增资议案。增资扩股一旦落定,长安责任险的注册资本将从目前的162154万元增至325154万元。

  公告同时显示,即将引入的两位机构投资者分别为国厚资产和蚌埠高投。其中,国厚资产以每股1元的价格认购10.3亿元,增资后股权占比为31.68%,将成为长安责任险第一大股东;蚌埠高投认购6亿元,增资后股权占比18.45%,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原单一第一大股东长安保证担保有限公司的持股将被稀释,成为第三大股东。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末,长安责任险便已和国厚资产、蚌埠高投签订了增资协议,并于4月30日年报披露时对引入新股东情况进行了说明。

  公开资料显示,国厚资产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5亿元,以不良资产业务为核心,收购、管理、经营和处置各类金融企业和非金企业的不良资产,并通过追加投资、债务重组、债转股、企业重整、困境企业托管与救助等多种方式,为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是国内首批具有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蚌埠高投则是由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资,于2003年7月组建的国有集团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涉及投资和再投资、新办及控股并购企业;投资管理和资本运营;受托资产管理(须经批准);高新技术、工业项目的投资开发与孵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等业务,是一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

  增资落地或带来转机

  成立于2007年的长安责任险,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2亿元、574万元、1503万元、830万元、-1.95亿元和-18.33亿元,亏损趋于严重。

  近年来“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屡屡受挫,也让该公司经营情况雪上加霜。2018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二季度的76.1%下降至-41.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则由152.3%下降至-41.5%,远低于监管要求。到了2018年第四季度末,该公司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下降至-152.6%。与此同时,风险综合评级也降为D类。

  2019年1月,针对其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银保监会对长安责任险下发监管函,对其采取多项监管措施:责令增加资本金,完成增资扩股工作;总公司及分支机构停止接受除车险和责任险以外的新业务(包括直接保险业务和再保险分入业务);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降至-162.65%。不过,从营收方面来看,一季度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约3%;实现净利润176万元,环比和同比均提升。

  对此,长安责任险解释称,受信保业务大额现金赔付影响,公司流动性存在一定的压力。目前公司主要通过投资资产变现、加大信保应收债权清收和处置力度以及压缩业务成本等方式保障流动性。另外公司正在推进落实增加注册资本金工作,将进一步缓解流动性压力。

  如今,随着国厚资产和蚌埠高投的加入,长安责任险或将迎来转机。此次增资如果能够顺利引入这两家股东,可以迅速使公司达到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指标,帮助公司脱离风险窘境。

  据相关报道分析,两家股东体现着“地方政府+地方AMC”组合的特点,这种搭配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地方政府实力雄厚,资源丰富,有能力为保险公司发展注入更多资源,进一步开辟保险公司以及保险行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地方AMC是专业处置不良资产的机构,近年来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以及问题企业包括问题中小金融机构重整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AMC机构参与救助问题金融机构,为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资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